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产业协会助推新农村建设 新闻热线:8224110 来源:岳阳晚报 关键字:湘阴新闻,湘阴东湖边上,湖南湘阴
一手牵农户 一头连市场 湘阴产业协会助推新农村建设
日前,湘阴县南阳办事处白乌村村民养殖的四大家鱼远销江西、衡阳、株洲等省内外市场,并且供不应求。据白乌特种水产养殖协会会长周迎春介绍,现在每吨鲜鱼与没有成立协会前相比要多赚400元左右,协会会员年均增收都在5万元以上。
过去,湘阴藠头、生猪、特种水产等产业虽获长足发展,但由于生产、种养、加工、销售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实力弱,农民增产难增收。为解决农民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市场相结合的难题,做大做强湘阴特色产业,该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成立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施意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制定协会发展规划,从资金投入、农资供应、市场信息、检验检疫、绿色食品认证、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按照自愿自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成立的合作社,一手牵农户,一头连市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城西镇兴隆村易晓阳牵头成立兴科米业专业合作社,共带动农户1400多户,现有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10838亩,每年出售的优质稻都要高出市场价5%以上,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专业社延伸的米业加工企业年产大米达2000吨,2006年实现产值500余万元,获纯利40余万元。这种“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被评为“全省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
据悉,目前该县已出现股份合作型、能人牵头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多类专业合作组织78个。其中优质稻、茶叶、麻鸭、藠头等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各类农特产品加工企业288家,带动22360户农民,人平增收都在1000元以上。湘阴县领导表示: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要求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我们县今后还要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易和平) 本文编辑:文婷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4日
--转载于岳阳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