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836|回复: 0

[湘阴新闻] 楠竹山:“撑”起一方产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5 19: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灯明路阔房屋新,水清树绿稻花香。穿梭于白泥湖乡楠竹山村街前屋后,整洁有序的村容,欣欣向荣的村部经济,令记者赞不绝口。曾经的贫困村现在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00多元增加到11360元,高出全省农村人均水平一大截。

  “我们都是上班一族了!”

  “今天,邻居张大妈要我找人帮她做事,我打了几个电话没有找到人,只能我下班自己上她家看看。”冯国众挂完电话向记者解释“村里请人难”。

  记者看到,今年53岁的冯国众皮肤黝黑, 炙热的目光透出了十二分的活力。冯国众以前以做零工为生,没有稳定的收入。去年他进入村企业——华鑫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上班,今年又来到村香菇培育基地做工,不用出村到处有活干,在家门口就可拿到每月2000多元工资。“现在,我们都是上班一族了!”冯国众笑容里饱含满足和幸福。

  人尽其力,物尽其材,在楠竹山村, 80%以上的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近年来,该村注重管理求发展,按照社会管理与经济管理、政治管理“三位一体”的模式,整合全村经济实体,组成华鑫开发总公司,下设劳务、食品加工、物流、建筑、种植等8个分公司。8个分公司分工种吸纳村民。能开车的进物流公司,懂泥工的上建筑公司,家庭妇女也不闲着,她们上藠头厂做工。公司还吸收村民的土地、资金或原有实体入股,让他们直接参与企业管理。摇身一变,楠竹山的村民由“社会人”变成了“公司人”,像城里人一样上班,每个月有固定可观的收入。

  “过去村民四处找事做,现在是有事做,没闲人。企业发展看好,劳动力紧张……”该村党总支书陈友庚介绍,村企业还在长坪村、新建村等几个邻村招人,解决周边1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抱团”发展,强村富民

  今年2月,年刚过完,细心的村民惊喜地发现,楠竹山村支部旁的蔬菜基地里,又搭起新大棚,新品种香菇在这里“安营扎寨”了。华鑫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杨罗雄介绍,香菇投资小收益大,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操作模式,给农民最大的利润空间。一户农民种植一季香菇,每亩至少可赚3万多元钱。

  “明年我也要种几亩香菇!”今年没有来得及承包的村民冯国众为没有赶上这趟车而懊恼不已。香菇项目的发展目前是陈友庚最关心的事,陈友庚说这是农民种植的一个好产业,将作为楠竹山村今后的主导产业来推广。

  两个月前,又一企业 —— 湖南双佳农牧公司落户,楠竹山村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50亩面积的养鸡场。预计全年产值将达300万元。

  楠竹山的农民有了商业头脑,像城里人一样会赚钱。根据该村的特色,华鑫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与农户共建藠头、大棚蔬菜、优质水稻基地3000亩,扶植种植大户100多户。同时建立生猪健康小区5个,发展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的大户120多户。并由食品加工公司和至友米业公司负责农产品加工升值,产品销售则由物流公司负责,实行“农超”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去年全村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过亿元,利税近千万元,村级经济后劲持续增强。

  “城里有的,我们都有了”

  逐步富裕起来的楠竹山村社会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楠竹山村90%以上的农民盖上了新楼房,户均住房面积达到200多平方米,家家户户门口通上了水泥路,用上洁净安全的自来水和生态环保的沼气,全村数字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电话早已普及到户,还接入了宽带网。全村平均每14人一辆机动车,50多户购买了家用小轿车。“城里有的,我们都有了。”78岁的何应龙老人自豪地说。

  村民还自发组建了文艺队、舞蹈队和篮球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每当夜幕降临,舞蹈队就活跃起来。合着音乐的节拍,优雅地踩着舞步,楠竹山村人自信地展示起新时代新农民的新风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