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晚唐诗人杜牧停车“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爱晚亭”时,见到的便是这样一幅山水图画。如果所料不错,我的家乡——洞庭湖畔美丽的岳阳市湘阴县浩河口镇应该就是那“白云深处”的一小家。
在这里,李太白曾畅想“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杜公仆坐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范仲淹更是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正是这一湖一楼,让千万古今仁人把目光聚焦到这块平凡但不平常的土地上。在这里,清朝规复新疆的筹边大臣左宗棠开始了他的光辉人生;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松焘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98抗洪英雄高建成也留下了他坚实的成长脚印......在这里,洞庭湖平原,千里沃野,稻香干云米流脂;湘资奔腾,鱼跃碧波,商船往来梭穿纱;群峰耸矗,茶林成海,百鸟欢歌千兽舞......这是个人才辈出,俊彩星驰的地方;这是块锦绣如画,物华天宝的沃土;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在“白云深处”不断召唤我的小村庄。
说它小,一点也不夸张。略微掂量,小镇长不逾15里,宽不过10里,真称得上是弹丸之地。它静静地镶在“八百里洞庭”的南岸,如同一粒小砂,毫不惹人注意。但它又紧紧挽着湘江强劲的臂膀,乘长风,踏碧浪,恰似一条水晶项链上坠挂的宝石,熠熠生辉。
小镇虽小,但五脏俱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600年前这儿就形成了集市。明清时文人诗词中对其就有“疾风吹远水,惊浪撼高楼”,“湖水浅容渔艇入,岭云低接酒旗飘“的描写。后来小镇又分为了好几个村和垸。我家所在的五星村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小村庄。百年之前,小村的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汪洋湖泽。后来由于大搞“围湖造田”,洞庭湖“衣带渐宽”,湘江也“清减了小腰围”,于是便形成了今天的小村庄,小集镇。
小镇点点,但有着她独特的魅力。她用甘甜的乳汁和坚实的臂膀养育着家乡的人们。这儿独特的天,独特的地,独特的人,总能在千里之外牵动我的情丝,撩拨我的心弦。
仿佛又回到小镇,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放眼四望:亲亲热土,一片平坦。稻田连着菜圃,菜圃倚着果园,果园伴着水塘。其间零星点缀着些房屋与小土丘,宛如一片碧绿荷叶上凝动的小水珠。小垸四围是高大坚固,铺满青草的垸堤,遥遥地与天相接。斜阳之下,小镇就像是一个浮在碧波上的青花小瓷碗。
依依小镇,一年四季总能给我清新的感受和甜蜜的回忆。
春天,万物欣荣,生机盎然。“沾衣欲湿杏花鱼,吹面不寒杨柳风”,那种舒适惬意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无论你站在小镇的哪个角落,呈现在你眼前的永远是一幅变化万千,绿意勃勃的画卷。这时,最美的就是登上芳草萋萋的大堤,看旭日初升,看碧波荡漾,看船只往来匆匆如麻......此时此景,你才能深切地感受到为什么白居易会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的江南如此恋恋不舍。而我每次见到这“锦江春色”也总是会发出“大自然亘古如斯,人间万物变幻无常”的感叹。
当“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渐渐分明,蜂碟翩翩起舞时,勤劳的乡亲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买种谷,泡芽子,耕地育苗,移禾插秧......一道道繁琐的工序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乡亲们依旧继承了先辈勤劳朴素的优良传统,起早贪黑,兢兢业业。看着绿油油的秧苗在和煦的春风里茁壮成长,他们的脸上总能露出满足的微笑。 悄悄地,春走了,正如夏悄悄地来。在这火热的季节里,小镇又展现了她不同的一面。
一望无际的池塘里,青翠欲滴的菱角随着船儿激起的水波浮浮沉沉,像是和你捉迷藏。随手掰下一个,送入口中,清凉甘爽马上就会充斥你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再抬头,小船“误入藕花深处”。那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叶青圆相接,浮在水面,“正如一道凝碧的波痕”;那香清新淡雅,沁人心脾,恰似“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此景较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六月”也毫不逊色的。
待到栀子花飘香,端午节就到了。乡亲们依照惯例,会在浩河举办隆重的龙舟赛,因为这儿的每一寸泥土都浸染了“三闾大夫”的高风亮节。龙舟赛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空前盛况,只有你身临其境,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没有被高温的煎熬,“双抢”(即抢收割第一季稻谷和抢插第二季秧苗)的疲惫所压垮,反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强健了体魄,磨砺了意志。洪魔的侵扰,干旱的袭击也不能动摇他们热爱家园的信念,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生息相关,不离不弃的人土之情!
当树叶变黄,飘然起舞时,我知道“她”来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秋天的小镇所有的东西都镀着金光。茫茫的稻田,秋风掀起层层金浪,一直延伸到天际。青青菜圃,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奶奶忙着把红红的辣椒摘进篮子里,妈妈则把肥硕的白菜,藠头(我们那儿的一种特色蔬菜,状似蒜头而稍小,味清脆甘爽)腌进坛子里;欣欣果园,更是忙碌非凡。爷爷坐阵指挥,爸爸则急着把黄澄澄的桔子,柚子装进筐,而我则不慌不忙地把它们往自己的胃里填。还有荷塘里一节节的莲藕引人垂涎。“呀!我来咯......”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这真是一种享受。习习金风,袅袅炊烟,小镇无处不飘着丰收的喜悦。
更令人欣喜的是:科学技术下了乡,精神文明进了村。乡亲们都学会了使用收割机,掌握了新式插秧法,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晒青天”了。劳动量小了,粮食产量高了,钱袋子鼓了,乡亲们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红火。听说最近乡亲们还自己组建了一个农民乐队。嗨!真不错,春节回家一定要去听听。还都是免费的哦。
当雪绒花在窗外轻舞时,冬带着沉沉的寒气光临了小镇。然而小镇仍然是一个欢乐的海洋。
小时候,每每进入冬季,爸爸都会带上我去“干塘”。一台水泵加一台柴油机,不大一会儿,池塘里水就被抽干了。春天投下水的小鱼苗早就长成一条条臃肿的大家伙。我迫不及待地提上水桶,穿上靴子,也顾不上冬寒与淤泥,冲下水塘,开始卖力地抓鱼。一不小心,呵,竟然被一条大家伙给撞倒了,扑地一下滚到淤泥里,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泥水,惹得岸上看热闹的伙伴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只觉得下水捉鱼是一种乐趣,没想到在岸上看捉鱼也是一种享受呢!
干过塘,家家户户就忙着“改年猪”(在我们那儿过年提“杀”不吉利,故用“改”代替)。改完年猪,新年就到咯。除夕那天晚上,全家人围成一桌。在南方打工的我,还有在北方读书的妹妹,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一家人,终于在这一天聚到了一起。敬过了天地与祖宗,就开始吃年夜饭了。整个堂屋里,有说有笑,暖意浓浓......
“火锅快没火咯!”——“我去拿酒精”——“我来倒!”
“快没菜下酒咯!”——“我去炒”——“我......” ......
那种其乐融融的气氛和感觉肯定是人一生中最温馨,最值得珍惜的。最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正月里好玩的还有很多:耍龙舞狮戏虾子,搭台唱戏跳火舞,更有元宵节的“火树银花不夜天”......
四季轮回,周而复始。小镇——我的家乡总能使我在变化中找到旧知,在新鲜中重温故习。“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虽身在异域他乡,但我仍时时挂念我的家乡——那个平凡但不平常的地方。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今年回家,不知小镇又将展现出什么新的面貌?我想象着,沉思着,忽然鼻尖一阵悸动,仿佛又闻到了那股瓜果的清香,悠悠地,从那“白云深处”飘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