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586|回复: 11

湘阴以后不再是湘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1>省直管县湖南方案出台</h1><a class="forward" title="转贴并收藏"  href=""></a>
<div id="thread_title_ext"></div><a name="#1"></a>
<div class="post">
<table>
<tbody>
<tr>
<td class="author_anonym" valign="top" noWrap="noWrap" ><a name="7257796438"></a>219.159.164.*</td>
<td class="content" valign="top">
<p class="floor">1楼</p><cc>省直管县湖南方案出台:行政、财政双直管一步到位 <a href="http://www.sina.com.cn/" target="_blank">http://www.sina.com.cn</a>&nbsp;&nbsp; 2009年12月10日 04:42&nbsp;&nbsp; 21世纪经济报道<br/><br/><br/><br/>&nbsp;&nbsp;&nbsp;&nbsp; 周呈思 <br/>&nbsp;&nbsp;&nbsp;&nbsp; 12月8日,记者从湖南省委党校了解到,由该省政府智囊库负责起草的《湖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建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上报湖南省政府和省人大,目前正静待具体政策的出台。 <br/>&nbsp;&nbsp;&nbsp;&nbsp;&nbsp; 从调研到成文,这份《方案》历时三年。主要起草人、湖南省委党校经济部主任易可君告诉记者,《方案》最大的特点是“一步到位”,即直接推进县级财政和行政上的“双直管”。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截至目前,无论是浙江模式,还是安徽模式,都仅是单方面地推进财政直管。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根据《方案》,湖南省将进行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全省将设14个地级市、增设16个副地级市,以及若干个省直管县。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湖南省的省直管县最终数量在45个比较合适。”易可君表示。目前,湖南省有88个建制县。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湖南模式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湖南此次酝酿中的省直管县模式,将推动包括税务、国土、金融、工商等在内的垂直行政管理权力下放到县。 <br/>&nbsp;&nbsp;&nbsp;&nbsp;&nbsp; 记者获得的这份《方案》提出,省级管理层面应给县级金融部门在授信规模、审批额度等方面以更大权限,并对电信、电力、烟草、盐业等垂直行业的收益进行必要调整,把留余资金用来补贴县级财政。 <br/>&nbsp;&nbsp;&nbsp;&nbsp;&nbsp; 目前全国各地试点的省直管县模式,基本上是财政直管,对于行政方面的权力下放鲜有涉足。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力促改革一步到位,实现财政和行政上的‘双直管’。”易可君说,将通过财政体制的扁平化,带动行政体制的扁平化。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推进路径上,将选择县域经济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县域先行试点。湖南省直管县改革方案课题组建议,可依据三个原则来选择试点县:农业大县;资源、人口和财政大县;将来作为次区域中心培育的县级市。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按照《方案》设计,大县的标准应达到:人口100万以上,土地面积0.5-1万平方公里,GDP10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10亿元左右。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没有选入省直管试点大县的小县,将进行精简、合并,在此基础上,增设一批由2-4个原有小县合并而成的副地级市。这亦是此次湖南酝酿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的最大亮点。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根据《方案》,新增副地级市将采用从上至下、撤县并镇的方式调整机构,合并后各二级单位级别定为副处级。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此外,部分小县亦被并入现有地级市。调整后的湖南省行政地图,将包括14个地级市、16个副地级市,剩下的全部为省直管大县。其中,地级市将基本保持原地级市州框架不变,人口约为200-350万,副地级市人口则约100-200万。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湖南省财政厅一位人士表示,通过升为副地级市的方式进行撤县,有利于人事安排,受到的改革阻力较小。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撤乡并镇、大幅削减编制,完成基层行政、人事和财政改革。 <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位参与方案设计的专家告诉记者,第一步将选择20个县作为试点,条件成熟后进一步增加省直管的副地级市数量。“目前正在等待省委省政府的具体政策。” <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与城镇化互相促进 <br/>&nbsp;&nbsp;&nbsp;&nbsp;&nbsp; 记者从湖南省有关部门了解到,该省从2005年即启动强县扩权改革。 <br/></cc><br/></td></tr>
<tr>
<td class="info gray" colspan="2">
<ul>
<li>2010-1-17 02:07
<li><a  href="http://tieba.baidu.com/f?kz=697031527#sub">回复</a> </li></ul></td></tr></tbody></table></div>
<div class="post_split">
<div class="split_line"></div></div><a name="#2"></a>
<div class="post">
<table>
<tbody>
<tr>
<td class="author_anonym" valign="top" noWrap="noWrap" ><a name="7257796439"></a>219.159.164.*</td>
<td class="content" valign="top">
<p class="floor">2楼</p><cc>&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借鉴浙江等省强县扩权等经验的情况下,湖南于2005年出台《关于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对全省88个县市进行扩权,并要求对全省的经济强县(市)赋予省辖市的经济管理权利。 <br/>&nbsp;&nbsp;&nbsp;&nbsp;&nbsp; 但受到市管县现行体制的约束,改革收效甚微,推进过程也不到位。不少当年下放到县里的权限,后来又面临全面回缩。 <br/>&nbsp;&nbsp;&nbsp;&nbsp;&nbsp; 今年7月9日,财政部公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将在2012年底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推行的实施目标。 <br/>&nbsp;&nbsp;&nbsp;&nbsp;&nbsp;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8个省份,和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的818个县正在实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试验,约占全国省市2/3。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受此影响,财政权力下放风潮再次在湖南启动。 <br/>&nbsp;&nbsp;&nbsp;&nbsp;&nbsp; “这轮下放的内容,只是部分中央转移支付的项目,直管改革仍然面临历史和制度性障碍。”易可君对记者表示。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此背景下,湖南拟从更大的尺度上施行改革。而新一轮改革的题中之义,与推进城镇化、做强县域经济息息相关。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稳步推进城镇化,并以此为依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达到扩内需的目标。 <br/>&nbsp;&nbsp;&nbsp;&nbsp;&nbsp; “省直管县和城镇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表示,就推进城镇化来讲,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目前的资源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再增加起来会很困难。现在实行省管县改革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br/>&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亦有提及省直管县改革,但更多是着眼于加强县域财力平衡能力的角度。一个重要因素是,现在县域地方债务巨大,需要通过直管以加强省级对县域财力上的直接统筹。 <br/>&nbsp;&nbsp;&nbsp;&nbsp;&nbsp; 张占斌认为,可以促使一些有条件的县升格为地级市、成为新的区域经济中心;而另一些小县在区划上则可以做撤并调整。“要给一些县以适当的权限和空间,使其带动和吸收更多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增长极。” <br/>&nbsp;&nbsp;&nbsp;&nbsp;&nbsp; 记者了解到,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设市扩建,目前全国共有600多个地级市,这些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从90年代后期开始,县改市的门槛就越来越高。 <br/>&nbsp;&nbsp;&nbsp;&nbsp;&nbsp; “财力下移,有助于解决以前积压的很多社会问题,也有利于解决农村财政金融缺血的问题。”张占斌表示,现在要推进城镇化,是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和县域经济的发展。“靠几个中心城市推进城镇化是远远不够的。”<br/><br/>邵阳市:由原属邵阳市的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邵阳县、洞口县、隆回县组成。总人口342万,面积7488平方公里。&nbsp;&nbsp;<br/>邵东市:由原属邵阳市的邵东县、新邵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91万,面积3512平方公里。&nbsp;&nbsp;<br/><br/>武冈市:由原属邵阳市的武冈市、新宁县、城步自治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57万,面积6903平方公里。 <br/><br/><br/>原则:&nbsp;&nbsp;<br/>1、符合省直管县的原则,不增加新的地市级单位,调整后全省设14个地级市,16个副地级市。&nbsp;&nbsp;<br/>2、调整后地级市基本保持原地级市州框架不变,人口基本控制在200~350万之间(长沙、张家界、凤凰-湘西州除外)。&nbsp;&nbsp;<br/>3、通过合并组建新的副地级市(有利于撤县),其组成原县级单位控制在2~4个之间,总人口基本控制在100~200万人之间。&nbsp;&nbsp;<br/>4、新增副地级市采用从上至下、撤县并镇的方式调整机构,合并后各二级单位级别定为副处级。&nbsp;&nbsp;<br/>优点:&nbsp;&nbsp;&nbsp;<br/>1、原有地级市级别、机构无变化,阻力应该相对较小。&nbsp;&nbsp;<br/></cc><br/></td></tr>
<tr>
<td class="info gray" colspan="2">
<ul>
<li>2010-1-17 02:07
<li><a  href="http://tieba.baidu.com/f?kz=697031527#sub">回复</a> </li></ul></td></tr></tbody></table></div>
<div class="post_split">
<div class="split_line"></div></div><a name="#3"></a>
<div class="post">
<table>
<tbody>
<tr>
<td class="author_anonym" valign="top" noWrap="noWrap" ><a name="7257796440"></a>219.159.164.*</td>
<td class="content" valign="top">
<p class="floor">3楼</p><cc>2、通过升为副地级市的方式进行撤县,有利于人员安排,操作性较强。&nbsp;&nbsp;<br/>3、副地级市由于撤销了县级机构,且进行了并镇工作,可大幅消减编制。&nbsp;&nbsp;<br/>4、条件成熟后还可进行第二阶段调整,进一步增加省直管的副地级市数量。&nbsp;&nbsp;<br/>正地级市:&nbsp;&nbsp;<br/>长沙市:由原属长沙市的岳麓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组成。总人口469万,面积6820平方公里。&nbsp;&nbsp;<br/><br/>株洲市:由原属株洲市的天元区、芦淞区、石峰区、荷塘区、株洲县、醴陵市组成。总人口222万,面积4173平方公里。&nbsp;&nbsp;<br/><br/>湘潭市:由原湘潭市保持不变。总人口281万,面积5006平方公里。&nbsp;&nbsp;<br/><br/>衡阳市:由原属衡阳市的雁峰区、珠晖区、石鼓区、蒸湘区、衡阳县、衡南县组成。总人口300万,面积5696平方公里。&nbsp;&nbsp;<br/><br/>邵阳市:由原属邵阳市的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邵阳县、洞口县、隆回县组成。总人口342万,面积7488平方公里。&nbsp;&nbsp;<br/><br/><font color="#ff0000"><strong>岳阳市:由原属岳阳市的岳阳楼区、君山区、云溪区、临湘市、华容县、岳阳县组成。总人口288万,面积7573平方公里。&nbsp;&nbsp;(居然没有湘阴县)<br/></strong></font><br/>常德市:由原属常德市的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桃源县组成。总人口300万,面积9294平方公里。如实际可行,可考虑将临澧县南部地区划入常德市。&nbsp;&nbsp;<br/><br/>张家界市:由原张家界市保持不变。总人口158万,面积9518平方公里。&nbsp;&nbsp;<br/><br/>益阳市:由原属益阳市的资阳区、赫山区、桃江县、安化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303万,面积8868平方公里。&nbsp;&nbsp;<br/><br/>郴州市:由原属郴州市的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临武县、嘉禾县组而成。总人口264万,面积9283平方公里。&nbsp;&nbsp;<br/><br/>永州市:由原属永州市的零陵区、冷水滩区、东安县、双牌县、新田县、宁远县、蓝山县组成。总人口329万,面积12482平方公里。&nbsp;&nbsp;<br/><br/>怀化市:由原属怀化市的鹤城区、洪江市、溆浦县、中方县、新晃自治县、芷江自治县组成。总人口255万,面积11520平方公里。&nbsp;&nbsp;<br/><br/>娄底市:由原属娄底市的娄星区、涟源市、双峰县组成。总人口239万,面积4036平方公里。&nbsp;&nbsp;<br/><br/>凤凰市/湘西州:由原属湘西州的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花垣县、保靖县和原属怀化市的麻阳自治县组成。总人口185万,面积8800平方公里。&nbsp;&nbsp;<br/><br/>副地级市:&nbsp;&nbsp;<br/><br/>浏阳市:由原属长沙市的浏阳市升格而成,总人口138万,面积5008平方公里。如实际可行,可考虑将平江县东南部地区划入浏阳市。&nbsp;&nbsp;<br/><br/>攸州市:由原属株洲市的攸县、茶陵县、炎陵县和原属郴州市的安仁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89万,面积8650平方公里。&nbsp;&nbsp;<br/><br/>衡山市:由原属衡阳市的衡山县、衡东县、南岳区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13万,面积3043平方公里。&nbsp;&nbsp;<br/><br/>耒阳市:由原属衡阳市的耒阳市、常宁市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205万,面积4703平方公里。&nbsp;&nbsp;<br/><br/>祁州市:由原属衡阳市的祁东县和原属永州市的祁阳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90万,面积4390平方公里。&nbsp;&nbsp;<br/><br/>邵东市:由原属邵阳市的邵东县、新邵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91万,面积3512平方公里。&nbsp;&nbsp;<br/><br/>武冈市:由原属邵阳市的武冈市、新宁县、城步自治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57万,面积6903平方公里。&nbsp;&nbsp;<br/><br/><font color="#ff0000">汨罗市:由原属岳阳市的汨罗市、湘阴县、平江县撤县合并而成。</font>总人口239万,面积7215平方公里。如实际可行,可考虑将平江县东南部地区划入浏阳市。&nbsp;&nbsp;(<font color="#ff0000"><strong><img alt="" src="http://www.xypub.com/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2.gif"/>以后湘阴这个名字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strong></font>)<br/><br/>澧州市:由原属常德市的澧县、津市市、石门县、临澧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228万,面积7806平方公里。如实际可行,可考虑将临澧县南部地区划入常德市。&nbsp;&nbsp;<br/><br/>沅江市:由原属益阳市的沅江市、南县和原属常德市的安乡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206万,面积4182平方公里。&nbsp;&nbsp;<br/>资兴市:由原属郴州市的资兴市、永兴县、汝城县、桂东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52万,面积8572平方公里。&nbsp;&nbsp;<br/><br/>道州市:由原属永州市的道县、江永县、江华自治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38万,面积7290平方公里。&nbsp;&nbsp;<br/><br/>沅陵市:由原属怀化市的沅陵县、辰溪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13万,面积7802平方公里。&nbsp;&nbsp;<br/><br/>靖州市:由原属怀化市的靖州自治县、通道自治县、会同县和原属邵阳市的绥宁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16万,面积9580平方公里。&nbsp;&nbsp;<br/><br/>冷水江市:由原属娄底市的冷水江市、新化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64万,面积4071平方公里。&nbsp;&nbsp;<br/><br/>猛洞河市:由原属湘西州的永顺县、龙山县、古丈县撤县合并而成。总人口117万,面积8222平方公里。&nbsp;&nbsp;<br/><br/><br/>备注:新增16个副地级市中,经济强市10个(浏阳、冷水江、资兴-永兴、耒阳、攸州、汨罗-湘阴、邵东、沅江、澧州、祁州,包括9个原全省前20名强县),旅游大市2个(衡山、猛洞河)、历史名城4个(武冈、道州、沅陵、靖州&nbsp;&nbsp;</td></tr></tbody></table></div>
发表于 2010-2-2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卓嗲</i>在2010-2-1 23:37:00的发言:</b><br/>打死不做<font color="#ff0000">汩</font>罗人呀`````` </div>
<p><font color="#00ff00">汨</font></p>
发表于 2010-2-1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死不做汩罗人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湖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建议方案》出台 强调扩权强县&nbsp; </p>
<p><br/>星辰在线11月18日讯&nbsp;(长沙晚报&nbsp;记者&nbsp;刘军&nbsp;通讯员&nbsp;郑应平)昨日在岳阳汨罗市召开的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现场研讨会上,发布了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的研究成果《湖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建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海藩出席会议。&nbsp; <br/><br/>  《方案》认为,要把扩权强县放在实施省管县改革的首位、中心与始终。目前湖南省县域经济实力与活力不强主要原因是行政层级过多,管理权限太少,财政乏力,农村消费水平低,产业雷同,缺乏分工协作。县市发展很不平衡,GDP高的县市几百亿元,少的只几千万元;财政总收入多的县市40多亿元,少的只几千万元,而且差距在不断扩大。扩权强县,主要包括直接上报权、财政审计直接管理权、税收部分管理权、项目直接上报权、用地直接报批权、资质直接认证权、部分价格管理权、统计直接监测发布权。通过扩权强县,使县市建立起事权与财政权对等、权责利基本一致的县域经济管理体制与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实力与活力不断提高。 <br/><br/>  《方案》强调,扩权强县、推行省直管县改革必须兼顾地级中心城市利益,确保中心城市功能不削弱、不变异。在改革市管县体制时,宜采取“郊县改区”等配套改革,继续发挥中心城市在工业集聚、交通畅达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增长极辐射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地预留和拓展地级市发展空间。 <br/>&nbsp;&nbsp;专家详解《方案》&nbsp;建议首先调整现行行政区划 <br/>&nbsp;&nbsp;在昨日举行的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现场研讨会上,相关专家对《湖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建议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nbsp; <br/><br/>  条件具备&nbsp;全省多数县市内生发展力提升 <br/><br/>  省县域经济研究会会长古建佳认为,湖南省已具备了实行省直管县的条件。他表示,省直管县的条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条件,包括网络、通信等信息化和交通便利等条件,使得县与省的沟通可以直达而不再需要一个中间传导层;另一是软件条件,主要包括省级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县级经济的自身发展能力、以及相应配套的县市行政区划调整改革。 <br/><br/>  他说,市场经济使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政府大量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转向宏观调控,这从根本上减轻了各级政府的工作量,为省直管县提供了可能。随着电话、电视的普及,特别是计算机、远程通讯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及提高,政府间传递信息的流程明显缩短,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大大增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使得省与县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得越来越短。并且,县域经济的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特征愈来愈明显,使得我省大部分地区的县市内生发展能力迅速提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也在不断加强,初步具备了对接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能力。 <br/><br/>  分步进行&nbsp;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先试点 <br/><br/>  省县域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友明认为,湖南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应遵循5个原则,即优化职能和提高效率原则,精简机构与合理安置相结合原则,城乡分治和县市协调发展原则,分类指导和因地制宜原则,逐步改革稳步推进原则。 <br/><br/>  他建议,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要分步进行。首先,选择县域经济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县域先行试点。由省对试点县的财政进行直管,同时考虑直管部分主要干部。让地级市把经济管理权适当下放给县,为县域经济的独立发展壮大做好准备。其次,在推进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教训,实现地级市和县分治。增加市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职能,减少甚至撤销原来为管县而增添的一些职能。合理扩充县的加强农村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职能。在这个阶段,初步建立省直管县体制的雏形。最后,在省直管县体制的雏形初步建立的基础上,一方面深入理论研究,为省直管县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断地磨合,理顺各种关系,真正实现城乡分治,并使管理体制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改革预期目的。 <br/><br/>  区划调整&nbsp;可设立一批省直管的大县 <br/><br/>  省县域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博士来亚红认为,实行省管县必须首先对现行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湖南现行行政区划主要为经济发展受到行政区划的刚性制约;县级市的作用未充分发挥;次区域中心城市缺失,留下若干发展空洞区域。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要考虑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扩大市的腹地范围,减少县的数目。省管县后,要设立一批省直管的大县。大县的起码标准应达到:人口100万以上,土地面积0.5万~1万平方公里,GDP10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10亿元左右。 <br/><br/>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后,也要对现有地级市的行政区划相应调整。调整的总原则是要为地级市的未来留足发展空间,发挥其作为区域核心增长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br/><br/>首推20个县试点"省管县" <br/><br/><br/>&nbsp;&nbsp;&nbsp;对于首批试点县的选择,课题组建议,可依据三个原则:农业大县;资源、人口和财政大县;将来作为次区域中心培育的县级市。&nbsp;经过综合考虑,有石门市(包括石门、临澧)、澧津市(包括澧县、津市)、沅江市(包括沅江、汉寿)、南华大市(包括华容、南县、大通湖区)、湘汨屈市(真高兴看到湘汨屈市,而不是汨湘屈市)(包括湘阴、汨罗、屈原区)、宁乡县、浏阳市、长沙县、醴陵市、湘乡县、攸州市(包括攸县、安仁)、冷水江市(包括冷水江、新化)、南岳市(包括南岳、衡山、衡东)、耒阳市(包括耒阳、常宁)、祁州市(包括祁东、祁阳)、武冈市、湘潭县、邵东县、资兴市(包括资兴、桂东)、桃源县。 <br/></p>
发表于 2010-2-2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1.如此大的区域划分改革,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对着统计数据和湖南地图搞出来的.</p>
<p>2.如此大的区域划分改革,牵涉到太多的民生问题,(比如身份证),所以不宜盲目冒进.</p>
<p>3.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不是划分一下"势力范围"就可以搞上去的.上海,广州,深圳,也就是那几个区,也没见人家划来划去,他们发展得很好啊.</p>
发表于 2010-2-1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湘阴人以后就是汨罗人了,,,,[em51]还划得长沙切,划一截黄瓜还差不多!</p>
发表于 2010-2-2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color="#000080">什么时候把县政府那块牌子拆了 我就相信</font></strong></p>
<p>&nbsp;</p>
发表于 2010-2-2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以前我就看过这遍,MS是个人猜想的呀,并不是真正的官方文件。
发表于 2010-2-2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卓嗲</i>在2010-2-1 23:37:00的发言:</b><br/>打死不做汩罗人呀`````` </div>
<p>走着瞧!好歹也逃出了岳阳的魔掌吧!!!</p>
发表于 2010-2-2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向阳</i>在2010-2-2 16:07:00的发言:</b><br/>好像以前我就看过这遍,MS是个人猜想的呀,并不是真正的官方文件。 </div>
<p>意淫补脑&nbsp; 手淫强身</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