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164|回复: 4

[社会聚焦] 化工创业先驱湖南湘阴人在南京办厂创造“远东第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3 12: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范旭东1883年10月25日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南部一个名叫东乡的小村落。
   20世纪初,积弱积贫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多少仁人为之奔走呼号,多少志士为之捐躯赴难。范旭东,一个毕生奉行实业救国的创业英雄,用心血谱写了一部创业史诗。

  20世纪30年代,范旭东在南京创设了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被时人誉为“远东第一”。其创建与发展,不仅拉开了国人自办硫酸工业的滥觞,成为彼时民营工业发展的典范,更在我国近代化工史上占有恢宏地位。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时所作的“大力弘扬新时期创业精神,为创成率先大业合力奋斗”的讲话中说:“南京是一座历史上就具有创业精神的城市……从1865年李鸿章创办金陵机器制造局,到1937年范旭东创办永利铔厂,先人的创业精神让南京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之先河。正是有了创业精神的引领,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创造了众多"中国第一"……”

  讲话中所提到的范旭东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如何在南京的土地上创业的?本报记者根据有关书籍和报道,对他的创业足迹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范旭东

  独自一人到荒凉的塘沽海滩开始炼制精盐实验,创办久大精盐公司

  范旭东1883年10月25日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南部一个名叫东乡的小村落。范家本是个殷实小康之家,后家道中落,范旭东自幼颇多磨难,后追随其兄范源濂献身维新事业,深受新思想影响。在那个时代,不得不东渡日本,求学十余年。

  从1900年至1911年,从17岁到28岁,范旭东在日本生活了12个春秋。1908年,范旭东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学习应用化学。同时,他还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各自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广泛涉猎和探求,并得到了一定的收获。这为范旭东创办中国民族化学工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上下求索,范旭东逐步坚定了工业救国之志。1911年,抛弃了已在日本获得的大学助教的职位,范旭东铭耻奋志回到了阔别12年的祖国。

  回国后,范旭东目睹中国盐业生产落后,盐质低劣,有害国人健康,有碍中国化工发展,就下决心创办久大精盐公司,改良盐质,“使人民有干净的盐吃,有便宜的盐吃。”同时又“为中国化学工业奠定基础”,遂竭力筹措,于1914年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揭开了中国盐业史上崭新的一页。在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之前,为了掌握科学的第一手资料,范旭东独自一人来到荒凉的塘沽海滩,向当地渔民租得一间破旧小屋,开始了炼制精盐的实验。经过无数次的精心实验,范旭东终于试制出了含氯化钠(NaCl)在90%以上的精盐,为创办精盐公司攻克了技术难关。久大精盐公司创立后,社会上虽不乏感兴趣之人,但多持犹疑与观望态度。其实,公司真正的职员只有范旭东一人,为了尽可能多募一点资金,范旭东不顾别人之讥讽,不厌其烦地去向那些答应出资的人们催促股款。他回忆当时的情景:“常常站在人家的门房等许久,结果还是下次再去。”因此,原定5万元的股本,至公司成立之初仅募得3000余元。范旭东就在这内有资本不足的困难,外有洋人控制的盐务稽核总所企图扼杀威胁的不利条件下,顽强不息,惨淡经营,终于使久大精盐公司发展壮大了起来。

  在芦柴洲上创设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造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亚交通阻梗,中国市场上的洋碱顿显奇缺,英商卡内门公司乘机居奇囤积,不少华商化工厂受到打击而停产、倒闭。早想为中国兴办制碱工业的范旭东,便在这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历经挫折,不畏艰难,于1918年创办了永利制碱公司,并在不断的探索中掌握了西方国家秘不示人的苏尔维(比利时人)制减法,生产出了“红三角”牌优质纯碱。

  1929年1月,范旭东向国民政府提出资助2000万元以建立“国立酸碱厂”的要求,但未能成功。1930年12月,国民政府并工商、农矿两部为实业部,曾有十项实业计划,其中就有办硫酸铵厂一项。于1931年成立中国氮气公司,筹备此事。上述消息传出,英国卡内门公司和德国蔼奇颜料工业公司表示愿与中国合办硫酸铵厂。但在商谈时,他们先说中国不必办厂;继而又提出中国如果要他们“合作办厂”,在12年内,中国政府不得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8个省与其他公司开设新的硫酸铵厂;还坚持中国氮气公司办的硫酸铵厂所出产品均由英、德两公司组织联合包销。因条件苛刻,商谈破裂。范旭东耳闻目睹商谈经过,更增强了独办中国硫酸铵厂的决心。大家也表示,要齐心协力把这一实业办成。后取得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国银行、中南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助,加上永利制碱公司已积累的资本,终于在1933年11月22日呈请实业部备案,自办硫酸铵厂。同年12月8日,经当时的行政院会议批准,遂于1934年3月,更名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永利铔厂的厂址选择在南京长江北岸,当时地属江苏省六合县的卸甲甸。那时候,这里是一片芦柴洲,岸上丛生着杂树野草,只有江面的渔舟和江边张挂着的渔网为这里萧条的旷野带来一点生气。

  从1934年7月起,永利铔厂在这里平整土地,修筑马路,建造码头,盖厂房。为节省投资,只进口关键设备的单机,如煤气炉、合成塔引自美国,高压机引自德国。至于辅助设备,多是从国外拍卖市场处理品中挑选来的。凡国内、厂内能制造的机器设备,均自行解决。这座设计能力为5万吨硫酸铵的化学肥料工厂,经过土木建筑、设备安装,单体、联动、局部、全部试车后,投料生产,一次成功,于1937年2月5日,中国自己造出了第一批硫酸铵。像这样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硫酸铵厂,能在3年零3个月的时间内顺利投产,确实是令人振奋的。

  其时,正值春耕之季,铔厂产出的“红三角”牌化肥,销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极受农民欢迎。南京永利铔厂因此在民国时期商营工业中崭露头角,其“红三角”牌化肥在市场上相继告罄,并可与美国杜邦公司产品媲美,打破了英、德垄断中国市场之局面,被时人称誉为“远东第一”。

  范旭东自豪地宣布:“列强争雄之合成氨高压工业,在中华于焉实现矣。”“中国基本化工的另一只翅膀”又长出来了。从此,海阔天空,听凭中国化工翱翔矣。”

  远瞻于中国化学工业的未来,提出战后发展中国化学工业的“十厂计划”

  抗战全面爆发后,为配合中国军队作战需要,范旭东组织铔厂员工赶制军需原料硝酸,以供火药。其间,日军多次威逼范氏,范断然拒绝,凛然陈词:“宁举丧,不受奠仪”!见利诱不成,日军分3次轰炸铔厂,导致厂区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被迫停止。南京沦陷之际,铔厂被日军占领。1939年5月,日伪合作组成的“永利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浦口工业所硫铵工厂”粉墨登场。日占期间,该厂遭到疯狂掳掠:日军将大量战略物资如麻袋、黄铜等,及硝酸厂全套设备掠至日本九州,安装在大牟田东洋高压株式会社横须工厂。

  在抗战临近胜利之际,范旭东没有陶醉于战后接收工厂的喜悦,而是远瞻于中国化学工业的未来。范旭东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战后发展中国化学工业的“十厂计划”,包括:扩充塘沽碱厂,修复南京硫酸铵厂,新建侯氏法制碱厂,合成氨厂,硫酸铵厂,硝酸厂,食盐电解厂,炼焦厂,水泥厂,玻璃厂等。其后,范旭东又到国外奔走,寻求资金。凭借他卓著的信誉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在1945年同美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1600万美元的政府担保贷款合同。然而,国民党官僚资本则欲趁机吞并“永久黄”团体,当其目的不能实现时,便拒绝为范旭东的贷款提供担保,使范旭东宏伟绚丽的“十厂”蓝图成为泡影。受此沉重打击,一生坚强的范旭东忧愤成疾,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恨,于1945年10月4日逝世。

  时任南京永利铔厂厂长侯德榜东渡日本,坚决要求归还硝酸厂设备。在其积极活动下,设备终在1948年4月被运回。新中国成立后,永利铔厂先更名为永利宁厂,并于1952年实行公私合营。1959年3月,该厂与南京磷肥厂、华东设计分院等合组为“国家化工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范旭东给后人留下四大创业经验和四大企业信条

  创业最直接的追求是“金子”,然而闪光的不只有“金子”,更耀眼的是经验和精神。总结范旭东先生的创业经验,主要有四:

  一、以人为本的用人之道。工作上重用、感情上沟通、生活上关心,使广大科研、管理人员激发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的耿忠奉献精神。8小时工作制,福利待遇等措施无不开全国风气之先。正由于范旭东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创业管理之原则,使得他不仅在自己麾下集结了众多的优秀人才,而且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才的潜能。从而使得他得以利用“人才”和“人和”方面的优势,克服了创业历程中在“天时”、“地利”两方面的劣势,创造了一系列的实业奇迹。

  二、以科技促进实业的经营战略。1922年,范旭东在创办永利碱厂,资金异常紧缺的情况下,不顾多数股东的反对,投资10万元营建了一所“能供100位化学师研究之用”的新型化工研究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该社不仅为永利、久大两厂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而且在发酵与菌学、轻金属冶炼、井盐生产技术改进、盐化工开发等多方面取得开创性成果,在中国近代科技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范旭东不仅重视科研,而且注重科研成果向大生产的转化,于1941年专门成立了主要任务是“进行半工业实验”的三一化学品厂。就在范旭东逝世的前一年,还发起成立了海洋研究室,提出了“向海洋进军”的科研和实业战略,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开发海洋,并开始付诸实践的一代伟大的创业家。

  三、注重“团体奋斗”意识培养的管理之道。范旭东为“永久黄”团体手订四大信条:“(一)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二)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三)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而顾全团体。(四)我们在精神上以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这四条信条实际上就是对“永久黄”精神的核心之概括。

  四、克勤克俭,以身作则的个人品质。早在创办久大公司时,范旭东就为自己规定了三个原则:1、不利用公司的钱财谋私利;2、不利用公司的地位图私益;3、不利用公司的时间办私事。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他忠实地履行了这些信条。良好的个人品质提高了范旭东在属下人员心目中的地位,增强他对职员的吸引力,使得范旭东不仅成为“永久黄”团体事业上的领袖,从而成为团体成员精神上的领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永久黄”团体事业的发展。

  往者虽已矣,然范旭东创业之精神始终激励着人们前赴后继之,唯其如此,生活才得以富足,民族才得以昌盛,国家才得以富强,人类才得以前进。

  摘编自《企业先驱范旭东大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李玉著)、《人民政协报》等
南京永利铔厂旧址
2012-1-26 09:32:38

  
未命名.jpg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3: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的湘阴东乡,谁知道是现在的哪个位置?
发表于 2012-2-5 10: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乡应该就是现在的文星镇吧。

这个阿牧发过了。
发表于 2012-2-22 10: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湘阴东西乡划分是以河为界的,河东为东乡,河西为西乡!
发表于 2012-2-24 08: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湘阴其实还是蛮出人才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