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现的多检查、多开药,其实不能怪医生。这个原因是医院,深层原因是体制。政府投入医院太少,医院得去赚钱养活自己。医院就定指标,然后层层分解下去,科主任就跟你说了,完不成任务奖金就没了。
———孙建方谈到全国公立医院趋利性时认为,每个行业都会用自己的一点特权来讨好处,政府要制约他们。
南方都市报 (特派北京记者 薛冰妮)昨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孙建方认为,医改就是政府不让医院向市场要钱,但若政府养不起就肯定会放一条生路,医院要找钱,就会把这条路做得很大,吃亏的还是病人,谈何公益性?
关键是不能让医院向市场找钱
“看病贵问题其实是买药贵、检查贵、手术器材贵,但真正体现医生水平的劳务费,比如诊金、手术费反而长期偏低。”孙建方说,在病人全部的医疗成本中,医疗服务费比例低于10%,90%由药费、检查费和医疗器械使用费构成。
“直白一点来说,就是医务人员必须用自己手中的笔,通过处方和检查的形式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为养家糊口做努力,在这种经济挂钩的现实之下,导致了医院和医生通过各种方式去创收,成为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如药事服务费,若定价低,按处方数量算,医生就会给你多开处方,本来一个处方搞定,我就给你分成3个处方,或者过几天再让病人来一趟再开处方。”孙建方认为,关键是不能让医院向市场找钱。
医改方案出炉 医务人员失语
老百姓对医改很关注,但医院院长们却多不愿谈。孙建方说,“我们都笑说一个医改方案出炉,医务人员全体失语了,为什么?因为医务人员相信政府不会让医院倒,其次,如何补偿不知道,但是迟早要知道。现在院长们都不着急。看政府怎么养我们。”但是拿不出最终结果,大家都不好表态。
“比如这么多年药品降价已经三四十次了,依然看不到便宜的药。基本药物目录在临床上所占的比例很小,它可替代的药品太多了,医学太专业,医生若乱用专业特权,若诱导一下病人,还是一样看病贵。”他认为医改最终要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实现,新医改不能让600万直接参与者“缺席”。
他建议通过体制改革,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投入,担负起公立医院应有开支,使医生无后顾之忧,使医院从经营模式还原为服务模式,最终回归到公益性的医疗服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