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301|回复: 2

[湘阴新闻] “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 09: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全国劳动模范王建民


20150428160009215002.jpg


全国劳动模范王建民  摄影 刘广


20150428160009215002.jpg


王家寨村新貌 摄影 叶旭峰


20150428160009215002.jpg


王家寨村新貌 摄影 叶旭峰


20150428160009215002.jpg


乡风文明的王家寨村 摄影 叶旭峰


  □ 司马逸茹

  4月28日上午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王建民与2967名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等一道,出席了由总书记习近平等7名常委参加的隆重的表彰大会。接过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鲜红的荣誉证书。

  王建民,新泉镇王家寨人。乡亲们都说,王家寨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跃成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这都搭帮村第一书记兼指挥长、省工商联常委、华龙湘安建设集团的王建民董事长。是他个人捐款捐物1560多万元,并且带动了在外工作的乡友捐助1960多万元,才使家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的改善,家乡旧貌换新颜。

  虽已年过半百,但在笔挺的白衬衫衬托下,王建民仍显格外精神。饱含风霜的脸上透露出成功者的印记,温和的眼睛里闪烁着慈祥的光芒。多次获评省、市劳模,此次更是获评全国劳模,王建民显然没有过多的骄傲感,“应该说是自豪吧,获评全国性的荣誉同时,我更希望的是把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展示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曾是最年轻的建筑队长

  1955年出生的王建民从小在农村长大,1971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在养殖、建筑等多个行业中打拼,曾任临资口镇、关公潭镇建筑队队长,年仅21 岁,被大家笑称为“最年轻的建筑队长”。并且就是在任建筑队长的时候,王建民开始了他漫漫公益路的第一步,利用建筑队未用完的木材边角余料,做成了1200多套课桌椅,免费提供给全乡千名学生,还给45名教师人手赠送一台凤凰牌自行车。1993年,创办湖南华龙湘安建筑公司,现任华龙湘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0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王建民已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一次回乡过年时,他发现在村里,马路上尘土飞扬,道路坑坑洼洼,粮食生产靠天而且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看到家乡这种情况,对比外面的世界,王建民萌发出了在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意。于是,他选择了情况严重、民情复杂、基础薄弱的中湾—上湾小区作为实验区,在当时全县乡村水泥路不多的情况下,硬是修建成了村里的第一条水泥路。通过一系列措施,中湾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获得了县级文明小区的称号。中湾小区建设的成效,让王建民投资家乡的建设意愿更浓,“索性就从公司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建设整个王家寨村”,回忆起当时的想法,王建民满是欣慰,本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还真成功了。王建民先后投资400多万元硬化全村居民线11000米;投资砌衬渠道5000米;绿化树木88000株,亮化路灯646盏;修筑12个大型垃圾站,配备垃圾箱50个,垃圾桶160个,使王家寨村基础建设有了极大改善。

  要让全村的人都富起来

  只有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家乡才能平稳地走在致富的这条路上。为此,王建民通过与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使得王家寨村的产业发展逐步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首先是推广优质水稻种植业,通过引进优质稻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全村年产粮食达3万吨。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种、收、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从而使村里的种植户比周边地区至少每百公斤增收50元左右。其次,扶持发展以淡水鱼、甲鱼等经济鱼类养殖和生猪养殖、蔬菜种植等种养业。全村共新开鱼池100多亩,并建起了一个千头猪场和一个蔬菜基地,还帮助修建了2800平方米养鸡场,日产鸡蛋10000多枚。从这些产业中,全村可人平增收9600多元。为了充分调动劳动资源,在村里创办了年产沙发2000套的华龙腾飞家具厂,还创办了木工厂、铝塑门钢厂、预制件厂、榨油厂等一些企业。目前,这些企业发展普遍较为顺利,每年可以安置280多名村民就业,从业农民人平可获劳务性工资收入上万元。

  为了提高村民的民主法律意识和科技文化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王建民单独投资50多万元,用于村上的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兴建了村级图书馆,并指导村上完善了村务公开栏和法制宣传栏等。还积极争取了湖南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化信息示范点落户王家寨村,请专家到村文化活动中心授课,现在村里很多青年纷纷掌握了一两门专业技术,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和带头人。

  通过王建民的慷慨解囊,通过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目前的王家寨村成为人人仰慕的新农村。现在,全村已成为村组道路全硬化、空坪隙地全绿化、水利设施配套化、主道照明全亮化、改厨改厕配套化、烧水煮饭沼气化的“六化”村,市、县多次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和观摩会都在王家寨村召开。该村还成为了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我永远都是一个公益人

  2006年,在知道新泉镇敬老院十分陈旧,且老人们的生活条件也非常简陋的情况下,王建民又开始有了在新泉镇办一所敬老院的想法。于是,通过自己捐款,加上多方筹集筹得了1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14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拥有100个床位,配有鱼池、菜地,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的关公潭敬老院。10年来,每到过年,他都会带着家人到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们过年。考虑到全镇仅有2所敬老院,不满足现状的王建民又筹资600多万元新建了一所新泉镇幸福院,可入住100位老人。

  教 育

  王家寨中心小学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学校已经严重老化,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此王建民带领该村支部书记向上级积极争取资金。新建教室500平方米,绿化校园1000平方米,硬化校园面积500平方米。不仅如此,还兴建了2600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开设农家书屋3家,创办了信息网络示范点,儿童乐园等。

  2008年,王建民因公来到玉华乡华光村时,看到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里,村小学破败不堪,于是他主动找到该学校的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支援学校建设。先后拿出10万元现金和物资,帮助学校维修校舍、添置课桌和教学用品,现该学校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此外,还为湘阴县城关中学、关公潭中学、中易小学、万子村小学、土地山小学、益阳上湖小学、湘联小学捐助课桌共计1500套,先后累计近20万元,资助20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不仅对学校和村部进行维修改造,王建民还将投资近200万元新建的住宅无偿捐献给了村委会及村民作为学习、集会和活动的场地。几十年如一日,把爱心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覆盖到每一个层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劳模,王建民始终在工作中,都努力做好表率并带动员工及身边的人热爱劳动,争当模范;作为商人,王建民把经营公司当做回报社会的后盾去做,通过投资,已累计无偿拿出1560万元用于家乡新农村建设、敬老院、学校等社会福利及慈善事业。“建设家乡、回报社会这条路,既然走了我就一定会走下去,不过这荣誉也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属于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与个人所做的一点成绩相比,社会各方给予了我太多的厚爱。除多次获得省市荣誉外,还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王建民说。

  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王建民,一位对家乡这片土地倾注了全部的爱的老人,40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着。他的公益之路还很长、很长……
发表于 2015-5-2 19: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确实了不起,王总付出太多,回报是应该得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