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脉

一代忠烈出湘阴---魂归故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9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勤学重教倡新学】

陈炳焕(树藩)之曾祖父、祖父都是务农的,直到他父亲陈正昌(新亭)开始经商,并兴旺发达起来。陳炳煥(树藩)遵父命,少年时期开始学习经商,在家乡湘阴县界头铺开了一家药品商店。其从小胸怀大志,希望将来为国家谋大事,从商不是他的意愿,所以,私下里抓紧自学。

 

1879年,陳炳煥(树藩)同县的前清兵部左侍郎郭筠仙辞官回梓里。其即登门求教,交往之中,受到筠老的赏识。后来,筠老让陳炳煥(树藩)协助他整理书籍,还为筠老的“养知书屋全集”作缮校。筠老经济世务并通洋务,几年的时间,陳炳煥(树藩)受益为多,学益有进,对世界大势,渐有识见,志向增高。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陳炳煥(树藩)步行到广西间关从军,历经艰难,直到1885年停战后回乡,更加发奋读书。1886年补县学生,后来又游学省城各书院。1900年在享受公家薪俸时入“两湖学院”。他对当时国事的慷慨陈词,使许多老学先生都为之震惊,特别受到张之洞的赞赏。1902年从两湖书院肄业,即以湖北游历官之身份派去日本考察政治。回国后担任两湖大学堂教习一职。

 

1903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提出了“废科举,设学堂”的规定。张之洞首先提出办教育需要师资,要重视发展师范教育。陳炳煥(树藩)在张之洞“兴学育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学思想影响下,1905年回湘担任湖南学务所总监督,根据张之洞和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会商学务所制定的学堂章程中“京师设大学堂,省设高等学堂,府设中学堂,县设小学堂”的规定,发起成立湘阴县学务公,筹措经费创办了湘阴县第一所高等小学-仰高书院(后改湘阴县立高等小学堂,虽几经更名,至今尚存)。同年出任新创办的湘阴驻省中学监督,为湘阴新学的始创人。后改任湖南中路师范(今湖南省第一师范)监督(校长)兼任湖南留学生监督。1906年担任湖南留学生监督。1907年张之洞入京任实录馆总裁,管理学部事务,擢派陳炳煥(树藩)去奉天图书馆任总理。去奉天(今沈阳)道经上海时,其在商务、中华两书局选购大批的中外书籍前往。在职两年,陳炳煥(树藩)为古籍校雠,收集民间散轶古籍,还开办外语专修班。

 

陳炳煥(树藩)对清末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教育专家 。


 

 

 

【以身行事不言劳】
陳炳煥(树藩)是个深怀为国效力的远志和勤奋务实之人。清朝末年,国力日益衰竭,很多读书人都大空谈改革,其却不予赞同,他主张志力于身体力行。通过对日本政治的考察和擢派留日学生监督,深感满清一代政治腐败日甚,内外忧患日深,已趋末日,不推翻满清统治,无以救中国。民族主义及民主主义思想慨然逐渐形成,犹以共和立宪为中心思想。

1909年谭延闿举为湖南省咨议局议长,陳炳煥(树藩)被选为湖南省咨议局议员、审议会委员长、常驻议员、副议长,成为湖南立宪派首领人物之一。当时,清朝再度出卖铁路权换取帝国主义支持,欲以粤汉路两湖段与川汉路鄂境段举借外债,1910年春夏间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借款协定成立,湖南各界人士群起力争废约,集股商办。陳炳煥(树藩)和粟戡时等四人被咨议局委派到京请愿,虽未能取得结果,但在副议长任期,他研读各国法典,如罗马法典、拿破仑法典,谋订省内各项法制规章以及立法程序使臻完善,于是,使省宪规模,次第确定,并以萧何定律,引为己任。为推进制宪运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后来,陳炳煥(树藩)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并为辛亥革命和民国建设以身行事献全力。

由于清朝末年财政金融,极端紊乱,一切开支取给厘税田赋两项,不足,则举外债,国家到了极为困难之时。而且,厘税田赋为害人民,特别是田赋更为厉害。征收田赋多为“书征书解”,一些州县官吏假手“粮书“,让那些“钱粮师爷”为他们去办。由于自清初以来,在历次战争中散失无遗、农民破产,土地转移集中,变迁很大,而历年新增剥削名目繁多,征粮征钱,紊乱纠纷,无以查究。“粮书” 大多数为大地主、大粮绅承办以久,流弊日多,为害日甚。1912年谭延闿督湘, 陳炳煥(树藩)负责财政和国税两厅。陳炳煥(树藩)曾对谭延闿说:“金融界不正派,国家和百姓都要受害。当今征税名目太多,税收杂乱无章,一定要制定纳税数额,使老百姓人人知道自己有多少田亩,就纳多少税,决不能侵扰百姓。”于是,决心改革湖南财经田粮积弊。首先公告废除“粮书制度”,拟具 “田赋征收改良说帖” 及 “湖南田赋新章”,通过省议会予以公布。所有以 “地丁”、 “屯槽 ” 、“南折”、 “私采”、“采买”等弊政一律废除。新税制施行以后,人民解除了各种剥削,大粮绅除去了中饱,国家增加收入,行之有效,官民两利。1930年谭延闿称后来的十七年里,他省一直秉承清朝腐败旧制,唯独湖南废除了这一陋习。陳炳煥(树藩)对民国初期的税制改革办了实事,也为民众做了好事。

民初的军务各项都靠发行纸币,当时的舆论界大多深表不安。而时任财政司长的陳炳煥(树藩)则认为发行纸币不错,错就错在没有信誉。于是就按当时欧美行之有效的办法制定了一套法令与政策。 1913年汤芗铭督湘,陳炳煥(树藩)去职赴上海参加孙中山发动的讨袁护法活动,策令未能执行。1917年陳炳煥(树藩)被选为湖南金融维持会的会长,被金融界誉为金融专家。

民国初期,政府为发展实业,大办矿业,1916年祖父从上海返湘,被派任湖南矿务总理。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矿产出口量增加。我国以出口铅锌钨锰为主。陳炳煥(树藩)为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又全力以赴,抓矿业生产。他亲自深入湘南各地矿山,改善矿工生产和生活条件。一年后,以上产品均有增加,如湘潭锰矿从1915年的不到一万吨增加到了三万吨。在当时,手工操作,真是难能可贵。

谭延闿在为陳炳煥(树藩)所撰的碑文中,特别说到民国建立以后,国库空虚,湖南又属贫困省。陳炳煥(树藩)担任财政厅长,艰难地筹集钱财。当时,裁兵数万,而全省境内太平无事,又大办学校,兴建工厂,开办矿务,派遣数百人去欧美留学都是依靠陳炳煥(树藩)一人筹措资金亲自操办。因此,祖父又被称之为实业家。谭延闿对陳炳煥(树藩)深为敬佩,并称其是当之无愧的自古以来能够解决大的疑议,胜任国家大事者。

陳炳煥(树藩)所办之事虽然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众,受到众人的称赞和信赖,但因为影响了某些人的利益,而遭到诽谤中伤,甚至有人要加害于他。陳炳煥(树藩)每天都会按时去官府上班,一天,因为陳炳煥(树藩)拉肚子返回家中方便,没过多久,轿子被炸翻,一个轿夫的手被炸断。因此,其妻每天都嘱咐他注意安全,可陳炳煥(树藩)仍旧坚持自己该做的工作,保持沉着坚毅,正直廉洁的作风,从不退缩。故谭延闿曾赞扬陳炳煥(树藩)是“沈毅廉介”之人。

由于陳炳煥(树藩)每办一事都要求必须达到圆满成功才放手,处理公务经常至深夜。虽已疾病缠身,仍抱病辛劳,从不言苦。

财政为庶政之母。辛亥湘局初复之时,在众望所归的情况下,陳炳煥(树藩)再次出山担任财政厅厅长。可他身已患病,但还是力起任事,极力绾财,精心理财,日夜辛劳,病疾加重。几次提出卸职,但都未能获准。实在撑之不下了,才于民国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交篆,二十三日寅时就去世了。陳炳煥(树藩)为辛亥革命和民国建设实实在在地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20年谭延闿离湘时,本想邀陳炳煥(树藩)同行,去投奔孙中山。但陳炳煥(树藩)的身体已经很不好,而没有与他同行。谭延闿在和陳炳煥(树藩)告别时眼圈泛红,拉着陳炳煥(树藩)的手,久久不放,依依不舍地离去。谭延闿离湘不久,陳炳煥(树藩)便去世了,谭非常之悲痛,深感惋惜。

谭延闿在为陳炳煥(树藩)写的碑文后特附上了一首悼念之辞,充分表达了他对陳炳煥(树藩)的崇敬怀念之情和对其功绩的肯定和人品的颂扬。辞曰:

事变不焏,成功实难。群疑众咻,遗我百艰,惟君英英,经纶万端,不折不挠,靖此疑患。口不言劳,功亦不竟。时不我与,而君何病?策本万全,廉亦细行。存而相轻,殁始知敬。国谁与立,人之云亡。几百有位,慨念凋器。巨寝偃然,湘水汤汤,徒令后人,瞻仰彷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9 15:25:45编辑过]
发表于 2009-7-19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前不管多么伟大

 

死后终究还是化为黄土

 

悲凉

发表于 2009-7-19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宫Ж发哥在2009-7-19 15:56:00的发言:
 楼主,你是陈老先生的后人吧

 

不是陈老先生的后人亦可纪念先贤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是后人---向前辈致敬。

发表于 2009-9-27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湘阴 陈氏家族对辛亥革命有如此大的贡献,建议贵县的文史研究部门,能搜集有关重要历史史料进行整理研究,向省提交纪念文献。

发表于 2009-9-27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炳焕(树藩)老先生的墓虽曾被毁坏、被盗过,但墓地还在,墓冢完好。墓地位于现望城县桥驿下湾村。此墓已经专家鉴定为历史文物墓。待整修。

发表于 2009-9-27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安烈士,比较熟悉他的生平!致敬!满门忠烈,万古长存!
发表于 2009-9-27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