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村庄。
一个地处湘阴、益阳、长沙交界处的村庄。
她的名字充满诗情画意,她被唤为柳江。
柳江村原本不足为人称道,她和湘阴大大小小村庄一样,用的她一山一水养育着村庄朴实勤劳的乡亲。柳江村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在2007年,那一年她被评为全市的新农村示范村。那年始,柳江的魅力面孔逐步展现。
初遇
久居闹市的人,缺乏天与水的亲近。初去柳江,烟色的天与水,就那么恬淡的、安然地展开在你的面前。浪轻拍舷,舟行渐远。
过了夹洲渡口,早有一辆黑色的小车在等候着。来接的我们的人四十多岁的年纪,不多言语,一脸亲切的笑。那微笑里,有着农民特有的那种热忱、淳朴与真诚,而眉宇间,也隐约传递着一种沉稳一种淡定一种从容。
这便是柳江的村支书俞正春。
沿江而行时,看到江面那一处霍然开朗,银波点点,江船往来,一扫冬日肃杀飘零之气。好友说,这是湘江最宽的一段。而堤岸的另一方,便是点点农庄。一动一静,相映生姿。
俞书记听到这里,淡淡一笑:“不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我自己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就是认为农村好,你看,田里有米,土里有菜,自给自足,踏实。”停了停,又说:“政策再好,也要靠人,天上掉馅饼也只会打在早出的人头上——在农村也要勤劳才能致富,有闯劲,有韧劲,才有奔头……”说这句的时候,他的眼睛直视着前方,似乎,这句话是为他自己说的。这句话显然多了几分份量,交织着警醒、勉励、希冀与期盼。
关于路
车的前方,赫然出现了一块巨大的标示牌:市级新农村示范片——柳林江示范片。
收割后的稻田,怀揣着功成的满足,连绵至那远处的天边。而阡陌,已然由混凝土浇筑,如一条条灰色的绸带,沟通南北。同行的人都说,现在农村真好,水泥路代替了泥巴路。俞书记笑道:我们村就连通往菜地的路也是水泥路。原来,当俞书记为柳江村跑来村级公路硬化项目款的时候,还争取到了国家一级企业朝辉集团的水泥赞助。朝辉集团老总刘中朝也是柳江村人。这位在省城建筑业打拼的精英自小就是俞书记的铁哥们。听说村里修路,他陆续捐助了100多万的水泥等物资。俞书记边走边深情的说,有那么两家人,捐款百余元,可工程完工的庆功宴上,坚持让他们坐了首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生活非常贫困,那百余元,正是他们的一片心!有这样支持工作的老百姓,再苦再累,干着就有劲,值得!而那硬化了的菜地呢?俞书记笑言,当时有村干部反应,某些村民把工程上的水泥悄悄往自家担。俞书记当时就宽慰说:只怕村民们不乐意搞硬化,水泥到了自家,只要不是让它在太阳底下晒成了石头一块,就能起作用。结果不出所料,柳江村的硬化工程进展顺利,提前完工。“我们全村已有小车近200台了,行驶在宽敞的水泥路上劲头十足。”村主任刘永禄掩饰不住一脸的自豪。
关于绿
印象里的绿,与乡村的稻田,与丛生的草木相关着。却没有想到,这柳江的绿,是与农舍前、小院边、道路旁、水渠间那成片栽植的灌木、花卉相连的。那一片片小小的绿化带,灌木修剪得齐整,新植的树木,裹上了防冻膜。过季的花卉清理出来了,而秋菊和山茶开得正欢,从这星星点点的绿里,村民们爱绿、护绿的心思可见一斑。柳江的绿化工程也是近两年启动的。道路硬化以后,俞书记说,我们的路好了,还要让路美起来。村民们以为多事,他便带着一些村民代表去了一趟城西,回来之后,绿化的事就一锤定音了。今年17号渠清淤护坡工程开始后,还准备在周边设立绿色风光带。而说到绿,最为让我们惊奇的,是柳江的清洁工程。这清洁工程,不单只是新建的标准垃圾围站、果皮箱,不单是疏通的污水通道,还有那家家新建的污水处理系统。从前的乡村,生活污水从一个排水口直接排放到稻田,对环境的污染很重。而现在,柳江农家的污水从排水口引流到混凝土修筑的沉淀池,经过滤池再排放出去。俞书记骄傲地说,经过净化,流往稻田的水清了,环境好了,稻米更香了。
关于农舍
车停在了一家农舍前。
这是一个安静的农家小院。一溜围墙圈起,房前一个鱼塘,一块菜畦。而两层的建筑,说是农舍,却俨然如别墅。黑色的大门敞开着,厅堂之上是透明的玻璃拱顶,二楼的枣红的回廊格外亮眼。户主的母亲端上了酽酽的姜盐茶。
问她,前面的鱼塘里还有鱼吗?菜呢,是自己在种吗?她说,鱼塘的鱼多着呢,过年的时候就该捞上来了。菜是自己种的,吃自己种的菜甜呢。那,现在生活感到幸福吗?孩子啊,怎么会不幸福呢,放在过去,这可就是做梦都做不到的美啊。盼了几十年,终于盼来的好日子呢。正是好日子,您就要长长地过,您一定能活到一百岁呢。老人闻言,脸上漾开了花。再问,您的家是柳江条件最好的的吧?老婆婆指着围墙外说,不是,比我家更好的还多呢,就在前面。
关于渠
到了村里,俞书记就闲不住,到村里新开的灌溉渠工地上忙去了。挖掘机隆隆地响,热情的村民们渐渐地聚来围观。灌溉渠的挖掘工作要从一户农家的晒场上经过,那片晒场,也是这家人进出的通道,渠的修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问他们,同意修渠吗?户主夫妇异口同声:同意,村上的建设一百个支持!俞书记说了,只有打通了这3000米渠道,那边400多亩水田的干旱问题就可完全解决,这是好事。围观的村民们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俞书记当家三年,村里大变样了,修了路、修了渠、亮了灯、栽了树……一门心思扑在村里的建设上,这样的好书记,你们真的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他。跟着这样的书记,我们有奔头,有劲!
关于学校
在沙田中学校长王正需陪同下,我们来到了柳江学校。
这是一座四层的教学楼,操场、食堂、宿舍俱全,楼后的绿地上新植了乔木,设有几处仿古石凳,俞书记说,可以方便师生们课间看书、下棋。
俞书记上任的时候,处在大泊湖边上的沙田中学已经年代久远,基础设施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数十次地进省城、找领导,终于批来了建校专款。而新的柳江学校,将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名字还是沙田中学。俞书记说:我自己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我知道,一个地方要发展,就要靠人才,只要出去了一个,就能带活一大批。我要把学校建好,也想要把学校管理好,教育是柳江明天的希望。
言谈与回响
下午,柳江村办公楼,书记俞正春、主任刘永禄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柳江村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答:优质稻。我们村的全部稻田都实现了百分百优质槄的种植,生产的优质米销售渠道畅通,在省内外是有了一定名气的。
问:村上还有什么企业?
答:湘阴出口包装厂、大米厂、今年新建了一个冷库。
问:柳江村民致富的路子有哪些?
答:一是刚才说到的优质稻的种植与产销;二是与国家一级企业朝辉集团公司制订对口劳务合同,村民们农闲时到该企业打工,农忙时回家务农,企业有了稳定的劳工人群,村民不再因为农事影响用工。
问:柳江将来的发展着眼在哪些方面?
答:一是要把精力放在大泊湖的生态开发利用上,要争取把它建设成为集休闲垂钓餐饮于一体的旅游性区域;二是要注视宣传舆论导势,让更多的人知道柳江;三是要把冷库经营得更好,争取做出一个品牌来。最重要的是,要搞好教育,新的沙田中学已经快建成了,搬迁之后就是师资力量的问题,就是出成绩的问题了。
最大的愿望是争来一个大学生村官。俞正春不经意地说了一句。确实,柳江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智力支持,美好村庄规划、产业发展······
回程里,耳边还在回响着村民们的话。
村民们说:这样的好书记,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俞书记带着我们一路行来,所到之处,村民们都会驻足,亲热地招呼一声:俞书记!那声招呼里,有着情同兄长的亲切、信赖与敬重。
这是一个热心的人,他自己经商了十余年,油站、船厂、基建干得有声有色,按照他的说法,是村民们把他“抓”回来的。于是,他点头了,这一点头,他放下的是自己每年二十余万的经济收入。这是一个务实的人,上任的时候,他只对村民们说了一句:干不好就是三个月,干得好就是三年。
三年里,柳江面貌新了,人心齐了,干劲足了,口袋丰了。三年后,村上换届选举,这一届的村领导班子高票当选。村民们期待着又一个翻天覆地的新三年!
更可喜的是,连接湘阴与望城的柳林江大桥即将通车,柳江村正在大桥一侧,从柳江到长沙西站仅35分钟可达。那座桥,沟通着的是美好与希望,企盼与未来。
浮华的社会里,总有那么一种人,在默默无闻、不问得失、埋头苦干,因为他们,我们的世界悄悄地改变着。在看到改变的时候,我们记得在这些人里,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俞正春。
魅力柳江,祝福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