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仙岛
俺不能不惊叹、不能不感幸上苍对俺家乡的厚赐!
赐江,赐湖,亦赐岛。岛在南洞庭湖心,名青山。这座南洞庭湖中的自然孤岛,面积仅有11.2平方公里,为世上仅存的3座渔村之一。她永恒地静泊于苍茫泽国之中。
“湘阴岛上寺,楚色月中潮。”把玩唐诗人姚鹄写的《送人归吴》,俺常会想起家乡的青山岛。在浩瀚的洞庭湖上,这座美丽岛屿演绎了一部自然和人文、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不朽神话。
“这里是三江汇洞庭之处。古来升迁和贬谪的官员,都要从此北上南下。”何文俊告诉我们,“也是古时文人墨客游船中途歇脚点,杜甫、李白、韩愈、张说、李贺、刘禹锡、苏东坡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诗文。”
从湘阴县城码头解缆飞舟20公里,来到洞庭湖中这个美丽的所在,来到“远浦归帆”的最早的故乡。我们在岛南端乘了中巴北进,绿草挤到路中,一次次与俺“亲吻”,梦中乡景立时生动起来。最壮丽的要数漫山遍野的乳白色天然石英砂了(据说储量达数十亿吨),从岛心洋洋洒洒铺陈到湖边,完全是画家大写意的做派,自然为诗圣杜甫的名诗《宿青草湖》作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注脚。
仙岛必藏奇物。乡党委书记吴建化告诉俺,仅植物就有82科225属337种。瓜果、芝麻、藜蒿、芦笋、野芹菜、枸杞、龙虾、银鱼等等,在村民看来,都是最寻常不过的食物。2008年,这里发现了数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在此间,我们还看到了麋鹿的脚印。
光洁圆整的沙地上,蔓荆子俯首即拾。这是一种珍稀常年生药材,据说全国仅有3处产地。全乡男女老少穿红着绿,挎篮提桶,从四面八方涌入沙山,采摘绿豆般大小的串串果实。十里沙山顿成一条动感画廊!
青山是人间乐园,也是鸟类天堂。这里是世界冬候鸟主要栖息地之一,岛上鸟类多达207种,仅国家一级的就有7种,如东方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大鸨、白尾海雕等等。
鸟飞遮住半边天,鸟落占去半边湖。眼下,候鸟们已然回到了青山,回到了故乡。苍鹭、鸬鹚等见了人,一个个从容而优雅地展开了水墨画般的翅膀,生命之花灿烂地开满了南洞庭湖的天空。野鸭子最顽皮,常以闪电般的速度在咫尺之间为你表演泅水的绝活。忽然有野鸡在头顶掠过,留下一道五彩的倩影。诗人刘创激情赋诗曰:“被水柔化的青山/是洞庭秋月失落的那块玉石吗/那一刻/鸟儿从我们心底飞过。”
见我们远道初来,中山村大龙组村民禹正根邀我们进屋小歇。一大茶缸芝麻豆子枸杞茶,将人胀的饱饱的。老禹说,我党早期政治活动家张四维,黄埔一期生、“哭陵将军”黄鹤,亚运冠军王新强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老禹会讲古:吴楚争罗纳,青山干戈不息;秦荆夺五诸,青山战鼓常鸣;吴蜀战洞庭,青山风雷阵响;日寇犯青山,屠我五百乡亲。全乡干群捐款10万元,修建了青山抗日死难军民纪念碑。一联高悬,令人肃然:祭祀长铭血泪;青山永证忠魂。
仙岛诱人!“往青山岛的自驾车驴友特多,每周能有100多人,都是自带帐篷。村民也办起了‘农家乐’。”目前,湘阴方面正在积极与北京有关企业接洽,引进资本进行整体开发,青山岛旅游项目总体概念性规划也已出台。县长黎作凤自豪地称,要将青山岛打造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情动青山,心实难舍。我们登上乡政府办公楼顶,作了深情的最后一瞥,境界豁然开朗:方圆11公里的宝岛,宛如一个月牙神话般飘落洞庭,东一半是如纱似雪的沙丘,西一半是如玉似镜的湖泊。“渔舟唱晚”的胜状,“一碧万顷”的壮景,“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奇观,“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版,一齐奔来眼底,叫人委实不忍离去……
“到此一长望,知君积恨销。”读姚鹄此句,俺信然……
第五章 巨星
必须再说说历史“巨星”左宗棠!其赫赫功勋、熠熠光华,足以镀亮一部清史。
但中国地图似乎没能记住他故乡的名字。所以,俺想用现代的鼠标,于现实与历史的交汇处,标示出一个左宗棠故里来。
穿过丰收了的稻田,俺来到了湘阴县界头铺镇。看到一个太傅祠。民政所长瞿建新说,此乃左公生前嘱咐其子左之异修建的义塾,1911年落成。
是典型的砖木结构。祠分两进。但前进已毁;但三堵泥砂、石灰、糯米舂筑的老墙还在。
孔子堂与两厢两层楼房尚好。一厢一厢一层一层细细地看将过去,木门、木窗、木梁、木地板,雕花的屋檐、梯形的窗户、黄土的墙壁、直径达50厘米的横梁,令人恍如隔世。不论何物,伸手一摸,触及的都是百年的沧桑。飘摇风雨中,她一直以慈母的身份,哺育着一代代的莘莘学子。直到90年后的一天,左大帅一位在上海做副市长的名叫左焕琛的后人回来了,看到太傅祠已难为耕读子孙遮蔽风雨,动议重修太傅祠,另建左宗棠学校。太傅祠就这样还给了历史。
祠前场坪里,一株合抱粗的桂花树孤傲地立着。“这棵桂花树怕有百把岁了。”老瞿回忆道,“30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有这么大,枝繁叶茂,整个树就是一个巨大的凉棚。”
我问老瞿,左宗棠的旧居在哪?老瞿说,就是太傅祠,这其实就是他祖居旧址。
复问老瞿,村里可有左宗棠的后人?他说,村里大多姓左,光一个星光村,外姓人只有三四户。他还说,星光出了很多人才,建左宗棠学校时,不少人捐了款。真有左大帅之风范。
同行的镇里秘书小余冷不丁地说,要看左宗棠故居,得去柳庄。
柳庄何处?湘阴樟树镇巡山村柳家组。小余显然成竹在胸:柳庄是左宗棠办私塾和隐居的地方。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31岁的左宗棠用教书所得约900两白银,在柳家冲(今巡山村)置水田70亩、山地80亩;自己设计建造了一座农庄,在宅门上亲书“柳庄”二字。柳庄前有稻田、水田、茶园,后有竹林,左宗棠在此一边执教,一边耕作,过着耕读为本的隐居生活,自号“湘上农人”。
稻田、竹林还在。左公在安化教书时带回的茶籽种的茶园仍在,郁郁葱葱。庄前水塘也在,只是无柳。今日柳庄已非柳庄,她是一个柳庄民俗民居博物馆,建于2003年。馆长周鸿祥,年轻、淳厚、还有些腼腆。他忙不迭地带我们到馆内转悠。房屋大小几十间,面积达4000平方米。询问复建参照的依据是什么?答曰,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的回忆。
小周告诉我们,为了再现当年左宗棠生活的场景,收了不少文物,木床都是古风古韵的传统古货,雕屏都是明清时的,铺满了整个厅堂的青砖,都是从老百姓手里收购来的。
西北望柳庄,可怜不还乡。自湘阴出山后,左宗棠当起了浙江巡抚、陕甘总督兼钦差大臣,收复了新疆等地;1881年后,调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中法战争中,赴福州督办海防,积极支持台湾军民的抗法斗争,并选募军队赴两广前线参加抗法战争,1885年病故于福州。从此,故土湘阴成了左公记忆中的一个句号。
从柳庄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时了。抬望眼,晴朗的夜空中一弯即将圆全的上弦月照着柳庄……
回到县城,一股热浪袭人。是“左宗棠热”。呵呵,湘阴人都犯“左倾”矣。今年年初,他们在闹市区兴建的左宗棠广场,已成市民休闲的好去处。遍布城乡的“左公水乡”等农家乐,强力吸引着一批批食客。在湘阴,到处都能喝到“左宗棠酒”。
县内研究左宗棠历史的大有人在。县政协原副主席吴果迟,左公后裔、湘阴退休教师左强等人分别创作了长篇小说《左宗棠》,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何文俊研究左宗棠对联的文章可谓层出不穷;王品端、左文娣、姚印松等数十名作者都参与到研究左宗棠、写左宗棠的行列中;美术工作者向伟也创作了以左宗棠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县委宣传部、县文物旅游局编辑出版的《左宗棠》一书也即将付梓。
2012年,是左宗棠诞生200周年。湘阴正在筹划左宗棠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大会等系列纪念活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长泉叹曰:“左宗棠,这位名人的历史文化资源能量正在他的家乡湘阴尽情释放。”
第六章 “热带”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湘阴旅游黄金时间从2008年起!”副县长甘文伟感慨。2008年5月,湘阴被列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滨湖示范区,这标示湘阴旅游开始走进一个崭新时代。“湘阴将以水兴城,打造为长株潭休闲旅游服务基地,成为长株潭市民的 ‘休闲胜地、度假天堂’。”县委书记田自力、县长黎作凤这样定位湘阴旅游,“可以预见,湘阴必成为湖南旅游新热点。”
乘势而上,俺家乡积极创新思路,坚持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工作思路,有效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成立了文物旅游局,强力推进全县旅游发展。先后投入4400万元,维修了湘阴文庙建筑群,修建了岳州窑遗址博物馆,复建了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故居柳庄和左文襄公祠,建设了仿古远浦楼及休闲公园等一批具有浓厚湖湘文化特征的旅游景点。
家乡有幸!旅游基础设施硬件、软件均在升级。在建好湘阴湘江大桥、临资口大桥、省道S308线湘阴段的同时,拓宽改造县内交通旅游专用公路36公里,基本形成了县内景点、景区与长株潭等周边地区便捷畅通的快车道。“在建的芙蓉大道湘阴段,可以说是长株潭市民来湘阴的一条‘旅游’大道。”县文物旅游局长蒋丽娟欣喜异常,“全县有左宗棠大酒店、新时空大酒店、湘阴宾馆等三星级宾馆4家,目前在建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1家,鹤龙湖农庄、鹤龙湖荷花公园等星级乡村旅游区(点)18家,评定出‘长康’、‘义丰祥’系列产品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兰岭’、‘华康’等多个省级著名商标。这都是对旅游要素的完善。”
目前,湘阴县旅游发展格局呈“一带三区“之态。以柳庄、文庙、岳州窑为主的名胜古迹旅游带,以鹅形山、横岭湖湿地、青山岛为主的生态山水旅游区;以洋沙湖、东湖为主的娱乐度假旅游区;以鹤龙湖为中心、S308线为轴线的“农家乐”户外休闲旅游区。
上善若水。入湘阴,看水,看人,看城,看事,芜杂的心啊,便慢慢融化在了这水的世界。
有山水奇景可晤,有历史掌故可缅,有美味佳肴可品。这,就是俺美丽的家乡“热带”湘阴!
来吧,朋友!来俺家乡跋山涉水,饱赏其风情与诗意的种种美好,燃烧你灵魂与生命的阵阵激情?!
该说的,俺都说了。来不来?随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15 9:55: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