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学中,有两个基本公式。
其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说明,资产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借来的,一个是自己的。还说明,不管资产的所有权是谁的,都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资产的使用权和控制权是你所有的。也就是说,不管资本是不是你的,只要你对资本有使用权和控制权,这个资本其实就是你的,真正重要的,是对资本的使用权。
西方经济学家折腾了几百年,明白了这个道理。实际上,现代的大多数富人,真正属于自己的资产并不多,绝大多数的财富,是借来的,包括从银行借,从别人手里借。所以,富裕,不是靠劳动和利润的积累,富裕是靠借钱借出来的。
西方人明白这个道理,于是,西方人借钱来“投资”给东方人,利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消耗着我们的不可再生资源,让我们的生产除产品后“返销”给他们用,同时,投资也有回报。
东方人穷怕了,卖了劳动了去生产,卖出东西挣了一点钱,舍不得用存起来。于是,西方人说,你把钱借给我吧,我给你利息。东方人想想觉得这个注意不错,于是,把手中的钱借了出去,出让货币的使用权,没钱可用,发展能力自然被削弱。越弱越出卖劳动力,变成恶性循环。所以,东方人拼命储蓄,帐面资产看起来很多,却储蓄了一辈子总买不上房子车子。西方人账面上都是负债,却生活得有滋有味。因为,我们并不真正明白,会计学中还有另一条公式。
这第二条公式:利润=收入-费用,我们理解为,利润得来源就是增加收入,减少费用得来的。所以,东方人拼命生产出口,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玩命减少费用:降低工资,减少必要的设施甚至安全保障设施。以此来取得最大的利润,以为这样就有钱了,富裕了。殊不知,其一,违背了富裕是借出来的第一条定理,其二,利润是什么?就是钱。钱到底是什么?账面上的钱,只是一张张废纸。钱所代表的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费的权利,才是钱真正的用途。这个权利,也就是占有资源和消费的权利。也就是说,富裕的表现,不是你生产了多少,而是你消费了多少。
所以,国内的老百姓,拼命把手中的钱借给银行,不敢消费,怕未来生活没有钱可以保障。钱借出去,在别人手上,主动权掌握在使用钱的人手里。我们把钱借了出去,自己不敢消费,没钱消费,依然贫穷。原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的生产,变成了别人提供消费的来源。
就连前美国政府高官,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对手巴尔舍夫斯基都说,美国人是世界的消费者,中国等国家成了美国人的银行。认为“美国人是消费了太多,储蓄太少;中国人则生产了太多,储蓄太多,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国家储备了大量美元,可以一次就把借出去的几百亿债务免掉了,什么时候,我们能有更多的钱建立惠及子孙后代的普及教育制度,医疗健康保障制度,以及维护社会安定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明白,纸上富贵不是真正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