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近日出炉的一份调研结果表明,虽然学历不及大学毕业生,通过一些职业教育途径走出来的非大学型人才,正以其上手快、适应能力强、主动性强等优势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br/> 用人理念趋向成熟 企业青睐实用人才<br/> 近日,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在北京发布了“一年期员工满意度”网络调研结果。调查显示,企业不再唯学历独尊,对实用、够用、好用的专业人才的青睐表明,企业的用人理念正逐渐走向成熟。<br/> 调查结果表明,直面全球化时代白热化竞争挑战和快速上升的人力成本压力,企业迫切希望走向社会不久的新员工能够很快胜任本职工作,“上手快”和“具有主动性”,是他们对一年期员工最着重的两项优势,分别占到62.6%和61.7%。其次,为实现持续发展,企业希望一年期员工能“踏实稳定”、“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他们分别占到47.4%、46.6%、45.4%。另外,在快速变革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希望一年期员工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占46.1%),能轻松应对公司内外环境变革的挑战。<br/> 非大学型人才优势突出<br/> 调查中”非大学教育“的定义是指不以学历为目标,针对高中毕业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不以学历为目标的翻译学院、软件学院、IT教育等教育机构,比如北大青鸟、新东方、山木培训等。<br/> 调查表明,以学历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大学毕业一年期员工,在”责任心“、”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创造性“等四方面的优势得到企业高度认可,所占比例分别为61.4%、46.4%、46.1%、46.3%;而企业对他们在”团队精神“、”踏实稳定“、”适应能力“和”主动性“方面的认可度则相对偏低。以就业为导向的非大学教育机构毕业的一年期员工在”上手快“、”团队精神“、”踏实稳定“、”适应能力“等四方面的优势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占比分别为86.1%、85.5%、83.1%、72%;而他们在”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创造性“和”责任心“等方面受企业认可的程度则低于大学毕业生。<br/> 调查中的数据显示,随着企业用人理念逐渐走向成熟,非大学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的人才正以其”上手快“、”具有团对精神“、”踏实稳定“、”适应能力强“等突出优势,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对新员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期望,备受用人单位青睐。调查中,38%的企业考虑加大非教育机构培养的员工比例。<br/>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巡视员、研究员颂东在日前举办的”教育创新与就业情景发展论坛“上提到,很多非大学教育机构能做到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成功对接。非大学机构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针对性强、对企业的认知程度高,人才培养跟着市场在走,能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br/> 记者从IT职业培训机构北大青鸟海纳校区了解到,现在很多用人企业对求职人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实际工作能力这一硬件因素上,”硬件“要强,”软件“更要过硬。职业素质方面的欠缺成为很多大学生在求职之初面临的一大绊脚石,而职业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掌握过硬的工作技能,更要培养这些人的职业素质,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这一角度转换。<br/>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分析,非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之所以更契合企业需求,根源在于非大学教育机构以就业为导向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的全方位创新。非大学教育机构除了专业课程外,还有专门的职业素质课程,对学员进行全面的职业素质培养,传授求职中的技巧等;同时还通过项目实战等方式,一方面巩固了学员平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让学员在这个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工作中与人配合、负责尽职等的重要性。</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