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至关重要,交通的发展与变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元月14日,芙蓉大路北拓工程湘阴段隆重奠基了!这是我县交通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建设工程。它的动工建设,对于全面提升、优化长沙北部交通网络,加快湘阴发展特别是滨湖示范区建设,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和环洞庭湖经济圈的融合互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驱车在今天的长湘公路、明天的芙蓉大道上,重拾长湘公路发展建设的零星记忆,从过去肩膀、瘦马的“运输”工具,农村生活只能自给自足,到改革开放后湘阴特色产品畅销海内外,而即将建成的芙蓉大道湘阴段更是缩短了湘阴与长株潭的时空距离,将我县与长株潭三市处于同一“时间序列”之中。在深表感叹之时,让我们一起走进——
芙蓉大道湘阴段的“前世今生”
□ 易和平 刘瑛
古驿道
一百多年以前,沿着今长湘公路的走向是一条古驿道,是湘阴至长沙的唯一的一条“宽阔”的旱路。驿道上设有驿站,五里一墩,十里一铺,所以就有涝溪桥、袁家铺、文家铺、界头铺等驿站。那时候,我们的国家闭关自守,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且不说火车、汽车,连自行车也没有。在这条驿道上,除了步行,就是骑马,有什么书信、包裹,得一个站一个站地传递。
传说有一年,水旱灾害给湘阴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逃荒乞讨,饿殍遍野,在这条驿道上只剩下几匹瘦马。隆冬时节,县城有一个姓李的穷书生,遥闻自己在长沙设馆授徒的父亲病倒了,危在旦夕,他急慌了,花了两担谷租了一匹老瘦马,带着几串盘缠,登上驿道,去探望慈祥的家父。一路上,书生拼命驱赶着老马,恨不得一口气赶到长沙。可是经不起煎熬的老马走不动了,倒在地上,喘了几口粗气就一命呜呼了。
看着眼前的这般场景,书生不禁想起了元代马致远一首散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营大路
时间流逝,历史的车轮进入了20世纪。封建王朝已被打倒,但接踵而来的是封建军阀混战。那个时候,古驿道改名了,叫营大路。交通工具也前进了一步,除了土车和马以外,偶尔也有脚踏车路过。久而久之,营大路到处坑坑洼洼,无人管理。
1927年,湘阴的农民运动掀起了高潮,犹如暴风骤雨,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掌握了印把子的农会,在组织农民向土豪劣绅进行斗争的同时,为贫苦农民办了很多好事中,其中的一件就是将营大路修平,并加宽到一丈二尺。路修好以后,组织了一次上万人的游行示威活动,长贫苦农民的士气,灭土豪劣绅的威风。不久,农民运动失败了,又没有管修路的事了。
眨眼间十年过去了,这条营大路依然如故。八年抗战期间,湘阴战场,惨罹浩劫,国民党湘阴县政府不是管修路,而是管破路,以适应蒋介石消极抗日的路线的需要。在这条营大路上,每隔二丈远挖一条长五尺、宽三尺的大坑,目的是给敌人前进或后退造成困难,路越发破败不堪了。
1945年4月,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入湖南平江,改名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其中的第六支队进入湘阴,建立抗日根据地。抗日救国军就是沿着这条营大路开展抗日斗争,在老闸口俘虏了敌人的三条盐船,获盐500多石;在浸米塘伏击了敌运输队,毙敌14人;在袁家铺开了个公审大会,审判和枪毙了坚持反对立场的国民党湘阴县政府科长杨甫。与此同时,他们还组织群众修桥补路。
简易公路
解放以后,湘阴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新生,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年年组织群众修桥铺路、修塘筑坝,这条营大路也越来越宽阔,越来越平坦。在那抗美援朝的日子里,在这条大道上曾经出现过十万人的大游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条营大路变成了简易公路,车轮滚滚,喇叭声声,长时间闭塞的农村开始沸腾起来。
柏油路
进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条公路便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湘阴实行改革开放,焕发了勃勃生机。为了加速发展经济,振兴湘阴,党和政府又将这条简易的公路改修成了柏油路,算是上了台阶。
“汽车跳,湘阴到”。曾担任县交通局局长的罗阳春这样形象地描述当时的公路状况。作为连接湘阴和省会长沙的唯一通道,最宽的地方才9米,最窄的不到5米。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从长沙乘车到湘阴要两个多小时车程,有180多个弯道,且弯急、路窄、坡陡,不仅旅途颠簸,行至急弯处更是让人捏着一把汗。一旦遇到汛期高洪水位,高程仅为34.5米的八甲路段就无法通行,车辆需要绕道走白水上国道,给群众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制约了湘阴经济的发展。
长湘公路
“要致富,先修路。”痛定思痛的湘阴人下决心修路。改造湘阴至长沙的公路建设正式纳入县委、政府的议程。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一年时间的勘测设计、评估论证、办理征地手续等前期准备,于1999年9月18日正式破土动工,总投资2.98亿元,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17米,是我县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改建后的长湘公路,起点为长沙市金霞大道与国道107、319绕城北段的交叉点,跨沙河,穿翻身垸至桥驿镇,走梅花岭,经界头铺、袁字铺、涝溪桥至终点文星镇高岭,其中我县境内20.4公里。据时任副县长、工程建设协调指挥部指挥长李克威介绍,工程历时三年,2002年6月全线竣工通车。至此,湘阴到省会长沙的里程由以前的72公里缩短为44.4公里,行车时间由以前的两个半小时缩短到40分钟。
芙蓉大道湘阴段
随着长湘公路的建成通车,湘阴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被列入了长株潭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湖示范区,进入长沙半小时经济圈,县域经济和各项事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湘阴优越的交通、区位、资源、人文优势也吸引省城长沙北拓。2009年8月31日,省发改委对芙蓉大道工程建设正式立项,纳入省政府重点工程进行督办。2010年1月14日芙蓉大道北拓(湘阴段)正式奠基。道路将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它的动工建设,对于全面提升、优化长沙北部交通网络,加快湘阴发展特别是滨湖示范区建设,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和环洞庭湖经济圈的融合互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为湘阴加速赶超、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