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 剛來華碩的時候,給它軍事化的管理制度所震撼:洗手灑水要在盆裏;走路要按照地線走;廠服的袖子不能卷起來,躲在廁所裏抽煙就開除,識別卡沒放在胸前放在衣服就要記個警告。。。。。。幾乎就到了制度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地步,感覺比國家的憲法還要嚴格,還要神聖的不可侵犯。而現在看起來呢,我只能說,這些手段對付OP是還算可行的辦法,可是對我們呢?我們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會有自己的底線,分寸,一個“度”。不能一刀切,人和人之間還是有差別的。我們不是機器,不應該用程式化的東西來過分的約束我們,這樣的結果只能是讓我們每天生活在一種莫名的緊張之中,生怕什麼時候不小心又犯了個錯弄個警告小過大過之類。試問,每天在這樣情緒下還有什麼工作熱情可言呢?安勤稽核的同志們,監控組的小MM們(這個部門好象是BB的特色,感覺名字很牛比,聽起來和FBI好象一個檔次的),你們其實也不容易,為了生存,為了混口飯吃,你們做出這些那些的事情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這裏我不得不提一件事情,正是這件事情讓我看清楚了ASUS所謂的“培育,珍惜,關懷員工”,以及它那無情的比法律還要嚴格的制度。遙想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產線宕產了,在電話裏用手機從11點每隔半小時打次電話告訴夜班同事怎麼做還沒有用的時候(那個時候真的很為公司著想,手機打的都是自己的錢),作為機種的負責人,作為一個ASUS人,作為一個男人,我的責任心告訴我,應該挑起這個擔子,走到生產的第一線。於是,半夜3點,我打車從家裏趕到廠裏處理產線異常。忙了一個晚上,產線終於好了,到了白天,助理和我說讓我把打車發票給她,她幫我去廠長室報銷。我其實心裏當時一點也沒在意這幾個錢,不過既然可以報銷,當然就報了。可是助理帶回的結果卻讓我目瞪口呆----不能報銷,理由:半夜三點過來是屬於上班了,報銷只能是晚上下班10點以後沒車了才可以報。我的天,難道半夜三點來上班就有公車坐了?廠車也停在那裏等我了嗎?或者我步行來上班?我只能無奈的笑了笑,心裏卻暗暗的就發了誓,以後誰***再半夜過來誰就是孫子,產線宕產管我屁事,我又沒有什麼損失,最多給老大們飆幾句,真正損失的還是ASUS。區區25塊錢,把一個充滿激情的大好青年瞬間變成這樣,我不得不佩服廠長室的人對於制度的執行力是如此的到位。雖然後來廖sir私下把錢塞給了我,但是卻挽救不了我那年輕的受傷的心靈。 華碩一直都是實行的一種准軍事化的管理。因為在華碩廠,不需要你的創造力,不需要你的想像力,需要的只是你的執行力,對於制度對於流程對於命令的那種執行力。這種管理方式可以用最低廉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剩餘價值。但是這種管理是最不人性化的,與華碩的企業文化“崇本”是背道而馳的。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搞的大家心灰意冷,走人了事。每個月的12號3號門那等待拿離職單的人流大概可以一直蜿蜒排到2號門,這也是ASUS奇特的風景之一。 加班 我對於加班的理解是這樣的:當今天的事情在9小時內解決不了的時候,而這件事情又很急或者必須要你在場的時候,才需要加班。可是,在ASUS,加班卻有點變味了。“混加班”,一個多麼形象生動的辭彙應運而生。今天有事情,加班;今天沒事情,也加班,為什麼呢,不就是為了一個“錢”字嘛。個人價值在我們目前階段看來,主要就是體現在每個月所獲得報酬的多少上面。但是很可惜,在ASUS,或者說是在BB,不在於你的能力,你的知識,你的水準,在於的卻是你能不能熬,你能不能耗,能不能加班。很可笑是嗎,個人價值竟然完全體現在工作時間長短上。別和我說績效年終,在ASUS呆過的人都知道,那都是扯蛋,評定的依據大部分也就取決於你來了多長時間。你能混,能熬,每天8點下班,每個星期都不休息,你拿的錢肯定不少,由此推斷ASUS對於你的個人價值最肯定。真的很扯,真的。
產品 華碩品質,堅如磐石。這麼響亮的口號無不讓所有的人為之振奮。還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剛接觸電腦的我就非常的相信華碩的品質,直到進入ASUS前都一直如此。記得很早前去買電腦,老闆指著塊主板說:華碩的東西,價格貴一點,但是品質絕對沒的說。可是,現在呢?我不得不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作為一個PE,應該最清楚產品生產的流程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此處刪去405字) 我們做PE的每天都要和產線打交道,產線測試電腦之爛簡直是沒有辦法想像的。配置是5,6年前的也就算了,畢竟只是用來測試麼。可是最讓人崩潰的就是故障不斷,而且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導致我們每天都會看到可憐的生計同仁天天抱著產線的電腦重拷硬碟,一個GHOST軟體用的爐火純青。其實很多時候產線異常,損失工時都是由於測試設備之爛導致,ASUS的costdown在這個時候是非常的本末倒置。花很少的錢來改善一下測試設備和產線的電腦來獲得產能的提升,減少工時的損失來獲得更大的效益,我想這小學生都會算的加減法我們的施主不會不懂吧? 也許別的代工廠的狀況和ASUS差不多,或者比ASUS很糟糕,這就是電子行業的潛規則吧。(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此處刪去105字)
教育訓練 剛來ASUS面試的時候,廖sir就和我明說了,這裏是工廠不是學校,所以培訓之類的東西都是為工作服務的,都是夠用就好至於你自己想多學點什麼還是要靠自己。 的確,每個進ASUS的人都有這個想法,真正的學一些東西,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而ASUS也是靠這個來吸引應屆大學生特別是本科實習生這樣廉價的勞動力。工程,外人眼中工廠裏面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個部分,經常聽到哪個小MM驚呼道:哇,工程耶,真棒啊!眼神中流露出的景仰之情如濤濤江水。。。。。。又如黃河決堤。。。。。。。 可是,做為我們PE自己,到底我們的工作有多少技術含量呢?每個人心裏有應該清楚吧!問所有的PE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每天接觸的cablemodem,你真正瞭解它的原理嗎?給你幾塊broadcom的晶片,和一些電容電阻晶振二三極管,你會設計塊板子出來嗎?我想能作出肯定回答的又能有幾個?為什麼你不會?因為你沒有接受過真正理論實際方面的培訓。我記得看到過的一篇文章上說過,在臺北,工程課的工程師每個禮拜都會有專門的講師來上課啊,而我們呢,我們得到了些什麼呢?更為可悲的是我最近發現進來的新人連一點最基本的培訓都沒有了,比我來的時候還要悲慘。每天都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東拉一鋤頭西抗一橛子,今天去維修學修板子,明天去產線學產測,真的是很可悲,這樣到頭來的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終日混跡於世。 說到這裏順便要說下我們工程的機種負責安排,我覺得非常的不好,或者說是有很大的弊病。每個機種都有專人負責,承擔關於這個機種所有的一切。表面看起來很不錯,類似於市場經濟裏的承包責任制,可是弊病在哪里?那就是如果我的機種每天都在做,我會累死;我的機種一個月甚至幾個月才做一次,我會閑死!而且我軟硬體什麼的都要懂,比如我硬體方面比較厲害,而你卻叫我去處理CMTS異常,那不是瞎搞麼?所以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無所事事而有些人卻要每天十多點下班。其實不按照機種分,按照技術責任分,應該是種很好的方式。比如說成立一個產測組,一個HW組,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讓每個人都感覺有事情可做,也更能發揮每個人的長處。也更加方便和臺北RD那邊的溝通,因為他們那也是分產測,SW,FW,HW的,更容易找到對應的窗口。也許有人會說,機種少的時候適合,機種多了就不適合了。但是請不要忘記,我們家機種看起來好象是很多,但分大類的不也就四五樣麼?再弄幾個人專人負責,大家都術業有專攻了,皆大歡喜。本來有幾次我想提出來討論討論的,畢竟也許我的想法不成熟,聽聽大家的意見。不過後來想想給多少錢幹多少事,就算咯,如果有人感興趣的話等我走後拿出來給BOSS們說說,也許他們會幫你多加20塊錢獎金的。
責任 寫下這兩個字,我都感覺到不好意思。責任,是做為一個人的最基本素質,也是一個公司對每個員工的基本要求。你做了這份工作就應該擔負起這份責任,該是要你來承擔的時候就應該勇敢的站出來,說一句:對不起,這是我們家的責任。這才是一個優秀的真正的員工應該表現出來素質。 可是,在ASUS,除了剛來的愣頭青(類似上文的我),有什麼責任感可言?實際情況是什麼樣?出問題了,第一想的不是看看問題出在哪里了,而是趕快看看是不是自己家這裏出了問題。如果不是的話呢,就可以萬事大吉,幸災樂禍;如果是呢,馬上找找是不是有漏洞,是不是別人出的問題搞到我頭上來了。各個部門就象一盤散沙一樣,各顧各的,沒有擰成一股繩,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缺乏團隊精神。沒有誰來為華碩想想,出了這個問題,對於華碩有什麼損失,下次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各位PE的兄弟姐妹們,有誰能說我來到ASUS沒有為責任的判定吵過一次架?為有些部門的無賴行徑抓狂罵娘?到了開closemeeting的時候,簡直就是在開責任推卸會,各部門的能人在這個時候充分的發揮出了他們特殊的本領,以至於有的時候搞的會議室裏劍拔弩張,硝煙彌漫。這裏要感謝QA的兄弟姐妹們了,正是由於你們夾在中間的兩頭不討好,才讓ASUS沒有在這些問題上出現流血事件。 本來還想寫更多的東西的,但是考慮到都是一些比如薪資,人事,OP等等敏感的問題,就算了。不過話說回來,華碩說到底是一家公司,是把利益放在第一的。在不斷創造出更多剩餘價值的同時而出現了上述的那些負面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是因為有了華碩變的更加美好了一些。 我說這些問題並不是單純的發牢騷,抱怨。我都是要走的人了,完全可以不管我事,拍屁股走人,但是為什麼我要花一個週末的時間在家裏坐了六七個小時寫出這邊文章來呢?因為出於公,我希望能讓高層們知道,有這麼一些問題是存在的是需要改變的;出於私,我真的不希望出去以後人家知道你在ASUS幹過會用什麼樣的一種眼光來看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1 10:22:5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