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夏采莲子冬挖藕”,但把藕从泥中挖出来绝没有采莲时的诗情画意。“辣椒咽谷酒,苦命人挖藕,别人去烤火,我往湖里走。”这首打油诗正是挖藕人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时下正是采藕时节,记者日前来到湖南湘阴县近郊鹤龙湖万亩藕湖,走近一群挖藕的外省农民,一起体味他们的艰辛和快乐。
在鹤龙湖,透过大片大片枯萎的荷梗,远远望去,身着下水服的挖藕人双脚深深地陷在藕湖的泥浆里,身子埋在湖泥下,不时探出头来,一锹一锹地将湖泥铲出,不一会儿,一根根沾满黑泥的莲藕被挖藕人拔出。
来鹤龙湖挖藕的农民工,大多来自湖北和安徽,因挖藕是一门苦活累活,现在没有多少年轻人学这门手艺了。挖藕人每天早上7时开工,中午在湖埂上草草吃过午饭后,一直挖到下午4时多结束。挖得多就挣得多,承包藕湖的工头给他们的价格是1斤3角钱,人平每天能挖出500多斤藕来,也就百多元收入。
挖藕既讲气力又讲技巧。先得用专业工具——铲桶把湖泥挖出,再顺着荷杆铲下去,将一块块胶泥堆在旁边后,才能找下面的藕。56岁的尹胜涛是湖北天门人,个子不高的他挖了30多年藕。记者看到,下到藕湖后,他被泥巴埋去大半个身子后才能触及到湖藕根茎。然后双手伸进泥里把藕拉出来,用力太大藕会断掉,力度小了又拉不出来,因为藕是横躺在泥里的,力道分寸的把握很重要。铲泥的时候要看准,不能把藕铲断、破皮或灌泥,否则就成了次藕,卖不起好价钱。尹老汉告诉记者,和他一道来挖藕的老乡总共有10人,收入基本上都用到了儿女读书和贴补家用上。
鹤龙湖的莲藕因个头大、口感好而受到市场欢迎,在湖岸经常可以看到外地牌照的运货车。工头向红星和朋友今年承包了500亩湖面种藕,面对大片亟待开挖的湖藕,他喜忧参半,喜的是挖出的藕供不应求,远销广东、成都、重庆等地。忧的是今年鹤龙湖放水稍迟,而挖藕工太少,他担心莲藕在明年春汛之前来不及开挖而烂在湖里。“我们急盼有技术的挖藕工过来工作!”向红星苦笑着向记者表示。
鹤龙湖里挖藕人
鹤龙湖里挖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