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font face="Verdana">□ 成琴之 姚瑶 《湘阴周刊》</font></p>
<p> </p><font face="Verdana">
<p> 日前,记者采访了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智贤。他说,我县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滨湖示范区建设机遇,围绕“ 开南大门、对接长株潭、建设新湘阴”,突出“两带、三港、四区、五基地”建设,加快融城对接步伐,努力把湘阴建设成长沙北部卫星城和现代滨湖生态宜居城市。</p>
<p> </p>
<p> 刘智贤说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规划对我县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到“十二五”末,我县主要经济指标中GDP要达到380亿,财政收入要突破22个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要达到850个亿。</p>
<p> </p>
<p> “十二五”规划中突出了“两型”社会建设、民生、生态和环境保护、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支撑和规划协调。刘智贤告诉记者,“十二五”规划始终贯穿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围绕人民的民生思想。就学、就业、就医、居住、社保、生活水平保障成为“十二五”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另外,规划第一次提出保护青山绿水与对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治理;第一次提出生态功能保护面积和重要水源涵养区的保护。明确提出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三高企业落户湘阴。</p>
<p> </p>
<p> “十二五”时期是湘阴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滨湖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刘智贤说,我县将主动对接长株潭,主动融入长沙,按照“6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要求,打造岳阳经济次中心、岳阳制造次中心、岳阳消费次中心,省会长沙北部卫星城,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为使这一目标尽快实现,政府在编制规划时牢牢把握“两型”重点,做到基础设施全面对接长沙、产业全面承接长沙。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产业提升,未来五年,我县交通投入更大;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对水利的投资将达到192亿。</p>
<p><br/></p>
<p>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仍然是“十二五”的主要任务。刘智贤说,要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撑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资立项,找准争项争资突破口和切入点,着力申报争取一批能够拉动湘阴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尽快启动已基本落实的廉租房建设、城市垃圾处理场建设等投资项目的建设。努力争取湘江沿江风光带、湘阴湘江二桥、城际轻轨等两型社会建设项目。着力调整好经济结构,促进我县产业结构全面优化。注重发展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速未来现代化进程;重点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整体优势,推进工业化进程。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度假、休闲、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带动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p></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