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013|回复: 10

房价不可能降的真实原因,速来围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9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

   昨晚,和一个开典当行的同学喝酒。

  我问同学,“你买了多少套房子,多少间铺面?”

  “房子22套,铺面12间。”同学炫耀似的答道。

  “那你花了多少钱呢?”同学虽然是千万级的富翁,但他也不至于能把千万多的钱压在固定资产上吧!我心中默算了一下,非常怀疑!

  “现在买房子,傻瓜才掏钱!亏你还是个生意人!”同学鄙视的看着我。

  同学的话,简直令我震耳欲聋,使我目瞪口呆。我连忙虚心请教。于是,同学就对我说出一番匪夷所思、惊世骇俗的话来......以下,都是我同学的话,虽然词句有些出入,但基本语意我还是转述清楚了的。
  
  一、买房不掏钱,你是怎么操作的?

  同学的话——
  你知道,我的典当生意完全是靠钱生钱。第一次买房时,虽然我有能力一次性付清全款,但我还是不愿意那么多的现金被房子压死。那时,正流行“零首付”,于是,我一分钱没花,贷款18万买了房(贷款期限为一年)。

  一年期满,要还房款和利息了。也不知道是我幸运呢?还是我倒霉!那时,我的资金被一笔业务占用了。为了业务,我不仅还不起房款不说,还得另外新增贷款。迫不得已,我找老关系——银行的信贷部经理沟兑。当我吞吞吐吐的把“延期还房款并另外新增贷款”的要求说出来后,没想到,信贷经理却诡秘的一笑,非常爽快的答应了。

  信贷经理给我出的主意很简单:让我老婆,以两倍的价格,贷款买我的房子,贷款期限也是一年。
  “两倍的贷款,那就是两倍的利息啊!你这不是变着法的剥削我吗?”我还没有反应过来。
  “如果到时,你不还款呢?”信贷经理很镇定。
  “啊......”
  “被银行收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除去税费后,我还凭空白得了17万。不,这17万我可不能一个人得,我至少要分给他5万。”很快,我反应过来。于是,我对信贷经理会心的一笑......
  这,就是我第一次买房的经历。

  我后来的买房经历都与此类似,也就是:坚决的不掏一分钱,全部用银行的贷款买房子;然后,如果遇见不明真象的投资者(说是投资者,其实是傻帽)买房,那就高价卖给他。如果一直没有投资者买房,那就不断的把自己的房子加价转贷给自己,不断的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债。

  并且,我是开典当行的,与银行的关系是一般人无法比的。一般老百姓买房,大都选择20年按揭,而我买房从来都是只贷款一年,到期了才还本金和利息。这样操作,不用交月供。而贷款到期后,我只须做做“纸面文章”转贷款一下。实际上,我一分钱也不用掏。
  
  二、我不信,在实际生活中能有如此荒谬的事情。你讲的是“童话”吧!

  同学的话:兄弟!我是看你人对,才给你讲这些掏心窝的话。你怎么可以不相信我呢?你要怎样才能相信我呢?
  作者发言:你就给我讲点实际的例子吧!
  同学的话:你知道王二麻子是怎么发家的吗?
  作者发言:“那你说说。”王二麻子是我的另外一个同学,现在是开发房地产的亿万级富翁。
  同学的话——

  那我就说说。

  想当年,王二麻子那个落魄啊!就连他注册公司的注册资金,也是我临时拆借给他的。如今,别看王二麻子表面风光,他拿地的钱,是从银行贷款的;修房子的钱,是建筑商垫资的。总之,他就是一个完全的“空手道”。

  房子修好后,王二麻子在正式开盘前,通常要举行一个“内部认购会”。这个内部认购,其实就是王二麻子召集公司内部员工和一些象我这样的、相熟的炒房客(或者干脆是一些从招聘会上收集的、众多的、应聘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以这些人的名义来买房子,全部用银行贷款来买。这,就是所谓的“开发商囤房”。

  并且,此次交易上报给银行的交易价,必须比实际的内部交易价提高30%。为什么?因为贷款买房要首付两成啊!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收回100万,那你就必须以130万的房价向银行贷款。这样,银行给你的钱就是:130万×0.8=104万;你实际装进口袋的钱就是:104万—4万(给相关银行人员的“好处费”)=100万。

  就这样,通过开盘前的内部认购,王二麻子其实已经成功的全部收回了投资,把所有的风险转给了银行。到这时,王二麻子才会开始打广告卖房子,并归还“买地的银行贷款”和“修房子的建筑商垫资”。
  
  作者发言:后面又怎么操作呢?

  同学的话——

  你怎么那样笨啊!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能想到,后面的操作方法,其实与我炒房的方法是一样的,也就是:“如果遇见不明真象的投资者(说是投资者,其实是傻帽)买房,那就高价卖给他;如果一直没有投资者买房,那就不断的把自己的房子加价转贷给自己,不断的用银行的钱来还银行的债。”

  不过,由于已经收回了按揭贷款的首付款,所以后面的操作并不需要每一次都加价30%,只需按着楼市房价本来的上涨幅度加价就可以了(即每年上涨14%左右)。

  什么?万一房价上涨幅度不足于支付贷款利息怎么办?笑话,你什么时候看见过中国楼市的房价上涨幅度低于当年的贷款利息了?

  明白了吧!这,就是中国楼市的房价只能上涨不能下跌;并且,房价的上涨幅度还不能低于当年贷款利息的真正原因!!

  想想就觉得可笑,居然有学者说,“建筑成本和地价的不断上涨,是房价飞涨的原因。”这简直是扯蛋! 其实,“金融成本”才是房价构成的大头,至少要占目前房价的50%。

  以上海倒塌的莲花河畔景苑为例。网上公布,其楼面价格不到604元/平方米,建筑成本也不到1300元/平方米(其实,网上公布的建筑成本并不准确。市法院电梯公寓的建筑质量总该比它好吧,建筑成本也没有超过1000元/平方米)这么便宜的房子,开发商为什么非得要把它卖到14000元/平方米呢?卖低一点、少赚一点不行吗?答案是不行的。原因很简单,“金融游戏”是有成本的,每这样操作一次,房子就必须加价一次。只有不断的加价,上述操作才有生存的空间。所以,莲花河畔景苑前年卖7000元/平方米,去年卖10000元/平方米,今年就得非要卖14000元/平方米。俗话说“豆腐盘成了肉价钱”。这,就是“金融游戏”的代价!

  有句话道出了目前中国楼市的实情,“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商品房是卖给银行的,不是卖给老百姓的。”

  老同学,请你想一想,现在的楼市,房价明明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老百姓的实际购买能力(也就意味着房子永远卖不出去),为什么房价还会不断的上涨呢?并且,还要“量、价齐涨”呢?原因何在?正在于此!

  
  三、你讲的,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不能代表中国楼市的整体形势。

  同学的话——

  老同学,你太孤陋寡闻了吧。请看:

  李树彪案:1999年9月8日到2004年1月15日,湖南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主任李树彪骗取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共计44笔,涉案金额1.2亿元。

  康明案:2000年前后,河南郑州康明置业有限公司通过东明花园414套房源,在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进行重复抵押贷款共690多套,至少套取银行资金2亿元。

  姚康达案:从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姚康达”一人发放房贷7141万元,用于炒作128套住房。

  森豪虚假按揭案:从1997年年至2002年上半年,北京市华运达房地产开发公司以森豪公寓、太利花园为幌子,采取假按揭的方式,向中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银行中关村支行、北京银行展览路支行三家银行骗贷共计16.2亿元。(请看《京城最大假按揭骗贷案震醒房市》

  建行广州分行案:2002年,审计署抽查建设银行广州地区八家支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发现10亿元虚假按揭。仅广东省汕尾市公共安全专家局某副局长一人,即骗取建行广州市芳村支行按揭贷款3793万元。

  曲沪平案:200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在已发放贷款中,发现亿元个人房产按揭贷款存在抵押不实,贷款代理人为“曲沪平”。其后更查出与曲相关的房贷高达91笔,涉及金额4亿元左右。银行不得不委托房屋中介公司出售抵押房产,以回收问题贷款。

  同泰案:2006年,北京同泰房地产公司涉嫌利用87份假业主所签购房合同,从银行骗贷6700万元。

  成都虚构房产骗贷案:2005年至2008年期间,犯罪嫌疑人唐某勾结成都市房管局工作人员以虚构房产的方式办理房产证进行骗贷。现已发现的涉案房产证已超过一百多套,涉及金额近二千万元!而且事态还在进一步发展中。

  另外,今年银监会三令五申的明确要求,“贷款发放必须用于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防止信贷资金流入楼市”。然而,40000亿资金依然流入楼市......

  老同学,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多的这类事情呢?为什么全国的银行都明知道是假按揭也要把钱贷给地产商呢?难道银行的官员们都是傻子吗?

  其实,银行的官员们一点都不傻。

  原因在于,银行内部人员与开发商其实是狼狈为奸的同伙。参与这项操作的某些银行内部人员决不是希望通过购房者支付贷款利息为银行赚钱,坦白地说,他们是在参与分赃——他们与开发商一起盗取不义之财,将风险转嫁给国家银行,而买单的是真实的购房者。一旦真实的购房者无法买下这个巨单,银行就出现危机。 

  这时候,买单的就是全国人民了,国家必须银行注资,消除烂帐。国家的钱哪里来?印钞票!结果是什么?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老百性的钱不值钱了,或者说老百姓的钱被抢了,被谁抢了?被国家抢去堵漏了,堵开发商和银行增加这些蛀出来的大洞。这个洞如此之大,堵住了也是一个丑陋的疤,而疼的永远是百姓。

  所以我会说——房地产业已经成为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团结起来瓜分国家金钱(其实是老百姓的存款)的道具。
  
  违规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银行官员们不怕啊!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我就没有了责任。即使按揭贷款是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况且银行有国家这个后台,就是亏了也不怕,反正银行的官员们现在挣了钱就行。至于银行以后不行了,自然有国家来管,况且那是下届银行官员的事情。难怪中国银行的坏账率居然在40%以上!原来,在中国,最大的腐败在银行!!

  
  四、我依然认为,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如果你讲的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还没有开发商被收楼呢?

  同学的话——

  原因有许多,简单的有:

  1、你不关心房地产界的新闻。比如“曲沪平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陆家嘴支行就收了楼,不得不成为了“房东”;

  2、由于开发商在银行内部的同伙,掩护工作做的好的缘故,案子没暴露。

    掩护工作怎么做?很简单——只要一接近债务偿还期,开发商就会和“银行内部的同伙”们一起,把房子又一次加价卖给(转按揭)其它的“身份证复印件”(其实,房子依然在开发商手里)。这样操作,开发商永远不会被收楼。

  虽然这样操作,房价会不断的上涨,并很快的远远超过老百姓的实际承受能力(也就意味着房子永远卖不出去)。但是,这样的操作,如果只从官样程序上来看、只从表面的纸上手续来看的话,它是永远合法的。这就是银行官员们敢于给开发商打掩护的原因——因为以目前的银行制度来说,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银行的官员就没有了责任。

  
  五、你的意思是,目前的银行贷款制度有着严重的漏洞?

  同学的话——

  当然!

  我能不花钱的买那么多的房子和铺面,甚至还靠房子从银行套出那么多的周转资金做生意,这一切,全都得感谢银行的制度漏洞啊!银行的贷款制度,真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制度”啊!

  作为一个典当行的老板,以同行的眼光来看,我认为银行贷款的制度漏洞有:

  1、抵押物价值的评定方法有缺陷。

  比如,明明开发商拿地只用了5000万,他却可以用这块地抵押贷款1个亿;比如,开发商修楼修到盖顶,明明只用了7000万(含地钱),他却可以用这个楼抵押贷款2个亿。

  如果,按照我们典当行的规矩来办,事情又会怎样呢?

  当开发商用这块地抵押贷款时,我会亲自去核实:开发商拿这块地,是否真的给了政府5000万。并且,如果这个情况属实,他也最多只能贷款4000万。因为我要预提风险基金啊!

  当开发商用这个楼抵押贷款时,我也会亲自去核实:开发商修这个楼,是否真的花了2000万(只算建筑成本,不含地)。我会按照各种人工、各种建筑材料的最低价来核算这个楼的建筑成本。并且,如果开发商修这个楼的确花了2000万,他也最多只能贷款7000万×0.8=5600万(连地一起抵押)。

  最后,当购房者按揭贷款时,我绝对不可能按照“购房合同交易价”来发放贷款,购房者最多能获得的贷款金额是:7000万×0.8×购房面积/此楼总面积。

  举个例子:有个卖衣服的商人因为生意周转,需要以衣服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你说说,银行是该“按照衣服出厂价的8折”给他贷款呢?还是该“按照衣服零售价的8折”给他贷款。

  作者发言:当然该按出厂价算。如果按照零售价算的话,卖衣服的商人干脆不用开店了,他直接把衣服卖给银行赚钱更快!恩,我明白了,怪不得在中国会出现“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商品房是卖给银行的,不是卖给老百姓的”这样的奇闻!!!

  同学的话:是啊!抵押房的价值,不能由客户之间的交易来决定啊!!

  2、责任追究方法有缺陷

  “只要表面的纸上手续完备了,银行官员就没有了责任。”这怎么可以呢?在我的典当行,我可不管你的纸上手续是否已经完备,只要是你负责的业务出了问题,嘿嘿!我就找你算帐!!!

  另外,让国家损失16.2亿的森豪虚假按揭案暴露后,相关的银行官员居然没有被追究责任,这怎么可以呢?嘿嘿!如果这样的事是发生在我的典当行,不要说让他家破人亡,我至少会让他和他的亲戚倾家荡产!!!
  
  作者发言:是啊!发生金融案件后,居然不追究相关银行官员的责任。换成是我,我也觉得“打马虎”比尽忠职守更合算!!!怪不得中国的金融案件层出不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你说到这儿,就连我这么笨的人也知道了应该如何理顺楼市——只要严格金融制度,让炒房的人不能获得投机的资金,楼市的泡沫自然的就会散去!!

  同学的话——

  你终于聪明了一回。可惜!!!

发表于 2011-1-29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新国八条还是有点用,湘阴的房产商都急了!

发表于 2011-1-29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一直吹在2011-1-29 16:37:00的发言:
骗取按揭是有的,但那种不花一分钱买几十套房子纯粹是说笑话

 

其实人民银行把资产一查就知道的

不可能批得到那么多次贷款的

 

发表于 2011-1-29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骗取按揭是有的,但那种不花一分钱买几十套房子纯粹是说笑话
发表于 2011-1-30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价会跌的机率只有一种可能性-------GCD倒台。
发表于 2011-1-31 0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包行情展开了

QUOTE:
以下是引用时代风在2011-1-30 10:39:00的发言:
房价会跌的机率只有一种可能性-------GCD倒台。

呵呵  兵哥哥都在说这个话了  可见 。。。。

发表于 2011-1-31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楼价跌幅将由国际粮价涨幅决定fficeffice" />

  这一次,是楼市火锅锅盖被盖起来了。

  上一周,2010年初以来的第三轮房地产调控雷霆出击,组合拳迅猛,让楼价强行反攻,没能得意几天的房地产商和投机者措手不及。

  提高购房成本、限购、房产税,此三管齐下,如果执行到位,实际已经通过行政限制和利率税收价格基本封杀了楼市的投资(投机)需求。即楼市价格继续上涨的锅盖被盖紧了。与此同时,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则试图通过增加廉租房的供给,对楼市火锅进行釜底抽薪。

  这一套组合拳出手后,相信盖锅盖将直接见效。楼市成交量将大降,随着CPI可能继续上涨推动进一步加息,房产持有成本将不断增大,那些拥有多套投资房的人将承受不住压力,要抛售减压,一旦出现恐慌性抛售,保守估计,房价也要出现30%左右的回调。

  新国八条和房产税的本意是抑制房地产投机,如果调控出现成效,持有成本锐增,而房价较大幅度回调,那么过去10年,中国大都市涌现的不少亿万、千万的房产富翁将会被打回原形。

  诚然,对于地方政府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笔者却不乐观,因为一旦出现楼价下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将锐减,在地方政府开支不断膨胀的情况下,指望他们拿出更多的钱来进行住房保障,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除了极少数执政能力强的城市之外,预计2011年所谓加大保障房力度仍是纸上谈兵。

  在新国八条和房产税出台后,2011年房价下跌是肯定的,那么接下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会跌多少?

  令人遗憾的是,房价会跌多少,主要并不是由中国人控制的,房价会跌多少,关键看CPI(决定加息的重要因素);而CPI主要由农产品价格决定;而农产品价格主要由美国或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和华尔街的金融寡头决定。尽管农产品在2011年已经涨势疯狂,但是国际投行最近仍然唱高农产品,同时大力推高石油价格——化肥等主要农资品都是从石油中生产的。

  即未来我们很可能看到农产品价格继续喷发的场景。其逻辑是这样的:异常气候和自然灾害(比如现在中国北方大旱)——国际投行推高石油价格——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中国农产品出现刚性缺口——国际游资疯狂炒作——农产品价格继续飙升——中国CPI上涨到10%以上,房贷利率提高到12%以上——更多中国炒楼套牢者支付不起利息——由开始少量不得不抛售房价下跌,但很难卖掉——大量恐慌性抛售,房价大跌。

  由此得出结论,中国房价下跌的幅度,是由石油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所决定的。

  此外,决定中国楼价下跌幅度,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一、中国货币紧缩的力度,从现在的各种信息来看,紧缩不会在短期内逆转。最近,央行行长周小川还表示,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在高位,但未来还是会使用这一工具以及央票的发行来对冲流动性。二、国际热钱是否决定大规模撤离中国。

  总体而言,对于未来的中国房价,本人不乐观。那些仍然持有大量投资房的人将会有大麻烦,楼市与股票不同,它的交易成本非常高,在涨的时候好卖,跌的时候想出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当然,少数勇敢的人可以壮士断腕,但多数会像已被盖上锅盖里的青蛙,在不断加温中,已经失去了出逃的力量。

  同样麻烦的还有持有大量土地,但现金流差的房产商,未来一两年它们有可能遇到比2008年更严峻的挑战。受楼市连累,股市很难乐观。

  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其程度将不亚于2008年,人民币不断升值、高资源价格、高农产品价格、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等,不断提高中国制造刚性成本;而超高存款准备金率、高利率、房价下跌、股价下跌等等将使流动性变得稀缺。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如果仍然盈利,那必须具备超凡的能力。

发表于 2011-1-31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产税等待全国实施 专家称未来存量房必然征税

  房产税实施3日以来,上海等楼市出现冷清局面。而从上海、重庆改革试点方案看,房产税主要对增量住房征收,对存量住房触及较少。

  不过,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当房产税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后,存量房是必然计入征税范围的。

  未来存量房必然计入征税范围

  以上海为例,目前存量房在上海房产税方案中的计入方式是,如果本市居民新购二套房,新购住房要和存量房合并计算,超过人均60平方米的话,则对超过标准部分征收房产税。

  记者昨日电话采访了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二者都是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在房产税事宜上推荐的专家。其中,张泓铭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国家建设部专家委员会成员,从事房地产市场研究三十余年,多次参加上海房产税政策研讨。

  两位专家都对记者表示,如果单纯对增量房而不对存量房征收房产税,显然是不公平的。但他们也表示,目前上海作为试点,在试验阶段主要采取针对增量房征税的举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对社会的震动面小一点,阻力也会小一些。不过,张泓铭表示,一旦房产税正式全面实施,一定包括现在房屋数量已经超标的人群。

  张泓铭对本报记者表示,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加以判断,现在住房已经超标的人群,即便是以后不新购住房,也是要缴纳房产税的。

  一旦存量房也纳入房产税征收范围,是否依然会依据人均60平方米的现有杠杠来确定纳税?张泓铭称,目前确定的人均60平方米的标准,是经过反复研究比较的数据,因此未来即使有变动,也应该是与之相仿的数据。“比如55平方米或者65平方米,但是应该是跟60平方米差不多的数据。”

  而尹伯成则对记者表示,现在先征收增量,而不征收存量,是因为有一些技术难题还没有解决,而且阻力会很大。他也强调,如果房产税全面铺开的话,存量总是要计入的。“但这需要全国人大立法来解决。上海在试点阶段计入存量,这一点可能性不大。”

  那么未来多久之后房产税会针对存量房开征,尹伯成表示:“不一定几年,因为不知道房产税何时会全面铺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27日晚间就房产税改革试点答记者问时表示,试点开始后,将总结试点经验,适时研究提出逐步在全国推开的改革方案。条件成熟时,再统筹考虑对基本需求居住面积免税等因素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个人拥有的住房征收房产税。

  新华社文章称,有专家预计,短期内会有一批城市陆续加入房产税试点行列,各地方将陆续有政策跟进,掀起新一轮税制改革。

  对于上海是否会将存量房计入征税范围以及何时计入,记者昨日致电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但该局办公室有关人员并未给出明确答案,而是说以现有文件的说法为准。

  此前新华社在一篇《聚焦房产税改革“破冰”》的文章中也指出,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房产税的实践看,房产税是对个人拥有的住房普遍征收,无论是增量和存量住房都在纳税范围之内。

  全国版方案是什么?

  一旦全国其他地方跟进,房产税方案会是什么样子?

  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通过微博明确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没有任何负责人说过“一线城市房产税或向上海看齐”的话。

  此前一天,有报道说“住建部官员称一线城市房产税或向上海看齐”。

  陈淮表示:“房产税下一步走向,一定是只能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政府权威部门发布,绝不会由任何研究机构或学者‘透露’。”

  陈淮还表示,解析房产税不能仅拿渝沪方案说事,既然是试点,就带有完善摸索的含义。还是多立足国情、规律去认识才更有意义。

  尹伯成则认为,此次上海、重庆两地试点的办法不相同,也可能预示房产税将来在全国推开时,国家只做一些原则性规定,而赋予各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实施权限。

  不过,即使是已经出台了方案的上海,房产税的版本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目前上海版本的房产税方案中,还是有一些不太明确的地方,比如,在上海房产税方案中,对于新购的首套住房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面积限定,而这一点是不是会鼓励购房者一步到位购买大户型?

  张泓铭表示,自己推测会有一个细则出来对房产税的征收条件做进一步的细化。张泓铭解释称,27日晚间出台的《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是一个基本政策,里面只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具体如何做还需要有一个细则。“比如关于新增首套房屋的购买,我个人想法,会与人均60平方米联系起来。”张泓铭说,预计之后出台的细则对很多种情况,比如征税时是3个人,但突然减少了一个人的人口变动情况,都会有详细的展开说明。

发表于 2011-1-31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能违背价值规律,
崩盘是必然的,
历史上、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楼市不是以崩盘而告终的
发表于 2011-1-31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上广深的房子可以随便涨,因为永远有想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想去那里安家,但泡沫也是一定要破的,只是不知道最后接盘后倒霉的会是谁!

 

湘阴的房子也可以涨,也可以随便炒,只是,你们囤在手上的房子,真的会指望湘阴的几个穷老百姓能接盘?没有人去接盘的房子,你们真的想每年租三千,租上二百年去把利息钱租回来???

 

话说回来,还有资格买房的能买得起房的湘阴人,也要有点血性,你们又不是没房子,这么急着给开发商解套干什么?有钱了,要记得广行善事!

 

这几天丰田对中国人的歧视和污辱很厉害,可是我们还有很多有钱的没血性的中国人去买丰田车,自己一点原则和尊严都没有,怪不得小日本就喜欢欺压中国人,买丰田车的中国人,你们对得起中国人三个字吗!在湘阴高价接盘的湘阴人,你们对得起湘阴人三个字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