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靠天吃饭到发展设施农业,由分散经营到规模生产,由个体销售到抱团闯市场,由菜市场中的初级农产品到走进超市的高档商品,湘阴农业正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蜕变。
全国商品粮、商品猪、商品鱼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农产业标准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水产品总量连续14年居全省县级第一……一张张“烫金名片”生动诠释了湘阴农业“破茧成蝶”的完美。认真梳理这一过程,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成为三个最抢眼的关键词。
坚持标准化,打造强势产业。县委、县政府把坚持标准化生产作为富民强县的着力点,利用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示范体系全面推广无公害化生产规程,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建立起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有力促进了粮食、蔬菜、茶叶、藠头油脂等各类农产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转变。目前,“长康”、“福湘”、“义丰祥”等三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兰岭茶叶、华鑫牌甜酸藠头、兴科牌大米、康田牌大米等4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兰岭牌茶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及德国BCS有机茶认证;福湘木业生产的福湘板材成功竞标世博会中国馆装饰专用板材。全县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60多万亩,樟树港辣椒、南湖土菜、杨林寨蘑菇在长株潭地区几乎无人不晓。
坚持生态化,建设绿色家园。为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发展、良性循环,我县坚持走“生态致富”的路子,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畜牧、稻草、秸秆等资源,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以沼气新能源建设开发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建设,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等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家居清洁、农业生产无公害的生态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赢。截止目前,我县已建成沼气池 余座,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农作物面积达 万余亩,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随着生态优势的日益凸显,春赏花、夏避暑、秋品蟹、冬摘菜,以“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为特色的湘阴生态旅游不断升温,凯佳生态科技园、鹤龙湖荷花公园、左公水乡等休闲农庄已成为长株潭市民假日休闲的最佳旅游点。
坚持产业化,拉长增收链条。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我县运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通过建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专业市场等措施和办法,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围绕长株潭的“米袋子”、“菜篮子”,先后培植了长康实业、洞庭生物等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蔬菜配送加工、粮食酿造、豫薯加工、禽畜养殖加工和板材加工等龙头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全县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3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28.9亿元,每年带动12万农户,实现收入近1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