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4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三、“十一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p>
<p>(一)突出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发展。要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以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完善带动农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为核心,以建设标准化基地为基础,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头、农户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大力实施“食品工业立县”战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发展。一是要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围绕农产品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和壮大振湘实业、兰岭绿之剑、英博生物、福海油脂、三塘农业产业化股份公司5个年加工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和10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家,进一步增大“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条,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30个全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大力推进农产品基地标准化建设,引导龙头企业把农产品基地作为加工的“第一车间”,实行“订单农业”。完善利益机制,重点抓好藠头、茶叶、优质稻、名特优水产、优质牲猪、水禽、花卉苗木、速生林等8大农产品基地和商品粮大县建设,确保企业原料来源的长期稳定。二是要加快集约经济发展。集约经济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十一五”要加快推进大户经济、劳务经济、合作经济、集体经济四大经济发展。发展大户经济。每年要新扶持经济大户2000户以上,扩大农业规模效益。发展合作经济。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重点培育100个农户专业合作组织,以合作组织为纽带,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市场+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劳务经济。要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集体经济。要努力盘活集体资产存量,激活集体经济,实现村年平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促进乡村消赤减债。三是要突出抓好能源开发。按照建设绿色能源大县的要求,加大能源资源开发力度,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要利用养殖大户发展户用沼气,在人口相对集中、规模养殖户较多的地方,发展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进沼气工厂化。在“十一五”末,农村沼气入户率要达到40%以上。要充分利用湘阴风力资源,完成青山岛风力发电厂建设和横岭湖、杨林寨、南湖洲、鹅形山4个风力发电厂的前期工作。</p>
<p>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做好节约土地、保护国土资源和环境的工作。</p>
<p>(二)突出以工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化,形成以食品工业为主的五大产业聚合。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坚持以工业园为平台,以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工业化,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引擎。力争“十一五”期内,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工业达到200家。一是依托园区优势,打造产业集群。要按照“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抓好工业发展,新上一批产业项目,引进一批高科技含量企业,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高利税企业,发展一批产业集群,以园区的食品工业聚集,构建具有湘阴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构建五大产业集群:依托振湘实业、三塘农业产业化股份公司、兰岭绿之剑、福海油脂、大成君健、洞庭生物科技、英博生物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和合作,提高竞争能力,形成食品产业集群,使工业园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依托丰隆纸业、兴隆纸业等企业,大力推进林纸一体化,形成造纸产业集群;依托宏耀灯饰、湘龙装饰、福湘木业、大亨湖湘木业等企业,进一步扩大加工规模,形成建材产业集群;依托士达纺织、尖东服饰、普吉鞋业等企业,打造品牌优势,形成纺织产业集群;依托大地化工、广兴化工、湘沙化工、湘岳化工、瑞泽化工等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形成化工产业集群。以五大产业优势,增强园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工业化。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近省会长沙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功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力争“十一五”内把园区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资源共享、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工业园,入园项目达80个,年销售收入40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三是依托民间资本,大力扶持规模工业经济。要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机制,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投资,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国有关停破产企业的改制重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十一五”期内,重点扶持20家规模大、绩效优、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壮大规模工业经济总量。</p>
<p>(三)突出以打造省会长沙近郊镇为重点,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融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围绕“提高品位、增强功能、拓展规模、改善环境”的要求,以建设省会长沙近郊镇为目标,切实抓好县城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做大做活小城镇,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应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群发展。县城建设,要以治理东湖、通达湖、洋沙湖为重点,完善城区水、路网和污水、垃圾处理体系,抓好白水江治理,创建园林式生态绿化城市,大力度提升县城品位,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小城镇建设,要加快界头铺镇、城西镇、岭北镇、新泉镇、南湖洲镇、湘滨镇、东塘镇、樟树镇8个区块中心镇和三塘镇、六塘乡两个边界镇的建设步伐,努力扩大交通路网,用工业兴镇、商贸活镇,打造一批省会长沙近郊强镇,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同时突出抓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大工程,加快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和基础条件。交通建设,要抓好湘望抢险通道建设(含柳林江大桥)和S308线拓宽改造、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等;水利建设,要重点抓好防洪工程和病险水库、洪道整治、电排建设、渠道疏浚以及蓄洪安全台建设等,加快气象建设,切实提高防洪抗灾能力。</p>
<p>(四)突出以打造“清代名臣左宗棠故乡游”品牌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提升三产业的总量和质量。旅游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是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湘阴县是清代名臣左宗棠的故乡,要突出围绕打造“清代名臣左宗棠故乡游”品牌,加快现代旅游业发展。重点建设好鹤龙湖休闲垂钓、青山岛渔村度假休闲、鹅形山自然风光旅游三大户外休闲基地,加快南泉寺、远浦楼、柳庄、左太傅祠、左文襄公祠、岳州窑遗址博物馆、望滨公园、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等景点的包装和推介,突出湖乡文化的旅游特色。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等户外休闲旅游,以绿色户外休闲旅游开发激活第三产业。要创新旅游管理机制,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加强多领域合作,把旅游业推向市场,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休闲旅游业大发展,力争2010年全县休闲旅游收入占GDP的10%以上。</p>
<p>(五)突出以星级文明创建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星级文明创建为重点,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互动发展。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参与星级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星级文明户、星级文明片、星级文明村扩面提质,大力推进农村小康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村和星级文明乡镇建设。要搞好农村居民建设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内,全县实现星级文明村化,重点建设100个小康示范村和1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村。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大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抓好以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继续完善城乡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实施教育强基工程,巩固基础教育,扩大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建好以县一职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主的职业教育基地,整合资源,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支持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办学。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卫生事业,重点抓好防疫、疾控、保健、血防工作和城乡公共卫生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大医政管理力度,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和广电教学网络、移动自动传输网络、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县进程。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加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提高人民防空意识。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行为,重点打击涉黑涉毒恶势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p>
<p>四、规划实施</p>
<p>本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时期湘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与目标,集中体现了全县人民建设“和谐的湖南经济强县”的共同愿望,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本规划纲要属于湘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行业规划、专题规划互为协调、互为支撑,行业规划和专题规划服从于本规划。总体规划经县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规划实施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由县政府提出建议,报县人大常委会批准。</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