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畔—湘阴
湘阴,南朝宋元元徽二年(474年)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湘阴入岳阳县。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阴改属潭州;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清仍属长沙府。《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六》:湘阴县,春秋时罗国地。秦置罗县。汉属长沙国。刘宋为湘阴县地。梁析置岳阳县,属岳阳郡。陈因之。隋平陈,废郡,并湘阴入岳阳县,又置玉州于此,寻改岳阳为湘阴。开皇十二年,州废,县属岳州。唐因之。五代汉末,马希萼引兵攻岳州,不克,自湘阴趣长沙,焚掠而过,即此。宋仍为湘阴县,改属潭州。元元贞初,升为州。明初,复为县。
洞庭湖畔—湘阴
西林港,资水西支与凤凰湖出水口汇合于此,自古为来往船只停泊小憩的场所,住在这里的村民常提供船客各种服务,日久便渐渐繁华热闹,形成了西林港集镇。
关公潭,据《湘阴县图志》记载:三国时关羽取长沙时,曾在此扎营歇甲。滨临湘水有一潭,相传关羽曾在此饮马洗浴,故名关公潭。关公潭水深莫测,险象环生。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条作恶多端的孽龙在此藏身,叫做孽龙潭。每年六、七月间,资江涨水,孽龙便乘着水势频繁出入,殃及百姓。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刘备收复了荆襄,派关羽镇守。一日,天黑如墨,狂风大作,飞沙走砾。关羽指挥将士们很快到了临资口。关羽跨上战马飞奔孽龙潭,挥舞青龙偃月刀猛地向下一扎,孽龙被斩断了脊骨,浮出了水面,顺着江水往下游去。关羽又张弓搭箭,一箭射中孽龙。当时的老百姓一齐拜倒在地上齐呼:“关公菩萨,关公菩萨。”从此老百姓便管孽龙潭叫关公潭,并在此建庙立像,每日香火不断。
白马寺,原名金鸡港,后称白马潭。据《楚南水道考》载,昔时屈原流放,曾骑白骥于此渡江,后人立寺,名白马寺。杜甫游洞庭经此,曾作《发白马潭》诗: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来回。
临资口原名临口,又称金鸡港,因其当湘、资两水会合处,称为临资口。
在《资水滩歌》“下滩歌”中唱到:
……
轻轻出了临资口,牛屎仓里无人湾。
元潭坛上观天色,羊雀港里把船湾。 仔细心中来思想,米关立在芦林滩。 鱼骨庙里香一柱,姑娘港下云头滩。 羊节港里来思想,土星土林两港滩。 若是风暴不好走,不敢过湖赊刀湾。 白鱼便把其来现,崇山港里船难湾。 陈口坛上抬头望,果然到了蚂蟥滩 。 长沙一堑到同关,清石云田垒石山。
……
洞庭湖畔—湘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