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91|回复: 8

“旧中国”真是一穷二白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8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期以来,党妈妈教育我们说:旧中国一穷二白,只能用洋火、洋钉,但事实是怎样的呢?

 

  1879年,广东佛山县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巧明火柴厂。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帝国主义忙于战争,输入中国的商品,包括火柴数量都大为减少;加上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人民奋起抵制日本货,提倡国货,全国各地又兴起了办火柴厂的热潮,在短短几年中,全国的火柴厂就增加到100多家。
  1920年11月,上海的“火柴大王”刘鸿生创办“鸿生火柴公司”。
  工厂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试验研究,采用高强度的胶粘剂,解决了火柴头受潮脱落的难题;并购置磨磷机,提高了赤磷面的质量。改进后的鸿生火柴,头大,发火快,火苗白,磷面经久耐用。此后,他们又对生产技术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进,火柴质量一再提高,鸿生成为众口一词的名牌产品,不但在国内成了抢手货,一度还打入了南洋市场。工厂的利润也逐年上升。
  1935年7月,刘鸿生首先邀集国产火柴制造同业成立联合办事处,继而以此名义与美商火柴公司达成协定,成立了华中地区火柴产销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火柴生产、销售限制办法。最后,刘鸿生又以中华火柴同业联合会首席代表名义,与日商在华火柴同业会进行谈判。日商迫于华商联合会与华中管理委员会的一致行动,不得不加入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


  留学海外的侯德榜,带来了在美国设计好的图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测试各种机器,经过调整改进,终于揭开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解决了大规模制碱的一系列技术难题。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质量已经超过了英国卜内门公司的洋碱。这年秋天,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国际博览会上,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不但使中国人扬眉吐气,而且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1906年周学熙筹建“启新洋灰公司”。由于产品质量好,所以销路很畅。启新水泥很快被全国重大的建筑工程所采用,津浦铁路上的淮河铁路桥、黄河大桥,京汉铁路上的洛河铁桥,北宁铁路上的渭水铁桥,以及青岛、烟台、厦门、威海等地的海坝、码头,用的都是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北京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上海邮政总局等当时的有名建筑,也都是用马牌水泥建造的。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建筑大部分仍然完好无损,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并肩挺立。
  外国商人、特别是日本商人为了争夺中国水泥市场,与启新公司展开了一场殊死的竞争大战。日本商人仗着日本水泥产量高、质量好,又离中国最近,大量运到中国倾销。为了挤垮启新公司,他们孤注一掷,拼命压低价格。他们的水泥在日本的销售价是每袋2.97两白银,运来中国的运费合到每袋2.5两白银,但他们却以每袋3两白银的价格出售,也就是说每卖出一袋就要亏损白银2.47两。这是一场不见刀光血影、没有呐喊冲杀的战争。启新公司也及时采取了应付措施,将原来每桶的售价2.25两白银降到1.55两白银,袋装水泥从每包1两白银降到0.7两白银。由于周学熙十分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改良,启新公司的水泥生产在产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并且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所以日本商人那种自杀式的倾销,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启新公司垄断中国的水泥市场达14年之久,销量达到全国水泥总销量的92%以上。
  启新公司的成功,为多灾多难的中国民族工业争了光,也为中国人在国际上赢得了宝贵的荣誉。

  以下关于洋漆:
  1929年5月,天津永明漆厂在鞭炮声中开工了。经过3年多的苦战、几百次的试验,陈调甫终于如愿以偿,研制出了物美价廉的油漆新配方。陈调甫把新产品定名为“永明漆”,它成为中国油漆工业的第一个名牌产品,当年就获得了实业部颁发的奖状,不但风行国内,而且美、英、日、荷、德等国的150多家厂商都和永明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永明公司成了令全国同行刮目相看的名牌企业。
  陈调甫一天都没有放松过自己的研究工作。1945年,他研制出一种醇酸树脂漆,是我国合成树脂漆中的第一代品种。这种漆才在恢复后的永明漆厂投产成功,陈调甫将它取名为“三宝漆”。这是中国油漆工业中又一个超越西方的名牌产品。

  我最后要讲的是,中国以前是穷,但不白。而且我们当时有比得上日本美国的工业产品。这些比较要横比,不要纵比。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后”中国才能制造万吨轮,事实是这样的吗?

 

 

 上海江南造船厂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国订货,制造四艘同一类型的万吨货轮,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分别命名为“官府号”(MANDARIN)、“天朝号”(CELESTIAL)、“东方号”(ORIENTAL)、“震旦号”(CATHEY)。船长135米,宽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吨。其中第一艘“官府号”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经美国运输部验收,工程坚固、配置精良,美国政府对其建造质量十分满意。
  中国第一台重型柴油机:1924年,5种规格的低速重型柴油机,上海新样机器厂。
  中国第一辆汽车:1929年,65马力,载重为1.8吨,沈阳辽宁迫击炮厂。
  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
  中国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飞机:1919年,甲型一号水上飞机,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至1930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已生产出教练机、侦察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7种飞机。
  中国第一艘万吨轮:1920年,排水量14,750吨,时速10.5浬,远洋运输轮,美国订单,此后又生产了另外3艘。
  中国第一架飞机:1912年,广州燕塘广东飞行器公司(第一次升空后坠机,试飞未成功)。
  中国第一台柴油机:1913年,烧球式40马力柴油机,广州协同和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车床制造厂:1915年,上海荣昌泰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飞机专业制造厂:1918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为万吨轮配套的蒸汽机:1918年,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轧花机:1887年,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
  中国第一台对开平板印刷机: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缫丝机:1900年,上海永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条轧油联合设备:1905年,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1906年,宁绍号,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福州船政局。
  中国第一台抽水机:1907年,15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卷扬机:1907年,60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万恶的旧中国”还有很多很多第一,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8 22:52:4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民政府确实是生不逢时,连年的内外战争,开国不久就是军阀混战,接着就是土匪闹事(主要是俄国人在放病毒)。没几年日本人又打进来了,日本人刚投降接着又是内战。“万恶的旧中国”确实没能建立健全的工业体系。但这和“旧中国连火柴铁钉都生产不了”有天壤之别吧?

难道“万恶的旧中国”落后就一定连火柴铁钉都生产不了(却生产出万吨巨轮)?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直到今天,我们离民国时代已经过了好几代人的时间,历史的真实画面仍未聚焦。一些狂热歌颂某某时代的SB们,仍然不厌其烦重复着某某时代所刻意营造的谎言:解放前中国连火柴、铁钉都不会造,只有某某才改变了这一切。为了颂扬某某,当年火柴大王刘鸿生等人的业绩,统统都被一笔勾销了。当他们胡说旧中国连铁钉都不会造的时候,大概也不知道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在1958年说的话:“我们工厂生产的冲锋枪,只打了十几发子弹,击针尖就断了,还不如阎锡山兵工厂生产的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恶的旧中国”是一穷二白,他妈的还要发动什么无产阶级赶走资产阶级。反正他娘的都是一穷二白了,哪里还有资产阶级?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中国唯一能引以自豪的就是两弹一星,而这些两弹一星元勋恰恰都是从“万恶的旧中国”走出来的 。

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1929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

两弹一星元勋:钱骥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 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 1933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

人才是最重要的!二战后德国和日本被打得真正是一穷二白,但只要有一流的政治制度和一流的科学家在,很快就又发展为世界强国!

两弹一星元勋都是“旧中国”培养出来的人才。等到他们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时候正好赶上为新中国作贡献。 
没有民国时代的教育,没有民国时代培养的人才,新中国能从“一穷二白”站起来?

中国就是中国,中国的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只是执政者不同才分为“旧中国”“新中国”。为啥要完全否定过去的成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8 23:38:2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修明史也是极尽丑化污蔑之能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旧中国连洋钉都要进口”的谎言与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的沉没

 

   1958年11月27日,各媒体均大声欢呼“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下水”。这艘由苏联搬来设计图纸的轮船被欢呼成为某时代的伟大成就,而且称其在58天建成,超过了老牌海上王国英国和世界造船最快的日本。于是,在邮政发行的T32(1-1)纪念邮票中,便有了“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的《跃进号》身影。遗憾的是,这艘巨轮始终未能远航,建成它是惊人的“卫星速度”,远航却遥遥无期。


    怪事年年有,1960年4月25日,仿佛《跃进号》不算数了,媒体宣称新中国又一个“第一艘”万吨远洋巨轮《东风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胜利下水。需要仔细阅读新闻的话,便发现前边多了一个“自行设计”。那么我们姑且理解为这是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万吨轮船。这是某某的歌颂者们乐此不疲地引以为荣的素材,证明不是别人,正是某某使中国站起来的铁证。遗憾的是,万吨巨轮的处女航直至1963年4月30日始得进行,《跃进号》在青岛港装载了1.3万吨中国百姓迫切需要用以充饥的玉米驶往日本,开始远航,5月1日中午却沉没于公海。

 

    出航前,原任船长因“政治不可靠”被调离,换上一个“政治可靠”业务荒疏的新船长;全体船员都被清查三代,约一半船员因不同程度的“政治问题”被清理,极其重要的二副也换成政治绝对可靠,却从未出过远洋、连船上几项重要仪器也看不懂的人物;换上船的所有人都是“根正苗红”的阶级兄弟。即便如此,当船启航后,为了“保密”,连航向何处也不告知船员。当船沉没后,59名船员即被日本渔船救起,并很快便转交给日本海事船只。这些船员诉说沉船原因时称“遭到潜艇鱼雷袭击”,于是立即被日本媒体广播出去,引起世界震惊。美国、台湾、韩国、日本均以不同方式辩解,宣告它们与本事件无关。直至周恩来亲自召集获救船员开会,除船长外几乎众口一词称为“潜艇鱼雷攻击”。所幸周恩来为慎重起见命令新华社发出含糊其辞的公告:“中国政府对于‘跃进’号的突然遇难沉没,十分重视。现正对沉没原因进行严密调查”。直至6月2日,现场调查结束,认定为“触礁沉没”。

 

 以上是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的故事,在我们的教育书中,一直宣称49年前的中国毫无工业能力,“连洋钉都要进口”,但事实却是49年前中国就能制造万吨以上的远洋轮船和几千吨的轻巡洋舰!(1936年江南造船厂建造了排水量 2400吨,主机功率7427马力,航速25节的轻巡洋舰“平海号”)

 

结论:

“旧中国”造的我国第一艘万吨轮     —— 出口美国了。
“新中国”造的我国“第一艘”万吨轮 —— 沉到海底喂鱼了!

靠否定中华民族以往一切成就来吹捧自己,着实是徒劳的,历史毕竟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家伙是个不爱党妈妈的逆子。。鉴定完毕!

为了本帖的安全,你不要到我的帖子里来,不然我要报警,让网监科的把你和谐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