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啊,你姓艰难中已逝】
岁月太匆匆,世事转头空。
桃李菲飞,世事如漫水茫茫,一切都难料。风烟撩明月,浩瀚往事全在蹉跎中。
海霞在漫长的岁月中,精心呵护儿女成长,细心照料刘举的生活起居。虽然养着两个孩子,只有刘举一个人的薪水维持,日子过的清贫一些,但风雨中幸福一家同舟共济,相互支撑,多了欢乐和笑声,少了烦恼和枯燥。不经意间,刘霞也有时想起春生来,心中却也只有淡淡的温暖和美好的回忆,岁月磨去了浓花的香溢。
二00七年五月。碧青、翰青姐弟俩还有一年就要高考,学习很紧张,两个孩子学习压力大,又在长身体。海霞在生活上,特别照顾两个孩子,就是她和刘举不吃,也想让孩子们生活上好一点。毕竟海霞已到不惑之年,对孩子的爱,就象秋天的月色,涨满露滋。碧青和翰青,一个长的像年轻时的海霞,漂亮、美丽;一个像当年的刘举,英俊、潇洒。一对孩子学习出类拔萃,成绩优异,这让海霞和刘举充满自豪感。俩人相濡以沫,近二十年的呕心沥血心,眼看孩子就要高考,是从心里高兴。
杨柳叶儿渐渐茂密,春末的乳燕在空中练低飞。
一天早晨,海霞去市场买些青菜,回家不到九点。看到刘举回来,感到很惊讶,装作不经意的问:"咋了?公司放假了吗?"刘举坐在沙发上狠狠的吸着烟,低头不语,一脸愁容。海霞开玩笑地说:"看来是在公司里让领导给训一顿吧!"刘举长长地舒了口气说:"公司倒闭,我失业了!"就又低下了头。海霞也呆了,失业预计着一家人的生活以后就要失去保障,碧青和翰青在高中花钱如水淌,已经使这个家庭很拮据。这几年刘举曾多次说公司效益越来越差,但没想到一夜之间竟完了。海霞看着作难的丈夫安慰他说:"不要垂头丧气的,我们再想法啊"。
这些年来,如果没有双方老人的接济,凭刘举的工资养活四口人,还要供着两个学生,也真的艰难。过去虽说没有存款,还是熬过来了。以后咋办啊?孩子马上就要高考用钱。四十岁的人,你还能再找啥好工作去?生活失去经济来源的阴影笼罩着家庭。人生的跌宕起伏谁也摸不透,一个人可以翻着日历过日子,但不能翻着日历走路。明天的故事,不是排练好的话剧,只等演出。
生活并不偏爱海霞和刘举这对中年夫妇,俩人在近一个月的奔波中,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男人的责任感和工作无头绪,让刘举情绪低落,心里对家庭对海霞,充满深深的内疚感。生活的泥泞和挫折,让过去一帆风顺的刘举饱受窒息。
"福不双来,祸不单行"。当他在一个水泥厂刚找到工作,欣喜若狂的想上班时,刘举感到一个月来,两膝关节由微痛渐渐加重,最后变得难忍,并且早晨全身关节都僵直。过去忙碌奔波,自己并没有太在意。海霞发现了,就马上陪丈夫去医院检查。医院的结果让刘举和海霞如五雷轰顶,呆如木鸡。一个资深的医生的告诉他们: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愈的难度很大,以后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引起骨节变形。但生命没有危险。
海霞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个家,需要刘举去支撑。在海霞的心里,这个二十年,他是唯一的海岸和温馨的港湾。如果说她对春生的爱,已是海市蜃楼。那麽,对刘举的爱就是圆圆的满月。风雨中还有谁?能真正的和自己心心相通,同病相怜?!
为给刘举治病,海霞想破釜沉舟。她找亲戚邻居去借钱,不顾一切的带刘举去省城各大医院去求医,生活的折磨使海霞夜深人静的时候哭过,家庭的重担和刘举的病情压在她的肩头,她常常感到疲乏、劳累。每当海霞依偎着刘举躺下时,刘举骨节疼痛的呻吟,比扎自己的心都难受。
病情在海霞的精心照料和各大医院的治疗下,终于有所缓解。但是,骨节变形已使刘举丧失劳动能力。心里的不平衡,让刘举性格古怪、暴躁。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碧青和翰青。海霞无奈的目光里,灌满楚楚的伤痛。看到夕阳西下,不知道明天是否还有黎明。常常触摸着丈夫变形的双膝,啼不成声。刘举的病情,也是在时好时坏,只能口服药物控制着疼痛。这个经过风吹雨打的家,在摇曳中数着日月更替。
风风雨雨,雨雨风风,平常百姓家就是灯灭了,灯亮了。人间烟火的日头在忙忙碌碌中。
时光如白驹,转眼碧青和翰青要高考。海霞看着奋发读书的两个孩子,深深的陷入沉思。
海霞祈祷能有一个孩子高考落榜,好来帮助自己维持生计。这个家自从刘举丧失劳动能力,自己侍候病人,打零工挣些钱养家糊口,困苦和煎熬只能自己风雨一肩挑。努力挣扎、抗争……希望这个家在自己的手中延伸。海霞也想让碧青和翰青都去上大学,但是她知道高昂的大学费用,确实让自己望而生畏。孩子都是自己的,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有短,口咬哪一个都心痛。但这个家需要维持啊,刚四十的人,这段风雨变故,折磨的自己明显得力不从心。
幸福的家庭大致相同,不幸得家庭各有不幸。海霞默默地的期盼着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她爱刘举,真心的盼他能好起来。这是她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
刘举的病和情绪反复无常,让海霞真的把希望全托付在孩子身上,也真想让个孩子能帮她支撑这个家。如果这个家再去供给碧青和翰青同时去读大学,凭自己做零工挣来的仨瓜俩枣,还要给刘举继续治病,已是不现实。
偏偏事与愿违。事态并没有按海霞的思路去发展。碧青和翰青姐弟俩同时都以高分被北京美术大学录取。这无疑给这个家庭和海霞的心里燃了一颗原子弹,层层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中。当然,最做难的还是海霞,看着碧青和翰青姐弟俩垂头丧气一脸无奈的样子,心中什么滋味都有,就是没有好的滋味。
海霞悄悄的和碧青商量说:"女儿,你放弃上大学吧,留下帮妈妈料理这个家,让你弟弟去吧。"碧青哭着说:"妈妈,你重男轻女,这可是我十几年的心血啊"。说完,就跑去给刘举闹去了。隔壁床上传来刘举气冲冲的声音:"不让翰青这兔崽子上了,让碧青去上学。男人要学着立家!"。翰青气急败坏的说:"我偏去,我的分数比姐姐高9分呢!"
一家人的争吵,让海霞筋疲力尽。总感到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临深渊。
姐弟俩同时考上北京名牌大学,由于家贫要放弃学业的消息,在这个并不大的县城成了新闻,成了人们酒后茶余的话题,有叹息的,有可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