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font face="Verdana">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1日在岳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p>
<p>一、“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br/> 在中共岳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努力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各个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br/> 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GDP跨上千亿台阶,达到1491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4.1%。财政总收入跨上百亿台阶,达到139.6亿元,年均增长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3亿元,年均增长19%。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0亿元,年均增长34.1%。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740亿元,年均增长19.4%。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总产稳定在320万吨左右,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全省第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6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85亿元和437.2亿元。我市被国家统计局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60个城市发展代表。<br/> 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2010年与2005年相比,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 10.2个百分点,达到69.1%。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提高2.9个百分点,达到9.4%。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提高9.6个百分点,达到84.2%。地方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15个百分点,达到76.6%。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1.6个百分点,达到43.9%。非公经济占GDP比重提高15.3个百分点,达到57.5%。城镇化率提高8.1个百分点,达到48.1%。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主要污染物总量累计减排6%。三次产业结构由 20:46.4:33.6调整为 13.3:53.6:33.1。<br/> 基础设施得到全方位改善。城镇建成区面积新增267平方公里,达到410.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新建改建15条主干道路,亮化美化200多条小街巷,建成文化艺术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续建洞庭湖风光带、环南湖旅游走廊。体育中心开工建设。建成19个新农村示范片、292个示范村。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5.6万处,加固堤防310公里,整治大小水库530座。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213公里,所有乡镇和88.6%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武广客运专线岳阳段及岳阳东站建成运营,荆岳长江大桥、汨罗江大桥和柳林江大桥竣工通车,随岳、岳长、岳常、通平、石华、临岳6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成投产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br/>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性步伐。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5年累计完成94家。成品油税费改革全面完成。城区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新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20家;城陵矶口岸开通海轮航道和“五定”班轮航线,城陵矶港成为海港,对台直航达成协议;成功举办奥运火炬传递、第二届湘商大会、湖南旅游节开幕式、“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君山十大爱情故事评选颁奖晚会;加强与6个国际友好城市交往,岳阳开放形象进一步提升。<br/> 社会建设实现整体性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248元和5926元,年均分别增长9.8%和10.7%。“两基”人口覆盖率100%,高中阶段教育进入普及期,职业教育跃居全省第一,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加快。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42个,实施自主创新引导和产学研专项166个,《石脑油催化重整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4%,5年补偿7.4亿元。改扩建175家乡镇卫生院,新建村卫生室1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6个。21.3万农村老人开始领取养老金。1.5万五保户集中供养。帮助1.1万户农村困难群众新建改建住房。58万人参加志愿服务行动,慈善募捐8900万元,建立爱心超市11家。投入4300万元,改善123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今天有客来》和《春雨》荣获“群星奖”金奖,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进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民体育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岳阳总分排名比上届前进6个名次。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全省先进,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扶助制度在全国率先试点。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统计、民族、宗教、对台、史志、档案、保密、气象、人防、烟草、邮电、盐业、老龄、残联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br/> 过去5年,我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一步,必将激励我们在科学发展与民本岳阳和谐崛起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br/> 回顾5年来的工作,我们特别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br/> (一)突出科学谋划。按照市委确定的民本岳阳“六大目标”和“九项工程”,从大处着手谋划岳阳大局发展。<br/> 一是在国家战略中谋划岳阳发展平台。抓住国家批准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成功争取678.5平方公里纳入核心区规划,建立湖南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被列为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云溪工业园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屈原管理区进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岳阳县。我市被国家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磁力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争取到这些牌子,就争取了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支持。<br/> 二是在发挥岳阳优势上谋划大项目大发展。发挥中央省属骨干企业优势,争取了炼化一体化、华能三期、岳纸40万吨等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民营企业机制活的优势,积极支持与资本市场对接,5年新增上市企业6家,3家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发挥通江达海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建成城陵矶新港,启动长江航道疏浚,形成大通关网络;发挥文化优势,建成岳阳楼新景区,争取了国家和省里支持建设屈子文化园。<br/> 三是在科学规划、优化布局上谋划长远发展。在完成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推进产业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完成中心城区155平方公里控详规划编制,实现了城市控详规划全覆盖。中心城区按照“东拓、西连、南延、北靠、中提”,调整产业布局,岳阳楼景区周边工业逐步实施“退二进三”,南湖风景区逐步退出工业、调整为以休闲旅游为主,发展北边沿江工业走廊。坚持“一核三圈”城镇梯级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和中心镇为节点、各乡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br/> (二)突出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市委“月月上项目、年年创大业”的要求,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5年引进内资项目1452个,到位资金615.7亿元;利用外资4.7亿美元。二是全力争取国家投资。5年争取国家和省里资金<br/>356.9亿元。荆岳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小墨山核电项目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调整规划。三是努力激活民间投资。拓<br/>宽领域,非禁即入,鼓励全民创业。5年民间投资1440亿元,年均增长44.6%。四是着力优化项目服务。连续开展“项目建设与项目服务年”和“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联手帮扶企业和产业发展升级行动,认真落实项目建设“五个工作环节”和“六个一”服务,努力营造规范、高效、透明的发展环境。五是用项目建设检验工作成效。每年召开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看典型、比成效、找差距;重奖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个人,激励各级各部门争投资、上项目。5年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大项目1161个,多年为之努力的一批重大项目得到落实,不仅实现了当前保增长,而且增强了发展后劲。<br/>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挥在岳的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大力呼吁洞庭湖综合治理,争取项目489个、投资48.1亿元。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全面完成洞庭湖周边102家造纸企业整治任务和57个湘江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建成10个污水处理厂,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4家,关停“十五小”污染企业97家,启动环南湖截污管网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3%。综合整治农村土地1.6万公顷。君山区被授予“中国野生荷花之乡”。二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优化金融生态环境。2007年启动金融生态区建设,打击恶意逃废债务和非法集资行为,积极开展金融诉讼案件集中执行活动,我市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深化银企合作,建立完善7大投融资平台,创办平江汇丰、华容鸿基村镇银行等5家新型金融机构。全市保险公司发展到32家。三是按照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提升人文生态环境。大张旗鼓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五创提质”行动,城区更加整洁、有序、秀美。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禁毒禁赌、扫黄打非和打击传销等专项行动,治安民调年年进位,2010年综治考评全省排名第一。开展大接访,有效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和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健全应急预防体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br/></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