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阴新闻网讯(记者 张湘华 梁军)“有了这份工作,我家的生活就有了保障!”7月5日,领到首份工资的湘阴县六塘乡茶木村农民黎山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去年黎山的岳父母遭遇车祸,家庭十分困难。六塘乡党委书记宋华今年5月底在茶木村走访时,得知老黎的情况,主动与他“结亲”。在宋华的牵线下,老黎在六塘建筑公司谋到了一份差事。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湘阴县今年在县级领导干部、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党员以及有帮带能力的农村党员中,组织开展以“我为群众当义工、结对帮扶认亲戚”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群众系列活动,组织党员进农村、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区;问政策落实、问干部作风、问发展大计、问社情民意、问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办事难、就医难、上学难、出行难等问题。该县还对帮扶数量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县直单位股级干部和乡镇一般干部每人至少帮扶一户,班子成员每人帮扶两至三户,被帮扶对象不脱贫不脱钩。为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该县对结亲帮扶过程采取查阅民情日志、电话抽访、现场述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过程监管与实绩考核无缝对接。县委书记黎作凤主动把金龙镇狮岭村李松年作为他的帮扶对子,通过调研,目前正准备帮老李发展生态农业种植,让他走上致富路。该县法院、司法、人社等部门在加强协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精心编织农民工权益“保障网”,今年上半年共办理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46件,追讨薪资70余万元。针对今年多雨天气,县农业部门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组织一支由100多名农技专家组成的“军师团”,忙碌在全县19个乡镇的田间地头,为农民献上病虫防治等方面的“锦囊妙计”。
沉下身与心,聚起鱼水情。如今,“我为群众当义工、结对帮扶认亲戚”活动俨然成为湘阴干群关系一家亲的“名片”,深深地烙印在群众心头。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一万余名党员干部在村里找到了自己的“亲戚”,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800多条,调解矛盾纠纷1100多个,落实发展资金3000万元,协调解决实际问题620个,在全省上半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该县位居全省第十三、岳阳市第一。不但如此,结亲活动也极大地激发了全县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长康镇花石村为硬化村级渠道,募资倡议发出刚两天,就收到村民捐款3万多元。文星镇群众为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动配合社区干部参与夜间义务巡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