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发布了第四届湖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报告,长沙县、浏阳市、望城县、宁乡县依然是领跑湖南县域经济的"四小龙"。
此次排名以公开出版的统计资料为基础,重点筛选了GDP、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总产值等10个指标。
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张友良分析,湖南省县域经济前20强可以分成四个梯队:长沙县遥遥领先;浏、望、宁紧追其后;冷水江、醴陵、耒阳、韶山等长期稳居前10的为第三梯队;10名以后至20名为第四梯队。沅江市、常宁市、桃源县是此次新晋20强的3颗新星。
张友良介绍,从评价报告可以看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呈现明显的东、中、西递减格局,20强几乎都来自或靠近湘东区域。
"强县与弱县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工业化的差距。"张友良说,近年来,强县弱县差距进一步拉大。"县域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壮大县域经济,富民强省也就有了根基。"
昨日还首次发布了2006年湖南省少数民族县域(含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经济评价结果,武陵源区、吉首市、石门县、永定区、花垣县为五强。
2006年湖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20强县市
长沙县、浏阳市、望城县、宁乡县、冷水江市、醴陵市、耒阳市、韶山市、资兴市、攸县、桂阳县、湘潭县、汨罗市、华容县、湘乡市、邵东县、永兴县、沅市江、常宁市、桃源县。
2006年湖南省地方财政收入前10名县市
长沙县、浏阳市、望城县、宁乡县、耒阳市、醴陵市、桂阳县、资兴市、冷水江市、湘潭县。
2006年湖南省农民人均收入前10名县市
韶山市、长沙县、浏阳市、望城县、攸县、宁乡县、醴陵市、株洲县、湘潭县、耒阳市。
无论从哪个方面,湘阴都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