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湘滨镇村民在清除杂草。 刘瑛摄
湘阴新闻网讯(记者 丁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场持久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部署推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城乡群众积极参与,全县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产生活环境的深刻变化。
然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范围广、任务重,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值得正视的是,今年来,脏、乱、差现象在不少地方出现反弹,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的湘阴县,却在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中,连续三次排名全市靠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我们必须高标准、大力度、持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加大对重点部位、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治理力度,加强日常巡查,加强督促整改,做到全域覆盖、不留死角,坚决打好持久战,不断提高湘阴县城乡环境治理水平。
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共识。开展这项工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幸福福祉的全局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树立真抓、实干、长期干的思想,下定决心,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环境卫生,像打扫家庭卫生那样美化我们的城乡。
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全民参与。群众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主体,社会参与的热度和深度是环境治理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一个地方的建设有缺陷,可以完善;一个地方的管理有漏洞,可以弥补;但如果一个地方的群众缺乏主人翁精神,势必难以主动承担对于这个地方的责任与义务。环境综合治理没有局外人,当前要广泛动员群众、教育群众,要把环境综合治理的紧迫感、责任感传达给每一个群众,让其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体现在行动上,使其既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又是身体力行者,还是监督者。
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制度管根本、管长远。要充分认识整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尤其要着力变“突击式、粗放式、运动式”治理为“常态化、精细化、规范化”治理,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工作运行、责任追究、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长效机制,为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众志成城,无坚不摧。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如家一般爱护我们的城乡环境,向不良陋习告别,和脏乱差作斗争;只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下定决心、拿出举措,持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定会给全县人民创造一个整洁、干净、靓丽的生活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