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说法:主要的症状为肩关节疼痛 、肌肉无力、活动障碍。疼痛为最明显的症状,疼痛的程 度 及 性 质 有较大的差异,或为钝痛,或为刀割样,有持久性,夜间疼痛加重,甚至痛醒,影响睡眠。 这种疼痛 可引起持续性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有的很轻, 有的很重,疼痛与肌肉痉挛可局限在肩关节,也可以向上放射至后头部,向下可达腕及手指,也有的向后放射到肩胛骨,向前到胸部; 也有的放射到三头肌或者放射到三角肌、二头肌直达前臂的桡侧肩周炎压痛点范围广泛,因病期不同压痛点部位和压痛程 度也不一致。 此外,根据肌肉痉挛引起的肌肉疼痛与压痛部位不同,尚可区分与本病有关疾病的诊断。如左侧胸部肌肉的疼痛与压痛,则应考虑颈椎疾患的诊断。 不同病期,肩关节活动障碍的程度也不一致,可由轻微的功能障碍到关节活动完全消失。按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 大致可分为3期,即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 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各期病程长短不一,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① 急性期: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有的急性发作,但 多数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觉肩部不舒适及束缚的感觉。疼痛多局限于肩 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肩肉胛区、上臂或前臂。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 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以后肩疼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重,病人不敢患侧卧位。由于肌肉痉挛和疼痛,逐渐出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特别是外展和 外旋受限最为显著。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 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着处、冈上肌附着处、肩胛内上角等处。 ② 慢性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 正常者减少 50% -20%严重时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 壁关节的活动。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 胛带肌。压痛轻微或无压痛,此时持续时间较久,通常为2- 3个月。 ③ 恢复期:肩痛基本消失,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肩关节慢慢地松弛,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增加,外旋 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恢复期的长短与急性期、慢 性期的时间有关。冻结期越长,恢复期也越慢;病期短,恢复也快。整个病程短者 l~ 2个 月 ,可又发病可达数年。 肩关节周围炎治疗方案 西药:(l)Indocin(消炎痛(Indocin,Intedan) 神经类药 镇痛药 为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无味。可溶于丙酮,略溶于乙醇、氯仿或乙醚,微溶于苯,几乎不溶于水。 【功效】 为吲哚类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抗风湿药。) 25mg,日三次,两周为一疗程。 (2)10%Procaine (普鲁卡因(一种局部麻醉药))10mg、Dexanethsone (地塞米松) 2~4mg、VitB12(维B12) 0.2mg痛点封闭,隔日一次,5~7次为一疗程。 (3)一般可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扶他林)、双氯灭痛、英太青、戴芬、怡美力、莫比可、萘普酮等药物。部分病人可局部注射醋酸氢化考的松或醋酸曲安奈德、得宝松、利美达松等,但多数认为,一年内不能使用3—4次以上,更不可以连续使用。 中药:羌活、独活、桂心、秦艽、川芎、海风藤、乳香、桑枝、当归各9g,木香、炙甘草各6g。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温服,7天为一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寒甚者加白花蛇或乌梢蛇、川乌、草乌各6g,风甚者加防风、威灵仙6g;湿甚者加苡仁l5~30g,苍术9g,豨莶草9g,晚蚕砂6g;患臂屈伸不利者加伸筋草10g,气虚加党参、黄芪各9g;若肩无汗、畏寒重、脉紧、苔白者加麻黄6g,不宜峻汗者重用芍药,濡养肩背部之筋膜肌肉加葛银9g,活血通铬镇痛加鸡血藤9g,松节12g,全蝎3g;解川乌之毒加生姜。 理疗、推拿、针灸、拔火罐等。可取大粒食盐或蚕沙(中药店有售),用铁锅炒热,装入布袋,于每晚临睡前,置患肩热敷,以局部出汗为宜。可通经活络、驱风散寒、解痉止痛,临床效果较好。 功能锻炼。 由于肩关节疼痛而不敢活动肩部,从而使肩关节囊粘连越来越重,直至关节僵直,活动严重受到限制。治疗中,应在镇痛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医疗体育和手法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功能锻炼应经常、适当,尽最大可能活动肩关节。下面介绍几种锻炼方法,简便易行,每日可做2—3次,每次做15—30分钟。 ①面壁爬墙 面对墙壁,双手或单手沿墙面缓缓向上爬升,使上肢尽量举高,然后缓缓回到原处,反复数次。 ②两足站立,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呼吸均匀,两手攥紧,抱绕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并行;两肘收拢,似挟头部,动作缓慢,周而复始连续做30余次。 ③体后拉手 双手放在背后,由健侧手握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拉,反复进行。 ④单手压臂 两足似弓步。若右肩患病,右脚在前,离桌尺余;左足在后,下肢伸直。右手放在桌上,左手掌按压右肩,利用身体向下向后摆动,开始压10余次,以后逐渐增加。 1.前后摆肩:两足分开与肩等宽,两臂前后交替摆动,范围由低渐高。 2.患臂画圈:双足前后而立,健侧腿屈膝前弓,患侧腿挺直后蹬,腰稍前倾,患肢以肩为轴心,作环转画圈运动,圆周越画越大。 3.前臂过顶:患者站、坐皆可,以健侧手握患侧腕部,拉患侧前臂沿胸前高举,经面前,过头顶,达枕后,可重复进行,犹如梳头。 4.伤手托天:患肢屈肘翻腕,掌心向上,用力向天上托举。必要时,用健侧手帮托患肢肘部上举托天。 5.双手爬墙:患者面对墙壁而立,双手扶于墙上,用手指逐渐向上高爬。每天标志高度,力争天天向上。 6.前臂外转:先双臂屈肘90度,两上臂紧贴胸壁,双手掌心向上,慢慢将双臂外转,使肩部外旋,旋转弧度越大越好。 7.双手后背:患者站、坐皆可,患臂逐渐前旋后背,并用健侧之手自背后将患肢向健侧拉动,使患侧之手尽量扪及对侧肩胛部。 以上每个动作,每次可操练3~5分钟,每天坚持锻炼,一般两个月可不医而愈。 药膳治疗(通过食物的方式来辅助治疗,没有生此病也可以起预防) (1)蛇肉汤:乌蛇肉、胡椒、生姜、食盐各适量,炖汤,肉汤同食,日2次。具有补虚、祛风、散寒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à(2)桑枝鸡汤:老桑枝60g,老母鸡1只,盐少许。将桑枝切成小段,与鸡共煮至烂熟汤浓即成,加盐调味,饮汤吃肉。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补气血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3)川乌粥:生川乌头约5g,粳米50g,姜汁约10滴,蜂蜜适量。把川乌头捣碎,研为极细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时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风湿寒侵袭所致者。 (4)白芍桃仁粥: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先将白芍水煎取液,约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具有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