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2家企业,近万个岗位,但还是有许多城乡劳动就业者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万余名求职者寻求就业机会,但仍有部分企业招不满人,甚至“空手而归”。究其原因,不是政府牵线搭桥不够,也不是企业留人无招,关键问题还在求职者自身技能、择业观念和择业准备上。在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也在设想,如果求职者都有一技之长或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更好一些,多吃苦、少挑剔,招聘会的结果或许会更加圆满呢?ffice ffice" />
ffice:smarttags" />2月28日,我县“春风行动”招聘周启动,来自远大集团、福湘木业等62家省内外企业入场招聘,向求职者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
乍暖还寒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求职者高涨的热情,一大早,应聘者络绎不绝地赶到县劳动局一楼。招聘周首日与招聘单位签定招工意向表的3900多人,其中仅远大集团就有1000多人。有许多省外企业却面临着招不满人甚至招不到人的尴尬局面。
一方面是求职者满意的工作难找,另一方面是省外企业即使加工钱,人也还是难招。供需不对口的现状,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很纠结。记者便发现这种情况相比往年更加突出。
普工类岗位占据榜首 省外单位招工有点难
春节刚过,长沙口口香实业有限公司的曾伟便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作为公司的人事经理,他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为公司招聘员工。在招聘会上,曾伟不停地向前来咨询的人介绍公司的各种优厚待遇。虽然打听的人多,但除普工外其他工种均有相关工作经验要求,所以能签约的人却很少。
厂址在广东省揭东县的易成陶瓷实业有限公司,今春计划在湘阴招聘200多名员工。为了招到合适的员工,他们今年工资比去年上涨了近200元,“3000元/月”的高薪工资也标明在招聘广告的显目处,就连普工都有1600元的保底工资。起初,他们以为很容易招满200人。但是,一天下来,却只有20人填写了招聘表。对此,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吴经理一脸无奈:“好多人都只想留在家乡上班,现在广东用人奇缺啊!”
与易成陶瓷公司几步之遥的远大集团前却是另一番场景——数百名求职者在三个展台前排起了长龙。“一个一个来,大家不要急。”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罗凯一边回答求职者的提问,一边还要维持着现场的秩序。
在江苏龙海建工集团四川分公司工程部工作了两年的盛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大学学历,这样的优势让他在招聘现场很抢手。可他却对远大科技集团情有独钟,他说:“我以前在工程部干过,所以这次也想找一份工程造价方面的工作。”和盛凯一样,今年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小罗和同学小姚也瞄准了远大集团的室内设计师职位。当记者问及是否还将简历投至同样招人的县内某装修公司时,两人都表示目前只考虑远大的招聘。“我相信远大能给我更好的发展空间。”看着排队的长龙,小罗目光坚定。
在人群中,记者还发现了一对找工“夫妻档”蒋宁和吴赛花。他俩商量后,将填好的招聘表格双双投向了远大科技集团。夫妻俩以前同在长沙打工。“在外地打工开销不小,一年下来所剩无几。更重要的是,孩子和老人没人照顾,心挂两头不踏实。”吴赛花与记者兴高采烈地谈起了她回乡找工作的愿望。他们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懂得放低要求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工作并不难找。“我们不要求工资多么高,但希望找份工作用人单位能买保险。”夫妻俩的求职期待简单实在。
据了解,今年远大集团在我县启动了远大可持续低碳科技园项目,700多个技术职位吸引了上千人前来投递求职简历。“工资高、福利好,对于个人以后的发展,公司还能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这些应该是吸引求职者的主要原因。当然,能在家门口就业这也是一个吸引大家的地方。”罗凯指着会场显目处摆放的“四分钟读懂远大”的宣传广告一脸自豪地说。
到上午12时止,远大集团已收到应征报名表千余张。而部分省外企业应招200人,但收到的报名表不到应招人数的10%。用人单位吸引人的招数除了提高工资待遇这一重要“法宝”外,在工资以外的细节上也煞费苦心。记者发现,在今年很多家用人单位的招聘启事中,以往常有的待遇“面议”、“从优”等含糊不清的字眼都被明码标价的数字取代。为了吸引应聘者,用人单位还把福利待遇写得十分详细,比如一家企业所列出的福利有发年终奖、过节费、给女职工免费体检、免费提供夫妻宿舍等。这家公司负责招聘的李经理说:“这是我们企业的人才战略,只有软环境好了,招人才有竞争优势。”
供求双方结构出现失衡 技校学生被提前“抢走”
“目前缺口最大的五种岗位是生产普工、保洁员、营业员、酒店服务员、保安,而前来应聘者多以财务、文秘、计算机等专业为主,供求结构出现了失衡。”县劳动就业局副局长陈宇负责本次招聘工作登记,他指出了部分企业招工难的奥秘。
从招聘会上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来看,岗位主要涉及纺织服装、商贸物流、财务销售、机械焊工、电子信息、餐饮服务等10多个行业。其中,需求量排在前几位的岗位为普工、技工、市场营销类,这些占到了总岗位总数的70%,而医药生物美容保健、电子通讯计算机等行业提供岗位同比大幅减少。
陈宇说,一些应聘者,特别是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不愿从事技工、普工、销售类等要求不高的一线工作,而他们所期望的管理层岗位却都是需要相应经验。因此,企业陷入招工、用工困境并不是因为人才数量缺少,而是“面临较为严重的供求矛盾”。
县电大校长张宇光也道出了招工难的另一大原因:本地技校大部分学生被外地企业出高薪提早下“订单”,“抢”走了大部分本地人才。今年县电大200多名、县一职专1000多名应届毕业生早被合作培训的企业预定。电大明年毕业的学生六成以上也被企业“指定录用”。
部门联动牵线搭桥 化解企业招工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就是改善民生。帮助求职者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缓解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的问题,这也将为我县‘十二五’快速发展助一把力。”出席招聘周活动启动仪式的县长黎作凤对活动的开展寄予了厚望。
据了解,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扶持创业促就业、加强培训促就业、搞好援助促就业,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几年来,先后开展了“万人免费培训工程”、“一湖四水上岸定居渔民培训”、“返乡青年农民工培训就业工程”、“女性培训暨就业招聘会”等活动,近五年共培训城乡劳动力4.98万人次,就业率超过90%。
对于困难人员就业,我县还建立了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实现就业援助制度化、常态化,累计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455人。仅2010年,全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1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500多人,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3600多人,扶持创业100多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
同时,县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除帮助返乡人员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外,还为他们提供就业政策和维权咨询等服务。今年1月5日起,县残联开展了以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就业援助月活动,共走访残疾人失业人员家庭190户,登记失业人员2360人,帮助85名残疾人实现再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