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损失只能靠晚稻来弥补。”张峰说,粮食生产主要供应岛上居民,此外还要从岛外拖运粮食,目前,70%的稻田严重干旱,情况很不乐观。
藠头种植是青山岛的传统产业。张峰介绍,岛上种植出来的藠头,果大饱满、肉质和口感较好,往年主要出口日本,但今年种植户们受灾严重。
多数青山岛人以捕鱼、养殖为业。岛上和外湖有几万亩水域面积可供养殖。在禁渔期,岛上的村民还可以到养殖场做事赚钱。村民陈新岭承包了8000亩外湖水面养殖小龙虾,去年10月份向养殖场投放了价值约40万元的虾苗,然而,今年湖水迟迟没有上涨,大部分小龙虾都被活活晒死,损失上百万元。
沿着码头北上,依次要经过岛上上山、中山、下山3个村,很多居民房都被空置,在家的岛民多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岛上显得有些冷清。
“我今年40岁,现在算是留在岛上的年轻人了。”张峰笑着说,岛上原本有1550名居民,往年禁渔期间,多数渔民们都留在岛上种植农作物,或到渔场打工。而今年大旱,渔民们无事可做,大部分渔民外出打工赚钱,目前留在岛上的常住居民已经不足600人。
记者丁阳亮
300枚增雨弹 昨急运湖南
江西钢丝厂5个月售出17000枚增雨弹创历史纪录
江西钢丝厂生产增雨弹的部门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从4月底开始,该厂相关部门从过去的两班制增加为三班制;从5月开始,该厂取消周休,上班时间调整为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一天的生产时间近16小时。
长江中下游今年发生罕见旱情,该厂生产的“BL”系列防雹增雨弹每天被运往湖北、湖南等多个旱情严重的省份,目前已供不应求。截至5月31日,该厂共销售出17000枚增雨弹,而往年年均销售量为5000枚。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获准进入江西钢丝厂,目击该厂增雨弹紧张有序的生产。
本报记者周清树 江西新余报道
5个月售出17000枚增雨弹
江西钢丝厂隶属江西省国防科工办,是江西唯一一家增雨弹生产企业。据工厂办公室工作人员宋巧玲介绍,生产增雨弹的厂全国也只有五六家,而江西钢丝厂的订单占到全国七成以上。
该厂销售部部长徐克勤说,江西钢丝厂的增雨弹销往湖北、湖南、新疆、山东、浙江、四川等全国26个省市。从今年4月底开始,增雨弹销量激增,“比如湖北地区,往年全年平均购买200枚,但今年1月到5月,湖北就已经购买了1200枚增雨弹。”
今年截至5月31日,该厂已销售出17000枚增雨弹,创下了销售纪录,而往年年均销售量只有5000枚。宋巧玲说,4月时库存的增雨弹有1万多发,现在已是零库存。
由于增雨弹供不应求,工厂无法满足许多地方的客户要求,“现在只能将增雨弹优先发给南方受旱省份,工厂暂时先不发新疆的订单。”
工作16个小时加班生产
由于产品持续供不应求,早在4月时,工人从过去的两班制增加为三班制。从5月开始,该厂取消周休。往常,工厂正常上班时间为上午7点半至下午6点半,从4月底开始,工作时间调整为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多钟。
徐克勤介绍,一枚增雨弹需要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常规工作周期下,该厂一个月能出产2400枚增雨弹,现在在工人加班的情况下,一个月能生产3000多枚。
宋巧玲也说,月生产3000枚增雨弹已在产量上创下了厂里的历史最高纪录。而就在6月1日下午,厂里还开了协调会,打算将生产量增至3600枚。工厂制药班工人陈秋林、熊艳芳听到这个数据后估算了一下,觉得“难度很大”。
湖南派专人送来购买手续
宋巧玲称湖南增雨弹需求方为“友好合作单位”。她记得大概在2006年,湖南受旱,厂里发送增雨弹到湖南,发送车上挂着“抗旱专用车”的红色横幅,车子进入湖南境内后,交警一路护航,在交通上保证车辆优先通行。这让整个钢丝厂的人对湖南印象深刻。
该厂销售部分管湖南区业务的销售经理辜建军说,正常情况下,湖南往年的增雨弹平均年购买量为300枚,今年截至6月1日,已向湖南发送650枚。
销售部部长徐克勤说,湖南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平常会将运输证、购买证等购买手续邮寄过来,而在5月31日,上述部门派专人将购买手续送来,提出急需500枚增雨弹,工厂于6月1日上午发去了300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