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32|回复: 0

四川彭州18米深井因干旱见底(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6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彭州18米深井 20年来头回见底(组图)

上千村民使用了20多年的18米深机沉井 第一次见了底

彭州18米深井 20年来头回见底(组图)

彭州水务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应对“突袭”而至的旱情

华西都市报3月26日报道 昨天,地震极重灾区彭州市天色阴沉,冷风飕飕,“这天气就跟我的心情差不多。”葛仙山镇文林村三组村民谭显银抬头望望天,再低头瞅瞅自家那4亩地,愁上眉梢:缺水的滋养,早该收获的蒜薹好多还没长出尖来。那口周围上千村民使用了20多年的18米深机沉井,居然头一回见了底。

彭州因境内水系丰富而不多旱,但今年1—2月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少至86%,眼下正是春灌时节,部分丘陵、山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彭州水务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应对“突袭”而至的旱情。

旱情显现蒜薹收获季泛了黄

“还是没啥水。”下午2点,谭显银又走到文林村机沉井边打探,18米深的大井用鹅卵石砌成,形如漏斗,上宽下窄。这口井负担着周围150多亩地的灌溉重任,20多年来一直没干过,“水最多的时候,有15米深,站在井边上就可以打水,现在,走到井底下也没水。”

从两三个月前开始,不仅这口大井迅速见底,不少农户家自打的小井也渐渐打不上水。谭显银家4亩地种满蒜薹,如今已是收获季,但因为缺水灌溉,苗叶间鲜见蒜薹长出,叶尖普遍泛黄。产出少,蒜薹的收购价翻了倍,去年一块八九的价格如今直逼三块,谭老汉依然高兴不起来:“产量少,价格涨了收入还是要减少。”

少雨+暖冬彭州启动应急预案

今年之前,彭州是块与“干旱”扯不上边的宝地——全市水系分属都江堰水系和湔江水系,市区西南部边界地区为岷江区域,提供了便利的灌溉和巨大水能资源。可这个冬天过去,彭州人引以为傲的水资源“扯拐”了。

今年1—2月,彭州市降水量仅为2.7毫米,较历年同期少了足足17毫米!祸不单行,一场暖冬加大河流、水井蒸发量,连锁反应随即出现在湔江,这条主要负担彭州人饮用水及农田灌溉的河流身上。

“最缺水的时候,我们测到湔江流量降到3立方米/秒,接近历史枯值水平,是20多年来最低的。”湔江堰管理处处长杨昌植介绍,彭州境内地下水位紧跟下降3—4米,隆丰、丹景山、葛仙山、红岩、军乐五镇水井大面积干枯,部分丘陵、山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更不凑巧的是,此前彭州境内10座水库正进行震后加固维修,蓄水被放空,无水可用。

应急预案迅即启动。彭州市水务局分成多个工作小组深入村社,调查了解旱情。调水方案被制定,采用集中放水方式,让眼下宝贵的湔江水用到“刀刃”上,先保障城关生活用水和安置点供水,兼顾农业灌溉。“边远山区,我们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寻找水源,确保百姓有水喝,有水春灌。”

未雨绸缪抢修水库加紧蓄水

连日的降雨极大缓解了彭州的旱情,湔江流量回复到接近5立方米/秒。震后彭州市投入近1个亿进行的渠系配套工程,此时起到了巨大作用,“以前水到农田5公里要花1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半小时。”菜农们望眼欲穿的春灌水,就在昨日又出现在覆盖彭州全境的各条斗渠中。

“彭州有湔江灌区和人民渠灌区两个灌区,4月份紫坪铺水库要放水维修,只能靠岷江来水,还得做好准备。”未雨绸缪,目前彭州正加快水库维修,10座在地震中受损的水库,截至昨日已有8座达到蓄水要求,其中西河水库昨天已开始蓄水。

在满足饮用水和春灌用水之外,水务部门将趁最近旱情缓解良机,尽全力为水库输送满额蓄水,以应对下一个可能出现的久不见雨“间隔期”。

(本文来源:华西都市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