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小吃那先得说豆汁!只有北京人才喝豆汁!北京最好的豆汁是老磁器口豆汁店的豆汁,现在龙潭湖公园西北门的北边的马路上有一家店,另外天坛北门有一家店 月盛斋 喂羊肥嫩数京中 酱用清汤色煮红 日午烧来焦且烂 喜无膻味腻喉咙 ——清·杨静亭《都门杂咏》 老北京有句歌谣:“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再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肉。”这其中的烧羊肉就是北京一道著名的小吃。户部街月盛斋马家的烧羊肉就是老北京最有名的。月盛斋迄今已有220多年的历史,清朝监察御史朱一新等笔撰《京师坊巷志》载:“户部门口羊肉肆,五香酱羊肉名扬天下。”月盛斋的五香酱羊肉、烧羊肉驰名始于嘉庆年间,并且经久不衰。后经慈禧太后“恩准”,赐给月盛斋四道“腰牌”,作为宫廷特供的供品。 品尝月盛斋的烧羊肉,必须要过一遍热油,经过油的烧羊肉,外焦里嫩、酥脆鲜香,香味能传数里之外。 地址:前门廊房二条 羊头马
十月燕京冷朔风 羊头上市味无穷 盐花撒得如雪飞 薄薄切成如纸同 ——清·雪印轩主《燕京小食品杂咏》 羊头马始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到了第六代马玉昆时,开始定点设摊儿,并在制作工艺和作料配制上逐步改进。白水羊头在煮羊头的过程中一点作料不能搁,纯粹用清水,煮出来的羊头只有羊肉的香气,其他一点儿杂味没有。然后趁热把不要的部位剔除,等冷却后切片,必须薄得透光才行,撒上精心配制的香盐就可以吃了。“羊头马”的椒盐很有讲究,把大盐和丁香、花椒等作料炒黄后,碾得精细,装入一个牛角里,牛角里放东西不易受潮跑味。 当年,“羊头马”卖羊头,每天只卖20个,多了不卖,上午煮得了,下午推着一个轱辘的小车出门,腰间挎着一个牛角,白帽白褂一尘不染。甭吆喝,老主顾们一准踩着钟点在老地方等他。他家住南横街,从南横街推到廊房三条,4点来钟,20个羊头准能卖完。“羊头马”的绝活儿是刀工,一把一尺多长的片刀,片出的每一片都挂皮。顾客指哪儿切哪儿,那刀在他手上游刃有余,切得飞快,切出的肉薄如纸片,拿到灯下一照都能透亮。 地址:宣武区牛街清真超市二楼 爆肚冯
入汤顷刻便微温 佐料齐全酒一樽 齿钝未能都嚼烂 囫囵下咽果生吞 ——清·杨米人《都门竹枝词》 “爆肚冯”的第一代传人冯立山清光绪元年在北京后门桥挑担经营爆肚,逐渐受到达官贵人的偏爱。1985年,“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冯广聚在廊房二条恢复营业。据冯广聚介绍,爆肚原先是只吃羊肚,而后来才发展为牛肚居多。做好爆肚首先是选料,其次是刀工,每个部位切的刀法各有区别。比如牛肚仁要切片,肚板和葫芦头得切成韭菜叶宽的条,而羊肚板、羊肚仁和食信就得切成寸段,这样爆出来的肚才好吃。再有,爆肚须讲究火候,肚子的不同部位爆的时间各不相同。这既需要用眼睛看,还必须凭感觉,没三四年的工夫根本练不出来。最后是配制作料,爆肚冯的作料是由麻酱、醋、酱豆腐、味精、口蘑汁等13种配料组成。 地址:前门廊房二条 北京最好吃的面馆:新川面馆,那的凉面巨好吃,5块一碗,去那得有等位的心理准备,因为人真的很多! 地址:新街口庆丰旁边 奶酪魏 新鲜味美数燕都 敢与佳人赛雪肤 饮罢相如烦解渴 芳生斋颊润于酥 奶酪原为宫廷小吃,光绪14年,奶酪魏第一代传人魏鸿臣有一位在御膳房做事的朋友教会了他这门手艺。后来赢得顾客一片赞誉,人送美名“奶酪魏”。解放前,鲁迅、梁实秋、马连良、谭富英都是奶酪魏的常客。 制作奶酪必须以鲜牛奶为主料,用自酿的一种米酒点一下,让它凝固,然后放到烤箱里烤一小时左右,最后再放在冰箱中冷却。奶酪魏的绝活儿是制作“合碗酪”,做出来的奶酪把容器倒过来都不洒。“奶酪魏”的奶酪,奶香和着夹杂其中淡淡的酒香非常香醇。第三代传人魏广禄说,这就是他们家传奶酪的最大特点“乳香与米酒香合在一起,香甜醇厚”。 地址:宣武区牛街清真超市二楼 褡裢火烧:以前最好吃的在门框胡同,现在在后海的九门小吃能找到,但左邻右舍的做的也不错
驴打滚 :现在能买到的基本都是豆沙馅的,应该叫豆面糕,早年间的驴打滚儿是红塘和桂花的 豌豆黄 :地安门路口的华天小吃里卖的还不错
卤煮火烧:卤煮还得吃小肠陈的! 方庄店:丰台区方庄环岛南方群园三区11号楼 安定门店:朝阳区外馆斜街45号 旧宫店:北京近郊大兴区旧宫镇宣颐家园 炒肝: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 鼓楼东边的胡同口有家炒肝店,那的炒肝北京一绝! 灌肠:吃正宗的灌肠还得去隆福寺,从东边进去,在路南有家灌肠店,那的灌肠是北京最好吃的 羊肉烩面:地安门路口的集天小吃里卖的羊肉烩面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另外那家店里其他的吃的也还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