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邵丹 图/刘哲
2009年,城西镇围绕富民强镇总体目标,上下同心,扎实工作,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元至12月底,全镇实现GDP4.12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2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52亿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360元,同比增长670元,财政收入完成1180万元,同比增长150万元,入库税收273万元,全年净进度将达162万元,预计全年内征税收将突破60万元,财政运转、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大局稳定。
体制进一步理顺
2009年来该镇进一步深化完善机构改革,实行负责干部管线包片,其余干部分线包村;对计生、农技、国土三个站所实行站、所长负责制,确定上岗职数,富余人员分流;对镇原各办事处企业办进行重组改制,确定新的领导机构,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的流失,理顺了管理机制;对2008年已实行改革基础上的城西农排站,进一步强化责任,完善管理,提高了效益,全镇排渍电费基本平衡;在行政村合并改革的试点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清理整合财务、村务,加强班子建设,合并村基本实现了合村合力合心,运行良好;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2009年共平稳撤并9所中小学校,达到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升了教育质量的目的;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代理服务,成立了代理服务中心,各村财务于6月底前全部进入代理服务中心,规范了管理,确保了村级的正常运转。
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健全规范制度。为促进村级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调动村组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建立健全了《村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村级工作,分为党建、社会维稳、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常规工作六大项细化考核,按考核结果进行评先评优、奖优罚劣,用业绩评人,用奖惩激励人,全镇逐步形成了一种崇尚荣誉、顾全大局、执行有力的干部队伍。创新活动方式。坚持创新党员活动载体,成功开展了党员承诺履职和村官讲坛活动。让全镇党员干部从思想上经受了洗礼,从言行上得到了规范,纯化了党风民风。新村、兴隆村支部采取参观旅游的方式开展支部活动,分别于“七一”、“十一”组织到韶山、花明楼等地参观考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锤炼党性。保合、新村等五个支部成立党员基金会,以帮助解决有特殊困难的党员群众。充实党员队伍。2009年已送训入党积极分子38人,新发展党员58人,其中发展致富能手党员42人,党员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活力进一步增强。
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咬定计生工作“创红旗,升类进位”总目标不动摇,坚决完成县计生局下达手术任务不躲闪,狠抓以纯女扎和引产为重点的四大手术的落实,完成或超额完成县下达任务数。提高违法生育成本,大力整治生育秩序,2009年该镇人口出生计划率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居全县前三名。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共筹措资金120万元,在鹤龙湖三角坪处新建一栋计生服务所,方便了群众,服务了对象,切实提高了服务水平。强化村级责任,突出以村为主,严格落实“四包一”责任制,完善“三位一体”阵地建设,建好全县样板村级服务室合龙村服务室。
综治维稳工作扎实有效。突出法制宣传教育。2009年3月11日,镇党委、政府组织出动宣传车10台,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悬挂横幅40条,制作法制宣传旗6000面,在全镇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突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深化防控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避免了群死群伤案件和大的刑事案件的发生,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突出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结合“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紧密配合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突出做好信访工作。实行负责干部轮流值班、集中接访制度,明确每周星期一是书记、镇长接访日。成立专门来信来访接待办公室,每天都安排有一名负责干部为主的值班人员接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从源头上抓好信访工作。
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切实加强对船舶渡口、码头、油站、汽站、学校、烟花爆竹生产作坊等重点部位区域的隐患排查,坚持定期检查,严格督促整改。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在乡村主干道上设立交通标志标牌46块,设水泥减速带76处,塑胶减速带15处,有效杜绝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全镇各中学开展道路安全警示知识讲课,书写大型安全生产石灰标语150条,悬挂横幅42条,发放资料9000余份,增强了全镇群众安全意识,实现了平安和谐,顺利通过了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的检查验收。
镇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大力发展反季蔬菜和优质稻种植,沿湘江大堤一带的蔬菜种植基地不断壮大,已发展种植面积达2400余亩,大棚220个,专业菜农300余户,菜地亩平收入达4500元,全镇优质稻种植达100%。鼓励发展牲猪生产和特种水产养殖,新发展种养大户85户。以兴科米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业产品加工企业,2009年全镇米业加工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获纯利200万元以上。大力发展三冬农业,落实油菜绿肥种植面积34000亩。三产旅游业效益明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发展第三产业,2009年投资1000万元,大力发展鹤龙湖综合休闲旅游开发。目前鹤龙湖蟹城具有一定规模的店面已达40余家,成立大闸蟹美食协会,形成了规模,并通过报刊、电视媒体积极推介,使鹤龙湖大闸蟹在远近城市享有美誉,来鹤龙湖品蟹的客人络绎不绝,品牌有特色,产业有层次,发展有潜力,鹤龙湖美食产业在上年的基础上营业和效益成倍增加,2009年该产业实现税收突破60万元,新增税收30万元以上,同时解决近300人就业。劳务经济比重加大。通过加大培训与外联力度,切实搞好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全镇外出务工人员2万人,年劳务收入达3亿元,劳务收入占人平纯收入的80%左右。招商引资新突破。充分利用湖区资源优势,坚持“以环境招商,以服务稳商”的工作思路,大力优化招商环境,使外来客商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同时新引进农业休闲项目4个,制造业项目1个,协议引资56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3400万元,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400余人。如2009年2月份引进的招商项目湘阴万顺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占地2万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年产值达4000万元,解决了600余名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民生进一步殷实
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布局,充分发动寓外乡友、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干部群众捐资助学,加快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已基本建好2所合格中小学校。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2009年度教学质量评估,城西镇居全县农村干部区垸第一。为方便群众来镇政府办事,在交通方便的新城区兴建一栋办证综合大楼。为解决一线大堤群众饮水难,鹤龙湖自来水厂建成已投入使用,南阳自来水厂正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卫生院的管理,切实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水平,为全镇人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2009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做到了应保尽保,切实帮助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落实农村低保政策,2009年全镇已落实低保对象1850人。加强敬老院的管理和增建工作,充分发挥敬老院和五保之家的作用。解决退役军人的实际困难,消除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加强。健全镇村公路网络,着重解决联村主干道和个别落后村的通村公路建设。新硬化、绿化道路40千米,架设路灯310盏,硬化干渠6千米,城西渠疏浚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已开工,可望2010年前竣工。通过广泛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加大水利建设,切实解决了一些水利的死角死面,全镇共疏洗渠道5万米,新建抗旱机埠5处。抓住农网改造扫尾的契机,加大了与电力部门的协调力度,2009年共更换变压器达21台,改造线路4万米,完成了剩余6个村的农网改造,大大提高了供电质量。 “清洁家园”行动有声有色。深入开展了“清洁家园”行动,努力改善人居环境,重点整治农村“三乱”,清除“三杂”,推广“三改”,实现“三化”,新建垃圾围650个,沼气池880个,平整土地440亩,村容村貌进一步改观,建成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个。
作风进一步务实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干部管理,该镇采用指纹机考勤,严格执行干部出勤、住勤签到制度,实行分月考核,分季讲评,奖惩兑现。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民家”活动,广大干职工进村到组入户,察民情、了民意、排民忧、解民难,认真倾听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深入排查矛盾,化解纠纷,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我镇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大幅提升。共计走访农户8500户,其中走访固话户4540户,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1810余条,都已分类分批汇总、解释解答解决,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兴镇富民图大业,鼓满风帆破浪行。
镇党委书记杨革新、镇长张淼满怀信心的表示,2010年城西镇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突出规模强农,展现出大河西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