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ng>不反对日本车,不迷信德国车!<br/></strong> 德国人的车就一定好吗?中国人用火药的历史最悠久,可是中国的武器如何?我们单位有一半的车都是日本车,可是故障率和维修费用比美国车、德国车要低得多。国人总是喜欢把一样东西神话,看问题也喜欢套用固定的观点,人云亦云。比如说钢板,我拿天语和家里的老宝来比较了一下,用手按下去,两辆车的感觉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有人又拿抵制日货说事,回去把自家的所有电器拆开,你如果找不到日本元器件我送你一辆宝马。 <br _extended="true"/><br _extended="true"/>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日本车里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国产器件,拒绝日本车的同时你也将众多中国汽配企业拒之门外。再者,不卖日本鬼子的车而去买美国鬼子和德国鬼子的车就爱国了吗?我所在的就是一个汽配企业。我们的产品法国车用,德国车用、美国车用、自主品牌车用、日本车同样也用。退一步讲,没有合资过程积累下来的资金和生产经验,就不会有如今的奔奔、奇瑞(奇瑞最早的研发人员基本来自捷达生产线,所以奇瑞风云怎么看都象是捷达的儿子)。 <br _extended="true"/><br _extended="true"/> 大家都明白吃饭要讲味道讲实惠就不能去豪华大酒楼,而谈生意、宴请宾客就不能去路边摊。一样是吃饭,你能说哪里吃好,哪里吃不好吗?买车同样,谁就能说这辆车好,那辆车烂呢?只能说是不适合自己而已。所以无论是日本车还是德国车,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买主买车是按照需求购买,符合自己需求就好。说到日本车省油,它能省过自行车吗?说德国车结实,他有坦克结实吗?任何特点都不能单方面夸大,必须把它放到整体中去讨论。就拿空腔注蜡来说,现在的防腐技术就算不注蜡也能轻松做到12年不锈。 <br _extended="true"/><br _extended="true"/> 就算注蜡后很可能做到内部20年不锈,请问,按照当今的汽车发展速度,十几年后就算你还开着这辆车,你还会在意她空腔内会不会生锈吗?就如一辆骑过几年的自行车,你还会在意她的车架是否会有锈迹吗?有人说日本车轻,不安全。看看现在军队用的防弹衣和头盔,哪样不是越来越轻而防护效果越来越好呢?学过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的人都明白,一件东西是否坚固是由设计时采用的结构样式和材料特性决定的。好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既坚固又省料的,所以轻车不见得就不坚固,重车也不一定结实。国内和欧洲的一些碰撞试验结果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轻便的车身碰撞效果并没有输给笨重的车身。但是,轻的车身却能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为它省油。 <br _extended="true"/><br _extended="true"/> 不是说德国车不好,就烦那种把德国车当神,把日本车说得一文不值的同志,过分片面和主观。曾几何时,我们的老祖宗几百年前也飘洋过海打算消灭日本,和几十年前的日本侵略中国一样,没有得逞。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提起呢。当年,蒙古铁骑西进所经过的地方没有几处能好过大屠杀后的南京。可蒙古和中国又有多少人会提起?日本的骄傲和不屑是因为它是当今第二号经济强国,如果他象朝鲜一样,你说他会牛吗?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承认他们好的东西,学习他们好的东西,然后通过积累生产出比他们还要好的东西。纵观历史,日本也通过在长期的学习和变革才走上强国之路的。当年的中华帝国没有少欺负小小的扶桑,但人家还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学习,向世界学习。直到超过我们的那一天,便上中国把千百年来的总账一次算清。历史就是这样,只有成败。 <br _extended="true"/><br _extended="true"/> 德国车、日本车,严格上讲只有从本国原装进口的才能这样称呼。现在我们所买的,都是中国工人敲出来的,采用的零配件很大一部分也是中国企业提供的,赚取的利润很大一部分也是进了中国人自己的腰包,说白了都是从中国企业的大门里出来的,还分什么德国车、日本车阿,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买。再说了,马列主义、到了中国都要改,都要变,变得适合中国国情,更何况一辆车呢?所以不要迷信某国的车最xx,然后某国的车又最xx,到了中国,什么变化都是:一切皆有可能。怎么办呢?抛开车系,抛开品牌,就只看车,这样你的眼睛才会雪亮,就不会出现“可几位朋友一听十多万的车是长安铃木,全部认为我脑子有问题,是不是吃错药了!”的可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