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戚旭明 摘自:《走进湘阴》一书 [名胜风景] 篇章 文字录入:北回归线 时间:2008年2月15日 一条条洁净的街道,一幢幢漂亮的楼房,一个个红火的店铺……这便是古老而美丽的临江集镇——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资江下游,南与关公潭隔水毗邻、东与凤南对江相望,西接南湖,北连湘滨、柳潭。据传1700多年前此地名金鸡港。《楚南水道考》载,屈原在流放时,曾经“乘白骥渡江即此。”故建有白马庙,后人改庙为寺,名白马寺。这里先后隶属于沅江、益阳、长沙,最后划为湘阴,虽几经变迁,但“白马寺”这个地名一直沿袭至今。 早先,这里只是资江边渔民湾船晒网、船民停船修船的沙洲,只有卖米、买盐、买鱼者来此以物换物,叫买叫卖。后来,茅棚日多,渐成街市,手工业也逐渐兴起,数百年间遂成市镇。原来镇上的万寿宫、洞庭庙,皆雕梁画栋,精工修造。市镇虽小,却十分热闹。 2000年,通过实施“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区街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 如今的白马寺交通便利,车船直达湘阴、长沙、益阳等地。集镇共有主要街道3条,街道宽度为24米,总长度达5公里。昔日风雨飘摇之状的河街吊脚楼,已被一座座成线状排列的楼房所代替。境内市政设施齐全,实现了水通,电通,路通,信息通,居民生活安居乐业,每年端午节,群众有龙舟竞赛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