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再落湖南
长沙理工大学校长郑健龙及其团队研发的“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破解公路建设中的世界难题
常张、常吉高速等应用了该技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5亿
长沙晚报讯 通行在常张高速公路上,细心的人会发现,高速公路旁边很少有水泥格格做成的护坡。原来这是采用了长沙理工大学校长郑健龙教授与其团队研发的“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昨日,记者从长沙理工大学获悉,这一攻克了号称“公路癌症”的膨胀土世界难题的项目,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今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颁奖大会,郑健龙教授代表其团队领奖。此前湖南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农科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郑健龙领衔主持的该项目始于1992年,2002年正式立项,由长沙理工大学承担,陆续有25家单位380多名科技人员参与攻关,他们解决了一项被称为“公路工程中的癌症”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膨胀土就是一种富含膨胀性粘土矿物的特殊土,失水后迅速收缩开裂,吸水后急剧膨胀变形。过去我们在公路上看到开裂或沉陷的现象,大多是因为膨胀土引起的路基开裂或沉陷。”郑健龙说,膨胀土遍布五大洲46个国家,我国包括湖南在内的26个省市区约3亿人生活在膨胀土地区。
郑健龙领衔的团队经过无数次摸索实践,发明了柔性支挡结构稳定膨胀土路堑边坡新技术,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应用膨胀土填筑路堤的技术思想以及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据悉,1996年以来,该项技术先后在1000多公里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工程中广泛应用,其中包括湖南的常张高速、常吉高速等,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5亿元,节约建设用地16000多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