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振奋的签约
9月14日,省轻工产业园落户我县协议签订。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第一期开发建设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24亿元人民币。第二期开发建设4.6平方公里,总投资约76亿元人民币。到时入园企业可达100家,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50亿元。
最耀眼的褒奖
我县距省会长沙38公里,水陆交通便利,处于长沙半小时经济圈内。境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大量可供开发的丘岗山地。同时,加强发展环境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投资优惠政策,引得投资商纷至沓来。在2009年6月举行的“湘商发展战略论坛”上,我县被评为全省最具投资吸引力县。全省仅五个县获此殊荣。
最活跃的讲坛
我县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村干部中开展以“干事创业、承诺服务”为主题的“村官讲坛”。“村官讲坛”以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分“发展论坛”、“经验讲坛”、“专题杂坛”三个板块。全县已组织村官讲坛10余次,共有130多名村干部登台“亮招论见”,成为最活跃的学习交流平台。
最震撼的力量
9月,我县评定了15名首届道德模范。车轮下舍已救人的农妇王凤娇,十多年如一日无私照顾邻里五保老人的熊德运,全县率先向地震灾区捐款的农民张富德等,这些道德模范感召着社会,诠释了道德的真谛,在全县上下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最牛气的品牌
作为左宗棠的家乡,湘阴各方人士纷纷巧打左宗棠牌。挖掘旅游资源,系列文化景点从2010年起整体托管给长沙九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左宗棠文化旅游新名片。左宗棠广场基本竣工,左宗棠商业步行街正在建设中,左宗棠大酒店已开业,左宗棠注册商标的酒也在2009年热销。"左宗棠"成为2009年湘阴最牛气的品牌。
最俭朴的搬迁
10月,县公安局大楼搬迁至新世纪大道。他们不发请柬,不搞剪彩,不收红包礼金,而是用升国旗仪式这种最简单、最俭朴而又有积极意义的方式来代替,将庆典现场变成了全局民警打黑除恶的誓师大会。
最诚信的举动
10月中旬,喜获丰收的杨林寨乡村民纷纷到乡信用社偿还贷款,被称为最诚信的举动。作为全市的信用乡镇,该乡已创建10个信用村,有2568名信用户。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该乡村民争相还贷的举动。
最快捷的直补
我县创新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形式,简化补贴程序,实行一站式补贴,此举大大刺激了群众的购买欲,全县家电和汽车,摩托车销售总量达到近4万台,销售总额过亿元,补贴金额1291万元,补贴率达99.52%,销售总量居全省前列,12月中旬,省财政厅与省会10余家媒体对我县快捷财政补贴的作法集中采访报道。
最难忘的相聚
1949年8月,从山西南下的一支队伍接管湘阴,湘阴正式解放。2009年9月3日至5日,17名南下老干部再次相聚在湘阴。他们中有省委原副书记王治国、市人大原主任陈秉芝等。当年20岁的姑娘小伙,60年后都已是白发苍苍。他们回顾光荣历史,喜看湘阴变化,共话桑梓情谊。
最嘹亮的歌声
为迎接新中国60华诞,9月24日,湘阴一中艺体馆内,全体县级领导和2100名干部群众一起,共同唱响经典红色歌曲。19支队伍38首歌,整齐统一的服装、高亢嘹亮的歌声,充分展现了全县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当天约有6万人观看了县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湖南日报、湖南经视等媒体对这一活动作了报道。
最深情的帮扶
为切实推动企业、产业突围发展,2009年我县每名县领导分别联系一个产业、跟踪一个项目,抓问题排查和督促指导。每个县直单位对口联系一个企业,为企业融资、审批手续办理、部门收费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同时,县直单位抽调100多名干部深入企业,以解决问题为己任,为企业“贴身”服务。
最火爆的场面
夏秋时节,特别是在国庆黄金周期间,鹤龙湖荷花公园迎来了大批游客的到来。湖上双层船舫一带,集品蟹、垂钓、游船、采莲、观鸟等于一体,长沙等地驱车前来的人络绎不绝。20多家农家餐馆经营螃蟹美食,都忙得不可开交,鹤龙湖蟹城满“城”尽是“黄金蟹”,形成了火爆的场面。
最严厉的整治
7月份以来,我县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黑恶势力、“两抢一盗”、聚众赌博和百日缉毒等专项行动,成功打掉了盘踞在县城的飞车抢夺案团伙、摩托车团伙和“拍车党”团伙。县公安局10台巡逻车24小时巡逻,城区近百名民警、18支巡防队街头执勤,形成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我县公安工作全省民调排名比2008年上升46位。
最坚决的撤并
2009年暑假期间,县教育局下决心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一次性撤并83所学校,其中高中1所、初中5所、小学77所。同时清退临代人员360人,化解债务1200万元,撤并后运转状态良好。
最温馨的港湾
设立于文星镇黄金学校的湘阴县留守流动儿童托管中心,2009年5月挂牌,这里成为32位留守儿童温馨的港湾。成立几个月来,引来了很多单位和爱心人士的关注,湖南日报等1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我县关心留守流动儿童的作法。
最真切的关怀
2009年2月2日,我县举行牛年“春风送岗位”首场招聘会,湖南建华管桩有限公司等42家企业进场设摊招聘,为全县返乡农民工送来电工、车工、缝纫等2600多个就业岗位。针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急剧增加的实际,我县积极应对返乡民工潮,把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和自主创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他们送信心、送信息、送技能、送服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