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337|回复: 0

湘阴在“变”字中铺展着壮丽画卷。——我县加速融入长沙经济圈工作掠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9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face="宋体" size="4"><su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张湘华&nbsp; 易和平&nbsp;&nbsp;&nbsp; 图/刘广&nbsp;&nbsp; 汪鹏&nbsp;&nbsp; 李炳奎</sub></font></p>
<p><font face="宋体" size="4"><sub>&nbsp;&nbsp;&nbsp; 有经济学家阐述过这样的观点:当一个地方寻找到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支点,自己的资源优势整合而得以凸显时,这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就将出现跨越式发展。<br/>&nbsp;&nbsp;&nbsp; 这个具有前沿性的论述,在我县的建设实践中再次得到了验证。近年来,决策者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距离省会长沙较近的近城优势,落实市委书记易炼红、市长黄兰香“湘阴要主动打好 ‘长沙牌’”的指示精神,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和县城建设,加速融入长沙经济圈,在对接长沙中激活了经济的“一池春水”。 2009年,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亿元,增长76.5%;财政收入3.5亿元,增长20.7%,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4.4%和24.6%。<br/>&nbsp;&nbsp;&nbsp; 湘阴在“变”字中铺展着壮丽画卷。</sub></font></p>
<p><font face="宋体" size="4"><sub><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思路之变:&nbsp; 以区域优势开拓发展大道</strong><br/>&nbsp;&nbsp;&nbsp; 构建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犹如制定作战方案那样重要。知己知彼、凸现优势、扬长避短,方能达到胜利的彼岸。<br/>&nbsp;&nbsp;&nbsp; 改革开放30年来,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届又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为我县的建设和发展流下了辛勤的汗水。如何确保锦上添花,再创佳绩?县委书记田自力、县长黎作凤在广泛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决定发挥近城优势,主动研究长沙、承接长沙、服务长沙,在对接融城中寻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突破口。在2007年底召开的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了“敞开南大门,对接大长沙,加快湘阴发展”的响亮口号。<br/>&nbsp;&nbsp;&nbsp; 机遇也来了!随着城市化向纵深推进,长沙确立了推进大城北建设的目标,与我县的融城战略遥相呼应。2008年5月,我县被列入 “两型社会”建设滨湖示范区。9月,又被授予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试点县。<br/>&nbsp;&nbsp;&nbsp; “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考验!”县委书记田自力、县长黎作凤在谈到如何对接长沙促发展时,言语中充满自信: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主动对接、服务配套;敢闯敢试、大胆创新,通过3至5年努力,尽快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的第一方阵。决策者的融城战略激活了全县干部群众,于是,73万湘阴人民吹响了全面加速融入长沙经济圈的声声号角。<br/>&nbsp;&nbsp;&nbsp;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的滨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邀请省内外区域经济研究方面的专家制定了《湘阴融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方案》、《湘阴城南地区规划》,对紧靠长沙的城南地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城镇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布局作了全面调整和新的部署;积极搭建与长沙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加强对长沙产业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投资密度大、税收回报率高、环境污染小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户外休闲旅游基地和区域商贸物流集散地。<br/>&nbsp;&nbsp;&nbsp; 有专家预测,有“近水楼台”优势和资源环境优势的湘阴,通过实施对接融城战略,必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选地带,资金、产品、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将迅速往湘阴聚集,使之得到优先发展,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必将屹立在南洞庭湖畔。</sub></font></p>
<p><font face="宋体" size="4"><sub><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道路之变:&nbsp; 以重点工程带动产业集群<br/></strong>&nbsp;&nbsp;&nbsp; 不栽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我县决策者深刻认识到,要打“长沙牌”,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造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我县首先从交通对接破题。投资5000多万元,我县湖区直通长沙的湘乔路又于2008年3月动工,和湘江航道一起,形成水陆多点对接省会长沙的格局。此外,京珠高速复线湘阴段、芙蓉北路北拓至湘阴工程已全面启动、柳林江大桥、S308线(湘阴段)拓改等一批重点工程即将竣工,漕溪港深水码头开发及物流园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漕溪港物流产业园即将形成。<br/>&nbsp;&nbsp;&nbsp; 在软环境上,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对接配套政策和措施,努力缩小在市场准入、招商引资、土地使用、人才流动、技术开发、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政策落差,出台了《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关于加速开发建设湖南湘阴工业园区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建立并不断完善了重点项目领导挂帅制和部门负责制、招商引资业绩定期通报制和年度考核制、项目投资工作奖励机制、项目业主投诉制和责任追究制等有效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一切工作为大项目引路、一切行动为大项目服务、一切力量向大项目倾斜”,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班子、一条龙服务”,使所有来我县的投资者能够放心投资、放手创业、大胆发财。<br/>&nbsp;&nbsp;&nbsp; “湘阴需要长沙,长沙也需要湘阴。”在省社科院原副院长、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研究首席专家张萍研究员眼中,湘阴之于长沙,魅力在于湘阴有良好的深水资源,有大量可用于工业开发的低丘岗山地,完全有望成为长沙的制造产业配套基地。<br/>&nbsp;&nbsp;&nbsp; 从长沙城区迁出来落户我县的湖南长元人造板公司,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谈到迁址湘阴,公司董事长刘衡甫认为:“产业转移,不仅为长沙城区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助推了湘阴第二产业发展,同时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也使公司本身获得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是一个‘三赢’的局面。”<br/>&nbsp;&nbsp;&nbsp; 立足于培育主导特色产业,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我县瞄准一些内迁大型企业,策划包装与其配套的上、下游项目。一大批项目纷至沓来:湖南轻工业园、漕溪港物流园、春云科技、长沙顺天集团、长沙毛巾集团、驿通电子、大金钢结构等相继落户。2009年,全县共引进投资项目89个,协议引进资金29.2亿元。</sub></font></p>
<p><font face="宋体" size="4"><sub><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城市之变:&nbsp; 以滨水人文提升城市品位</strong><br/>&nbsp;&nbsp;&nbsp; “湘阴是长沙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张萍认为。在长沙人眼里,湘阴集山、水、湖于一体,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交通方便。<br/>&nbsp;&nbsp;&nbsp; 为了打造县城滨水人文景观名片,我县把县城定位为“人文之城”、“山水之城”、“宜居之城”。聘请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县城总体规划,近四年累计投入28.8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对县城进行扩容提质,形成了“八纵六横一环线”的城市交通体系。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强调做好山水、人文的特色文章,推进了宗棠广场、东湖商业中心、宗棠商业步行街等城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了东湖风光带、洋沙湖风光带、沿江风光带建设,湖光与住宅相映,彰显了湘阴独特的人居环境,提升了县城品位。<br/>&nbsp;&nbsp;&nbsp; 我县还把发展休闲产业、房地产业、生活配套服务建设专业市场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提升县城品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做好规划评审设计、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加强帮扶引导,促进房地产良性发展。目前房地产市场升温回暖,水岸东湖、佳境怡园、安邦华城等10大楼盘全面开盘。全年新开工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销售26万平方米,实现房地产税收7000万元,同比增长55.5%。同时,洋沙湖靓丽工程、东湖生态公园建设、通达湖治理工程即将竣工;滨江公园、望滨森林公园等环城绿化休闲带全面建成。“天蓝、地绿、湖美,湘阴要建设成全省最漂亮的县城。”县委书记田自力、县长黎作凤自豪地说。<br/>&nbsp;&nbsp;&nbsp; 我县以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为主线,突出加强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已形成了“左宗棠故里游”和“横岭湖湿地游”两大品牌。随着县城经樟树港、望城铜官与长沙市沿江大道对接的公路拉通,一条独具特色的沿江风光带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县凭借优越的区位、交通以及特有的山水资源、物流资源,打造成以健身、休闲、娱乐为主的服务产业基地和省会长沙的“后花园”将指日可待。<br/>&nbsp;&nbsp;&nbsp; 变,蕴含着激情,昭示着希望。没有观念的变化,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收获着改革开放催生的丰硕成果,高擎科学发展的大旗,73万湘阴人民看到了诱人的前景和希望。他们正合着湘江和洞庭涛声,吹响嘹亮号角,迎接新的曙光。</sub></font></p>
<p>&nbsp;</p>
<p>&nbsp;</p>转自湘阴周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