<p> <font color="#333399" size="4"> 每个人都有一段青春往事,这些过去的事情左右着每个人青春的质量。 <br/> 那时候,我们或沉浸或撕裂我们所有的憧憬和摸索,完全不可自拔。为的只是让新鲜的生活和更新鲜的自己得以展示得以承认。在那段纯粹活在自我的时光中,等待的只是简单的获取和必然的失落。 <br/> <wbr><wbr><br/><br/> 《十三棵泡桐》就是一部反应我们80年代青春的电影,改编自小说《刀子和刀子》。 <br/> 不同于励志片,这是一部青春无志的影片,在国内禁播却在国际获奖的电影。 <br/> 很多人会以残酷青春,来评价这部电影,而我觉得这个故事可以带我们回到17岁那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原型。乖乖女,土包子,酷boy,个性女生,转校生,勒索,校园暴力,早恋(尽管我从不赞同,但这个词比较高度概括成人眼中的青春期爱情),友情,禁果,师生恋,同性恋,处分,记过,开除,高三,考大学,家庭暴力,离婚,单亲…… <br/> 你可以在里面找到所有青春的关键词。 <wbr><wbr><br/><br/><br/> 影片中,老师们就从没未提倡过团队的概念,风子单亲家庭的简单粗暴,同学们之间的互相掌控,构建了一个真实残酷的青春世界,指引风子走向最终的失落和成长。陶陶懂得被庇护和维护自身的地位,成熟度完全不是一个孩子;京生只是一个狭隘的功利小人,能够获取的仅仅是压榨弱小所得的;阿利几乎是安全的,因为经济生活所赐予的空前保障;班长也是安全的,好学生都是如此,一向安分守己。唯独风子,这个女孩能够站出来打抱不平,能够很酷的展示自我,能够性格鲜明的敢说敢作。虽然,这种完美的单纯与天真让不是好学生的风子看起来更美丽、更完整、更高尚。可是,最终的风子却与他人不同,决然、黯然的离开了学校。而他人,这场暗战中的其他同学们,那些懂得抑或乐意接受复杂和繁琐事务的同学们都继续了主流社会所承认的学习生涯。从这种日后势必被主流社会承认的角度看来,风子输了。她输在了用勇气和弱小去对抗不可抗拒的势力,输在了用天真和率真来屏蔽所必要的自我保护。 <wbr><wbr><br/><br/> <br/> 《十三棵泡桐》所展示的青春的确残酷。可这样的故事,确实是些发生在我们周边的残酷故事。被吕乐用电影的方式展示出来,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褒奖的事情。但即使电影已经被删减到异常干净,却也照旧无法公映。在阳光势必穿刺乌云的大势下面,如此制造乌云,又如此弱化阳光的影片当然永无天日。可是,为什么镜头中的这些事情又没有人高呼这是杜撰是虚假的呢?观者以为,《十三棵泡桐》中的吕乐导演已经将中庸之道发挥到了极致。拿捏分寸的火候,点到即止的意境,平实却锐利的镜头感已经再明确不过了。这种理念造就的客观公正的叙事角度的确已经到达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了。换作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换作丹尼博伊尔的《猜火车》,哪个不比吕乐来得猛烈,来的颠覆?这样的电影全部打入冷宫,难道只是不能正视社会问题? <br/> <br/> 从《刀子和刀子》的片名未被通过,到影片大幅删减后也未获上映,到如今音像制品终于面世,也真真难为了大陆电影。吕乐导演的平实却不乏锐利的影像以及信奉中庸之道的求全大计,也辛苦并具有成就感。因此,遇见这样一部难能可贵的大陆电影,就如操场上面作操的孩子中的那一点不协调的红,就如影片开篇字幕信誓旦旦的要家长陪同观看一样,有必要值得留念一次。 <br/> <br/> 附:想看的可以去迅雷高清上面在线观看,速度还不错。<img id="paperPicArea1" style="DISPLAY: none; POSITION: relative" src="http://imgcache.qq.com/ac/b.gif"/></font> </p>
<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3 12:25:5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