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微微安

微微安 唐诗三百首 收集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作者: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揪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注解】
1、江都王:李绪,唐太宗之侄,故云“国初”。
2、支遁:东晋名僧,字道林,本姓关。
3、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韵译】
开国以来善画鞍马的画家中,
画技最精妙传神只数江都王。
曹将军画马出名已有三十载,
人间又见古代真正神马“乘黄”。
他曾描绘玄宗先帝的“照夜白”,
画得象池龙腾飞十日声如雷。
皇宫内库珍藏的殷红玛瑙盘,
婕妤传下御旨才人将它取来。
将军接受赐盘叩拜皇恩回归,
轻纨细绮相继赐来快速如飞。
贵戚们谁得到曹将军亲笔迹,
谁就觉得府第屏障增加光辉。
当年唐太宗著名宝马“拳毛”。
近代郭子仪家中好驹“狮子花”。
而今新画之中就有这两匹马,
使得识马的人久久感慨赞夸。
这都是战骑以一胜万的好马,
展开画绢如见奔马扬起风沙。
其余七匹也都是特殊而奇绝,
远远看去象寒空中飘动烟雪。
霜蹄骏马蹴踏在长楸大道间,
专职马倌和役卒肃立排成列。
可爱的九匹马神姿争俊竞雄,
昂首阔视显得高雅深沉稳重。
请问有谁真心喜爱神姿骏马?
后世韦讽前代支遁名传天下。
想当年玄宗皇上巡幸新丰宫,
车驾上羽旗拂天浩荡朝向东。
腾飞跳跃精良好马有三万匹,
匹匹与画图中马的筋骨雷同。
譬如河宗献宝之后穆王归天,
唐玄宗再也不能去射蛟江中。
你没看见金粟堆前松柏林里,
良马去尽徒见林鸟啼雨呼风。

【评析】
此诗是在代宗广德二年作于成都。时诗人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自有人
世沧桑,浮生若梦之感。因而在诗中明以写马,暗以写人。写马重在筋骨气概,写人
寄托情感抱负。赞九马图之妙,生今昔之感,字里行间流露作者对先帝忠诚之意。
在章法上错综绝妙。第一段四句先赞曹氏画技之高超。第二段八句追叙曹氏应诏
画马时所得到荣誉和宠幸。第三段十句,写九马图之神妙及各马之姿态。第四段八句
是照应第二段“先帝”的伏笔,从而产生今昔迥异之感。
诗以奇妙高远开首,中间翻腾跌宕,又以突兀含蓄收尾。写骏马极为传神,写情
感神游题外,感人至深,兴味隽永。浦起龙《读杜心解》说:“身历兴衰,感时抚
事,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此言极是。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作者: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
先帝玉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土禀]缠其身。


【注解】
1、丹青引:即绘画歌。
2、为庶为清门: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贬为庶民,也就成为寒门了。
3、英雄割据:指曹操与刘备、孙权鼎立。
4、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风度还能影响曹霸。
5、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汝阴太守李矩妻,工隶书,王羲之曾从地学习书法。
6、赤墀:宫内涂红漆的台阶。
7、斯须:须臾,一会儿。
8、韩干:玄宗时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为师,后自成一派。

【韵译】
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
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
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
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
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
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
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
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
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
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
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
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玉花骢图如真马倒在皇帝榻上,
榻上马图和阶前屹立真马相同。
皇上含笑催促左右赏赐你黄金,
太仆和马倌们个个都迷惘发怔。
将军的门生韩干画技早学上手,
他也能画马且有许多不凡形象。
韩干只画外表画不出内在精神,
常使骅骝好马的生气凋敝失丧。
将军的画精美美在画中有神韵,
偶逢真名士才肯为他动笔写真。
而今你漂泊沦落在战乱的社会,
平常所画的却是普通的行路人。
你到晚年反而遭受世俗的白眼,
人世间还未有人象你这般赤贫。
只要看看历来那些负盛名的人,
有谁不终日坎坷穷愁纠缠其身?

【评析】
此诗当与前诗并看,互为补充。
诗起笔洗炼,苍凉。先叙曹氏乃魏武之后,今却沦为庶人。然后颂其祖先业绩和
辞采丰韵犹存于身。开首就抑扬起伏,跌宕多姿。继而写曹氏在书画上之用功进取,
情操高尚。一生沉于丹青,不思富贵,不知老之将至。写“学书”是衬托,写“丹
青”是点题。主次分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开元”八句,集中颂扬曹氏人物画
的成就。“先帝”八句,细腻刻画曹氏描绘“玉花骢”的经过。“玉花”八句,写画
马的艺术魅力,竟使真假难分,并以韩干之画作为反衬。“将军”八句,写如此精湛
绝伦的画师,竟在战乱年代中落泊江湖,为画路人卖画为生,不禁发出世态炎凉之感
慨,抒发自身晚年失意之怅惘。
诗在结构上错综神奇、然宾主分明。情感上抑扬起伏,摇曳多姿。诗的结句,更
为历代诗人所赞赏。清代翁方纲曾称此诗为气势充盛,“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
作”。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寄韩谏议》
作者: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注解】
1、鸿飞冥冥:指韩已遁世。
2、羽人:穿羽衣的仙人。
3、帷幄未改:帷幄本指帐幕,此指谋国之心。

【韵译】
眼下我心情不佳是思念岳阳,
身体想要奋飞疾病逼我卧床。
隔江的韩注他品行多么美好,
常在洞庭洗足放眼望八方。
鸿鹄已高飞远空在日月之间,
青枫树叶已变红秋霜已下降。
玉京山众仙们聚集追随北斗,
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驾着凤凰。
芙蓉般的旌旗被烟雾所淹没,
潇湘荡着涟漪倒影随波摇晃。
星宫中的仙君沉醉玉露琼浆,
羽衣仙人稀少况且不在近旁。
听说他仿佛是昔日的赤松子,
恐怕是更象汉初韩国的张良。
当年他随刘邦建业定都长安,
运筹帷幄之心未改精神惨伤。
国家事业成败岂敢坐视观望,
厌恶腥腐世道宁可餐食枫香。
太史公留滞周南古来被痛惜,
但愿他象南极寿星长泰永昌。
品行高洁之人为何远隔江湖,
怎么才能将他置于未央宫上?

【评析】
此诗属于游仙诗一类,隐约含蓄,反复涵咏,始能体味。
诗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怀念韩某远在洞庭,日月更迭,思念益切。“玉京”六句
为第二段,写朝廷小人得势,而贤臣远去。点出韩某已罢官去国。“似闻”六句为第
三段,写听到韩某罢官原因,以张良比之,颂其高洁有才。末四句为第四段,抒写自
己感想,并望韩某再度出山,为国出力。
诗思严慎细致周密,写得隐晦曲折。格调却清新激昂,铿锵有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柏行》
作者: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年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草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注解】
1、先主:指刘备。
2、落落:独立不苟合。
3、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

【韵译】
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
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
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
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
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
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宫。
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
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
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
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
古柏重如丘山万年也难拉动。
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
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
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
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评析】
此诗是比兴体。诗人借赞久经风霜、挺立寒空之古柏,以称雄才大略、耿耿忠心
的孔明。句句咏古柏,声声颂武侯。写古柏古老,借以兴起君臣际会,以老柏孤高,
喻武侯忠贞。
诗的前六句为第一段,以古柏兴起,赞其高大,君臣际会。“云来”十句为第二
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庙的古柏,其中“落落”两句,既写树,又写人,树
人相融。“大厦”八句为第三段,因物及人,大发感想。最后一句语意双关,抒发诗
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之感慨。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作者: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
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
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注解】
1、圣文神武皇帝:指唐玄宗。
2、波澜莫二:师徙舞技相仿,不差上下。
3、鸿洞:弥漫无际。
4、玳:以玳瑁装饰的琴瑟。

【韵译】
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
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
观看临颍李十二娘
跳剑器舞,
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
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
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
玄宗开元三年,我还年幼,
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
跳《剑器》和《浑脱》舞,
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
超群出众,当代第一,
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
到宫外供奉的舞女中,
懂得此舞的,
在唐玄宗初年,
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
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
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
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
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
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
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
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
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诗。
听说过去吴州人张旭,
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
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
跳一种《西河剑器》舞,
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
豪放激扬,放荡不羁,
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
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
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
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
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
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
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
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
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
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
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
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
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
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
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
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
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
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评析】
诗序写得象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
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舞技高超,并以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
进之故事点缀。
诗开头八句,先写公孙大娘的舞技高超,如“羿射九日”,“骖龙飞翔”。接着
“绛唇”六句,写公孙氏死后,剑舞沉寂,幸好晚年还有弟子承继。“先帝”六句笔
锋一转,又写五十年前公孙氏是宫里八千舞女中首屈一指,然而安史之乱后,“宜
春”、“梨园”的人才早已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金
粟”六句是尾声,感慨身世悲凉。
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见《剑器》而伤往事,抚事慷慨,大有时序不同,人
事蹉跎之感。诗以咏李氏,而思公孙;咏公孙而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
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语言富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作者: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
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
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
石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注解】
1、漫叟:元结的别号。
2、疑:似。
3、长:犹助兴。

【韵译】
我用公田的米酿酒,
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
暂且博取一醉。
在酒酣欢快之中,
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
叫船载着,
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
好象靠着巴陵山,
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
同游的人,也象绕洞庭湖而坐。
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
来来往往添酒。
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象洞庭,
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
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
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
为四卒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评析】
元结在代宗时,曾任道州刺史,其时他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他的《石鱼湖
上作序》云:“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
匝,多欹石相连,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洄流,及命湖曰石鱼
湖,镌铭於湖上,显示来者,又作诗以歌之。”有诗云:“吾爱石鱼湖,石鱼在湖
里,鱼背有酒樽,绕鱼是湖水”。
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诗起首以洞
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在石鱼的寻欢作乐;最后说明即使有大
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兴而发,毫无拘
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石》
作者: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解】
1、荦确:险峻不平。
2、枥:同“栎”,落叶乔木。
3、局束:拘束。
4、更:再。

【韵译】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象羊肠,
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
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
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
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
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
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
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
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
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
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评析】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只是用诗的开头二
字作题罢了。
诗人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山寺之所遇,所见,所闻,所思。记叙时由黄昏而深
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
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
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
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是全文
主旨。
全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作者: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注解】
1、属:倾注,此指劝酒。
2、九疑:即苍梧山。
3、嗣皇:指唐宪宗。
4、天路:指进身朝庭之途。

【韵译】
薄薄云丝四面散去,天上不见银河,
空中清风飘飘,月光如荡漾的水波。
沙岸平展湖水宁静,声影都已消歇,
斟一杯美酒,我劝你应该对月高歌。
你的歌声过分辛酸,歌辞也真悲苦,
我实在不能听下去,早就泪落如雨。
洞庭湖波涛连天,九疑山高峻无比,
蛟龙在水中出没,猩鼯在山间啼号。
九死一生,我才到达被贬谪的去处,
蛰居荒僻,默默受苦有如罪犯藏逃。
下床常常怕蛇咬,吃饭时时怕中毒,
近海地湿蛰伏蛇虫,到处熏散腥臊。
郴州府门前的大鼓,昨日捶个不停,
新皇继位,定要举用贤能夔和皋陶。
大赦的文书,一日万里地传送四方,
罪犯递减一等,死罪免死改为流放。
贬谪的改为追回,流放的也被召还,
涤荡污秽瑕垢,改革弊端清理朝班。
刺史为我申报了,却被观察使扣压,
命运坎坷,只得移向那偏僻的荆蛮。
做个判司卑职的小官,真不堪说起,
一有过错未免要挨打,而跪伏在地。
当时一起贬谪的人,大都已经启程,
进身朝廷之路实在艰险,难以攀登。
请你暂且停一停,听我也来唱一唱,
我的歌比起你的歌,情调很不一样。
一年中的月色,只有今夜最美最多,
人生全由天命注定,不在其他原因,
有酒不饮,如何对得起这明月光景。

【评析】
唐贞元十九年(803)韩愈与张署皆任监察御史。曾因天旱向德宗进言,极论宫
市之弊,韩被贬为阳山(广东阳山)县令,张被贬为临武(湖南临武)县令。贞元廿
一年(805)正月,顺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宪宗又即位,又大赦天下。两次
大赦由于湖南观察使扬恁的从中作梗,他们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
先因直谏遭贬,后又受抑于扬恁,适逢中秋良夜,身处羁旅客馆,举头望月之
际,心中感触万分,不能不遣怀笔端了。
此诗笔调近似散文,语言古朴,直陈其事。诗中写“君歌”、“我歌”和衷共
诉,尽致淋漓。开首四句,恰似序文,铺叙环境: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接着写张署
所歌内容:叙述谪迁之苦,宦途险恶,令人落泪。最后写“我歌”,却只写月色,人
生有命,应借月色开怀痛饮等等,故作旷达。明写张功曹谪迁赦回经历艰难,实则自
述同病相怜之困苦。
全诗抑扬开阖,波澜曲折。音节多变,韵脚灵活。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极
好地表达了诗人感情的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作者: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味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内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蛟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注解】
1、火维:古以五行分属五方,因以“火维”指南方。维:隅落。
2、睢盱:凝视。
3、杯蛟:也作“杯教”。占卜用具。
4、云此句:旧说以半俯半仰者最吉。
5、杲杲:形容日色明亮。

【韵译】
祭祀五岳的礼仪,如同祭典三公,
泰华衡恒分镇四野,而嵩岳居中。
衡山地处荒远的火乡,妖怪特多,
天授予南岳的权力,在那里称雄。
喷泄的云雾,缭绕遮蔽了半山腰,
虽然有横空极顶,谁能登上顶峰。
我来这里朝拜,正逢上秋雨季节,
阴暗的晦气笼罩,没有半点清风。
心底里默默地祈祷,仿佛有应验,
难道不是岳神正直,能感应灵通?
片刻云雾扫去,众山峰开始显出,
抬头仰望,山峰突兀地支撑苍穹。
紫盖峰连延不断,紧接着天柱峰,
石廪峰逶迤上延,绵连着祝融峰。
严森险峻惊心动魄,我下马膜拜,
沿着松柏间一条小径,直奔灵宫。
白墙映衬红柱,闪耀着夺目光彩,
壁柱上图画模样鬼怪,或青或红。
登阶躬背上堂,奉献肉干和酒食,
想借这菲薄祭品,表示我的虔衷。
管庙的老人,似乎知道神的旨意,
凝视窥察我祭祀之意,为我鞠躬。
手里持着杯蛟,教导我如何投掷,
说此卜是最吉征兆,他人难相同。
我被驱到这南蛮荒僻,侥幸不死,
衣食刚足温饱,我甘愿至死而终。
侯王将相升官欲望,我早已断念,
纵使神明要赐福于我,也难成功。
此夜投宿在佛寺,我登上了高阁,
天上星月被云雾遮蔽,夜色朦胧。
猿猴啼寺钟响,我不知天何时亮,
东方升起一轮寒日,明亮又红彤。

【评析】
诗写贬谪放还途中游衡山,谒祭南岳,求神问卜,借以解嘲消闷,抒发对仕途坎
坷的牢骚,表现对现实的冷漠心情。
诗的开头六句,写衡山的形势和气象。先总写五岳,再专叙衡山;半山云雾,绝
顶难穷。“我来”八句写登山。先写秋景晦明,再写默祷感应,始得晴空峰出。暗寓
宦途坎坷反复。“森然”以下十句,写谒庙,是全诗中心所在。以祭神问天,申诉悒
郁情怀。最后四句写“宿寺”酣睡,表现旷达胸襟。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如水乳交融,通诗一韵到底,读来铿锵和谐。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鼓歌》
作者: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扌为]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注解】
1、少陵:杜甫;
2、谪仙:李白。
3、陵迟:衰败。
4、搜:打猎。
5、遮罗:拦捕。
6、隳:毁堕。
7、翥:飞。
8、掎摭:采取;
9、羲:羲和,这里指日;
10、娥:指月。
11、讵肯:岂肯;
12、婀:无主见。
13、八代:所指不明,泛指秦汉之后诸朝。
14、则那:又奈何。

【韵译】
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
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
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
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
周朝政治衰败全国动荡不安,
周宣王发愤起兵挥起了天戈。
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
诸侯接踵而至剑佩叮撞磨。
宣王田猎驰骋岐阳多么英俊,
四方禽兽无处躲藏都被网罗。
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
凿山石雕石鼓毁坏高山嵯峨。
随从之臣才艺都是世上第一,
挑选优秀撰写刻石放在山坡。
任凭长年雨打日晒野火焚烧,
仗着鬼神守护石鼓永不湮没。
你从哪里得来这拓本的底稿?
丝毫都很完备一点也无差错。
言辞严谨内容奥密难于理解,
字体不象隶书蝌文自成一格。
年代久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
仍象得剑斩断活生生的蛟鼍。
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
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交错。
苍劲钩连象金绳铁索穿锁钮,
浑然又象织梭化龙九鼎沦没。
浅见儒士编纂诗经却不收入,
大雅小雅内容狭窄并不壮阔。
孙子周游未到秦地无知难怪,
采诗不全象取星宿却漏羲娥。
啊我虽好古却苦于生得太晚,
对着石鼓文我哭得涕泪滂沱。
想当年我蒙召做国子监博士,
那年正改纪元年号称着元和,
我的朋友在凤翔府任职从事,
曾经为我设计挖掘石鼓坑窝。
我刷帽沐浴禀告国子监祭酒;
“如此至宝文物世上能存几多?
只要包毡裹席就能立即运到,
十个石鼓运载只需几匹骆驼。
进献太庙把它比作文物郜鼎,
那声价百倍于郜鼎岂是太过?
皇恩浩荡如果准许留在太学,
诸生就能钻研解说一起切蹉。
汉朝时鸿都门观经尚且拥塞,
将会看见全国上下为此奔波。
剜剔藓苔泥尘露出文字棱角,
把它放得平平稳稳不偏不颇。
高楼大厦深檐厚瓦把它覆盖,
经历久远不受意外损坏伤挫。”
朝中的大官个个都老于世故,
他们空无主见岂肯感奋奔波?
牧童在鼓上敲火牛用它磨角,
谁能再用手把这个宝物抚摸?
长年累月风化销铄将被埋没。
六年来向西遥望我空叹吟哦!
王羲之书法时俗趁机显秀媚,
书写数张还可换回一群白鹅。
继周之后八代争战已经结束,
至今无人收拾整理又可奈何?
如今正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皇上重视儒术推崇孔丘孟轲。
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
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
石鼓歌写到这里就算结束吧,
唉呀我的意愿大概是白说说!

【评析】
石鼓文系我国最早的石刻,是秦代所为。内容记叙狩猎情状,文为大篆。韩氏以
为周宣王时所为。其物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诗人感慨石鼓文物的废弃,力谏当局保护石鼓而不得采纳,因而大发牢骚。开头
四句是总起,自谦没有李杜之才,不敢作歌。“周纲”十二句是追叙石鼓来历久远。
“公从”十句是叙石鼓文的文字和字体及其保留的价值。“陋儒”六句是叙怀疑《诗
经》不收石鼓文,乃是孔子的粗心。“忆昔”十八句,是叙发现石鼓的经过和建议留
置太学。“中朝”十句是叙当局不纳诗人建议,叹惜石鼓文物的废除。“方今”六
句,希望在尊崇儒学的时代,能把石鼓移置太学。
章法整齐、辞严义密,音韵铿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