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昨日获悉,国防科技大学历经30年攻关,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核心技术。昨日在北京市启动建设的8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线路中,S1线西段工程(西起门头沟石门营站,东至石景山区苹果园站)将采用该项技术,建设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悬浮交通运营示范线,这表明我国将拥有第一条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交通线和世界上第二条中低速磁浮运营线。
<p>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防科大常文森教授率领课题组围绕磁浮交通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展了长达30年的自主创新,相继突破了悬浮导向控制、转向架、总体设计与系统集成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1999年,国防科大与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双方联合国内17家科研单位与企业协作攻关,研制成功试验样车、工程化样车、实用型列车,建设了中试试验线和试验示范线,实现了关键装备的全部国产化,形成了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工程化能力。2010年3月,该项目通过由5名院士和7名权威专家的审核验收,专家组认为,我国已掌握了中低速磁浮交通的系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p>
<p> 记者近日在北京控股集团唐山试验基地看到,中低速磁浮交通试验示范线长1.5公里,轨距宽2米,两辆编组的磁浮列车运行最高时速可达105公里。乘坐磁浮列车几乎感觉不到噪声,运行十分平稳。</p>
<p> 国防科大磁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杰教授告诉记者,磁浮列车车宽3米,车长14米,最大有效承载能力达到了15吨,已累计运行了6万公里,车辆、轨道及相关装备完全达到了运营线要求。</p>
<p> 李杰教授说,磁浮列车车厢磁场与一般家电产生的磁场相当甚至更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每公里工程造价不超过3亿元,目前略高于轻轨,但远低于每公里6亿元以上的地铁造价。随着中低速磁浮交通的产业化发展,它的造价将与轻轨相当,特别适合城市轨道交通。</p>
<p> <strong>名词解释</strong></p>
<p> <strong>磁浮列车</strong></p>
<p> 磁浮列车是利用电磁力抵消地球引力,通过自动控制手段使车体与轨道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悬浮间隙约为1厘米),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运行。与普通轮轨列车相比,具有噪声低、振动小、无污染、爬坡能力强等特点,有着“零高度飞行器”的美誉。其研究和制造涉及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等众多学科,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p><!--PIPAD BEG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