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嘴叼1500元一条的“九五之尊”烟而闻名于网络,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长周久耕近日丢了乌纱帽。不过,“香烟门”的另一主角——“天价烟”丝毫未受影响,不仅没有停产、改名,反而在节日的寒风中高价热卖。有声音说,周久耕是“香烟门”的惟一牺牲品。(据1月5日《中国青年报》)
这观点让人不敢苟同。周久耕怎是“香烟门”的牺牲品?好比一个贪官,他大肆索贿,最后受到法律严惩,怎能说他是法律的牺牲品?江宁区区委给出的处分理由是“发表不当言论”和“公款购买高档香烟奢侈消费行为”。撇开民意是否认可不提,就周久耕今天的“果”来说,是他自己作的“业”。遍查各级法律、制度,有哪条规定一个处级党员可以滥用公款满足私欲?
如果提牺牲品,笔者倒认为,在这一事件中,政府的公信力才是真正的惟一牺牲品。
这些年,关于官员公务消费的民间质疑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这一特殊时期,周久耕以奢侈的行为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昔日,“九五之尊”以“厅局级的享受”广告语而扬名,而这次周久耕以处级的身份,竟堂而皇之享受,这又会给公众造成怎样的理解?难道,传说中的“厅局级的享受”事实存在,而且还有蔓延之势?
应该说,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遏制公务消费、降低行政开支的举措。在汶川地震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专门文件,要求各级机关刚性降低行政支出支援灾区建设。事实上,相关方面也做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周久耕以不经意的表现,却让相关方面的付出“转头空”。他放在桌上的“九五之尊”,无情压住了清廉者的形象;他叨在嘴上的“九五之尊”,无情燃走了相关方面的努力。这种公信力的损失,即使100个周久耕也赔偿不起。
从这意义上说,公信力才是“香烟门”的惟一牺牲品。这也深刻表明,在整个公务员群体中,链条中的每一节都关乎到群体的形象。
至于有人说,应该让“九五之尊”成为“香烟门”的牺牲品,无疑踏上了指鹿为马之路。“九五之尊”何来原罪?制造它的是人,消费它的是人,不从规范行政开支入手,取消了“九五之尊”,还会有“九九天尊”,而且,没有了天价香烟,周久耕们还会有其他奢侈享受。至于说在“九五之尊”上印警示语,周久耕们就会自觉排斥,更是痴人说梦。对于他们来说,“九五之尊”是身份的标志,权欲的满足远远大于口感的享受。因此,只有从规范行政开支入手,做到公开透明,那么以周久耕们有限的收入自然会选择放弃;而失去周久耕们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九五之尊”们自然也会失去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