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微微安

微微安 唐诗三百首 收集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兵车行》
作者: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注解】
1、妻子:妻和子女。
2、干:犯,冲。
3、点行频: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
4、里正:即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里有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
5、与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因应征才年龄还小,故由里正替他裹头。
6、武皇:汉武帝,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这里暗喻唐玄宗。
7、山东:指华山以东,义同“关东”。
8、二百州: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共二百十一州。这里举其成数。
9、县官:指官府。

【韵译】
战车叮铃响不停,战马声声嘶啸;
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背在腰。
爹娘呵妻儿呵,都匆匆跑来相送,
车马扬起的尘埃,遮蔽了咸阳桥。
拖的拖抱的抱,拦路顿脚放声哭,
悲惨的哭声,一阵阵冲上九重霄。
有一个行人,同情地问一个壮丁,
壮丁只轻轻说:频繁地点名征兵。
有的人十五岁,就征去驻守黄河,
到了四十岁,还编入屯田的军营。
当年出发,还是村长替他扎头巾,
归来头白了,还要再去卫戍边境。
边境上的战士,鲜血已流成海水,
皇上拓边的雄心,仍然没有休止。
你没听说吗?
汉朝的华山以东,有二百多个州,
千村万落,处处长满野草和荆棘。
虽有健壮的妇女,把握锄犁种地,
但是庄稼杂芜,阡陌也难辨东西。
再说关东士兵,素以苦战称第一,
如今被人驱赶,与狗鸡并无差异。
要不是你这个老人家来问究竟,
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
且说象今年已经是冬天了,
关西守卒没一个回家休息。
县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税,
无人种地租税从哪去筹集?
早知生男孩招来许多麻烦,
倒不如生女孩还来得适宜。
生女孩可以嫁给隔壁邻居,
生男孩尸骨埋在战场草地。
你没看见吗?就在青海头的那边,
自古来白骨堆成山,没人去料理。
新鬼含冤烦恼,旧鬼不停地哭泣,
倘若是阴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

【评析】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
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诗的开头七句为第一段,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
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道旁”十四句为第二段,通过设问,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
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长者”十四句为第三段,写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
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况。全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
罪恶,揭露得尽致淋漓。
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
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条,又曲折多变,
真可谓“新乐府”诗的典范。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丽人行》
作者: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衤及]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解】
1、翠微:薄薄的翡翠片。微:一本作“为”;
2、叶:彩的花叶,彩是妇女的发饰;
3、鬓唇:鬓边。
4、珠压:谓珠按其上,使不让风吹起,故下云“稳称身”。
5、腰:这里作腰带解;
6、后来鞍马:指杨国忠,却故意不在这里明说。
7、逡巡:原意为欲进不进,这里是顾盼自得的意思。
8、杨花句:旧注以为指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暧昧关系,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杨白花私
通事,因太后曾作“杨花飘荡落南家”,及“愿衔杨花入窠里”诗句。后人有
“杨花入水化为浮萍”之说,又暗合诸杨之姓及兄妹丑行。
9、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相传西王母将见汉武帝时,先有青鸟飞集殿前
(见《汉武故事》)。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间的信使。红巾,妇女所用的红帕,这
里是说使者在暗递消息。

【韵译】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
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
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
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
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
头上戴的是什么呢?
翡翠片花叶直贴到鬓角边。
背后缀的是什么呢?
宝珠压住裙腰多么稳当合身。
其中有云幕椒房的后妃至亲,
皇上封为虢国和秦国二夫人。
翡翠蒸锅端出香喷的紫驼峰,
水晶圆盘送来肥美的白鱼鲜。
吃腻了犀角的筷子久久不动,
鸾刀切着细肉丝空忙了一场。
宦官骑马飞来却不扬起灰尘,
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
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动鬼神,
宾客随从满座都是达官贵人。
姗姗来迟的骑马人踌躇满志,
到轩门才下马步入锦褥茵亭。
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
使者象传情的青鸟勤送红巾。
气焰熏灼不可一世天下绝伦,
千万不要近前担心丞相恼怒!

【评析】
诗是讽刺杨氏国戚之奢侈淫乱,侧面反映了玄宗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开首十句
是描写上已日曲江水边踏青的丽人如云,体态娴雅,姿色优美,衣着华丽。“就中”
十句,具体写出丽人中虢、秦、韩三人,她们器皿雅致,肴馔精美,箫管悠扬。“后
来”六句,写杨国忠之炫赫,意气骄恣,势焰熏灼。
全诗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
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哀江头》
作者: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解】
1、江头宫殿:《杜臆》云:“曲江,帝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后来毁坏了,所
以到唐文宗时,读了杜甫这首诗,“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
署,思复升平故事,故为楼殿以壮之。”(《旧唐书·文宗纪》)
2、霓旌:皇帝仪仗中一种旌旗,缀有五色羽毛,望之如虹霓。南苑,即芙蓉苑,因
在曲江东南,故名。
3、昭阳殿:汉成帝时宫殿,赵飞燕姊妹所居,唐人诗中多以赵飞燕喻杨贵妃。
4、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5、啮:咬,衔。
6、勒:马衔的嚼口。
7、清渭两句:马嵬南滨渭水,是杨贵妃死处,剑阁在蜀,是玄宗入蜀所经。借喻二
人一生一死,了无消息。剑阁,注见卷三《长恨歌》。去住:去指唐玄宗,住指
杨贵妃,意即死生。

【韵译】
少陵老人忍气吞声地抽泣不停,
春日里偷偷地到曲江深处漫行。
江头宜春苑芙蓉苑都紧锁宫门,
杨柳轻柔菰蒲娇嫩苍绿为谁生?
想当年銮驾游猎来到了芙蓉苑,
苑中的花树似乎焕发异样光彩。
昭阳殿杨太真是最受皇宠的人,
与皇上同车出入陪伴好比形影。
御车前矫捷女官人人背带弓箭,
白马嘴里衔嚼全部是黄金做成。
有个女官翻身向天上仰射一箭,
一箭发射出去坠落了两只飞禽。
明眸皓齿的杨贵妃而今在何处?
满脸污血的游魂不能回归宫廷。
清清渭水向东流剑阁峥嵘林深,
君去妃留生死间彼此消息不灵。
人生有情死别有谁不泪落沾襟?
江水流呵江花飘悲伤岂有终境?
黄昏时尘埃满天胡骑又来劫城,
想往南逃却往北方向无法辨清!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禄山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
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虏至长安。次年写此诗。诗旨在哀悼贵妃之死。因
不敢直言,故借当年行幸江头以为题。
诗的开首先写作者潜行曲江,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进而追忆贵
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再转入叙述贵妃归天,玄宗上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
全诗以“哀”字为核心。开篇第一句“吞声哭”,就创造出强烈的艺术氛围,接
着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
字为题,以“哀”统领全面,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远。
全诗的这种“哀”情,是复杂的,深沉的。诗人在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同
时,也流露了对蒙难君王的伤悼。因此,我们说全诗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是李
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
诗的结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以“哀”起写,事事是哀。哀极生乐,写李、杨
极度佚乐生活;又乐极生悲,写人死国亡,把哀恸推向高潮。这种由眼前到回忆,由
回忆到现实的过程描述,给人造成一种波澜起伏,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情深
情长,凄切哀悯,含隐无穷,读之令人肝肠寸断。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哀王孙》
作者: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注解】
1、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即由便桥渡渭水,自咸阳大道往马嵬。
2、九马两句:指玄宗快马打鞭,急于出奔,丢下李家骨肉而去。
3、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4、龙在野:指玄宗出奔在蜀。
5、朔方两句:指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大败事。
6、圣德句:后汉光武帝时,匈奴两分为南北,南单于(南匈奴王)遣使称臣。这里
指肃宗即位后,回纥曾遣使结好,愿助唐平乱。
7、花门: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在今甘肃)北三百里,是回纥骑兵驻地,故借以指回
纥。
8、面:即“梨面”。古匈奴俗以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
9、慎勿句:钱谦益云:“当时降贼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奉者。”
所以这里这样说。狙:猕猴。因善伺伏攫食,比喻有人会暗中侦视。
10、五陵:长安有汉五陵,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
陵。恰好玄宗以前的唐室也有五陵,即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
陵,睿宗桥陵,施鸿保《读杜诗说》,以为“此就唐五陵言,非借汉为比,亦非
惜用字面。”
11、佳气:指陵墓间郁郁葱葱之气,原是旧时堪舆家的风水之说。
12、无时无:意谓随时都有中兴的希望。

【韵译】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
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
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
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
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
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
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
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
只能站立片刻,交代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
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
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
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
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
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携贵妃姊
妹几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皆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
杀戮霍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中所指王孙,应是大难中的幸存者。
诗先追忆安史祸乱发生前的征兆;接着写明皇委弃王孙匆促出奔,王孙流落的痛
苦;最后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珍,等待河山光复。
全诗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
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
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言律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作者: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注解】
1、栖栖:忙碌不安,指孔子周游列国。
2、: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邑大夫,孔子出生于
此,后迁曲阜。氏邑,人地。
3、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
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4、叹凤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凤至
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否,不通畅。
5、今看两句:《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
之间。……予殆将死也。”殷制,人死后,灵柩停于两楹之间,孔子为殷人之后,
故从梦境中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两楹奠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指殿堂的中间。
楹:堂前直柱。奠:致祭。

【韵译】
孔老夫子一身奔波,究竟有何所求?
忙忙碌碌周游列国,疾恶鄙陋世俗,
先圣诞生于邹氏邑,后来迁居曲阜;
这宅院鲁王原想毁它,而扩建宫府。
孔子曾经叹息:凤凰不至生不逢时; 
见麒麟他伤心哭说,我已穷途末路!
而今到此,瞻仰两楹间对他的祭奠;
与他当年梦见坐享其间,并无不殊。

【评析】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亲祭孔子而作此诗。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
遇。孔子一生生活复杂坎坷,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
子生活复杂坎坷,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大
事。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处处用
典,句句切题,整齐有序,一丝不乱。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
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
写尽无眠。

【韵译】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
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
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
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
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评析】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
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
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
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
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
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
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
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狱咏蝉·并序》
作者: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
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
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解】
1、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
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
2、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
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
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3、曩时:前时。
4、将:抑或。
5、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6、缀诗:成诗。
7、西陆:指秋天。
8、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
于晋国军府事。
9、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10、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
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
的诗句。

【韵译】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
是受案听讼的公堂,
那里有数株古槐树。
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
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
但听讼公堂在此,
象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
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
秋蝉鸣唱,
发出轻幽的声息,
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
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
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
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
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
所以,它的清廉俭信,
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
它蜕皮之后,
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
等待时令而来,
遵循自然规律;
适应季节变化,
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
有眼就瞪得大大的,
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
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
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
在高树上临风吟唱,
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
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
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
我的处境困忧,
遭难被囚,
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
象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
听到蝉鸣的声音,
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
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
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
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
赠送给各位知己。
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
同情我象微小秋蝉般飘零境遇,
说出来让大家知道,
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
这不算为正式文章,
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
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
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
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象秋蝉般的清廉高洁,
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评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
狱,诗作于此时。
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廉。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
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
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宦海
浮沉难进。“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
冤狱未雪之恨。
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作者: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解】
1、和:指用诗应答。
2、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3、淑气:和暖的天气。
4、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韵译】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
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
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
晴朗的阳光下绿苹颜色转深。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
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评析】
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
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
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
伤春的本意。
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杂诗》
作者:沈期
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解】
1、闻道:听说。
2、解兵:撤兵。
3、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4、龙城:古匈奴祭天的地方,现在蒙古境内。这里指敌人的首要地区。

【韵译】
听说黄龙冈驻边的防地,
连年打仗一直未曾罢兵。
这团可爱的闺中明月,
如今却常照汉家的军营。
少妇今夜思夫春心蜜意。
良人也在回想别离柔情。
谁能够带领一支好军队,
一举攻取龙城结束战争!

【评析】
这首诗极写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的两地相忆。起句先说卫戌黄龙冈边土,年年不
休。接着写一对情人各自东西,同披月光:闺中营中,清辉共照,柔情相忆,彼此黯
然伤神。共同的愿望是有个名将能率领军队,一举破敌,结束战争,使天下亲人团
聚。
全诗抒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绪。情调凄怆,但不消极。语浅意深,耐人寻
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