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valign="top">
<td class="font01" style="COLOR: #0205ff" align="middle"><strong>构建环洞庭湖经济圈</strong></td></tr>
<tr valign="top">
<td class="font02" style="COLOR: #827e7b" align="middle">部分在湘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解决管理分散、开发利用过度局面</td></tr></tbody></table> 湖南日报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徐蓉)洞庭湖分属湖南、湖北两省管辖,由于管理分散、体制不顺、开发利用过度,洞庭湖面临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今天,黄兰香、杨莉、李华等在湘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建议,呼吁构建环洞庭湖经济圈,促进湖区经济一体化,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实现洞庭湖由单一的环境治理到综合管理转变,做到资源开发与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洞庭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p> 建议认为,洞庭湖承担着调蓄长江和湖南湘、资、沅、澧“四水”洪水的重要任务,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持洞庭湖地区的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环洞庭湖地区以洞庭湖平原为主体,洞庭湖平原总面积18780平方公里,其中湖南省部分15200平方公里,辖岳阳、常德、益阳等19个县市以及屈原农场等15个国有农场;湖北省部分3580平方公里,辖松滋、公安、石首等县市。环洞庭湖区域,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产区和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目前,洞庭湖分属湖南、湖北两省管辖,被分割为东、西、南洞庭湖三块水面,给洞庭湖保护与治理加大了难度。 近年来,洞庭湖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恶化、水体污染、资源开发过度等现象时刻危及洞庭湖的安全。</p>
<p> 环洞庭湖地区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社会文化方面具有同源性,实施环洞庭湖经济圈战略既是树立统筹发展理念,又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洞庭湖资源的客观要求。构建环洞庭湖经济圈,促进湖区经济一体化,是实现洞庭湖区长治久安的现实要求,是环湖地区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改善民生问题的有力措施。有利于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要素来解决环湖地区同质化竞争、无序发展等问题,推进大交通、大水利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促进湖南湖北两省跨省合作、产业互补、经济互动,拉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把环洞庭湖区域打造成经济一体化合作发展的示范区和中部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p>
<p> 建议国家从四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将环洞庭湖经济圈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作为武汉和长株潭两个“两型社会”试验区经济发展的“联动区”;推动湖南、湖北两省建立协调各方的合作制度,形成有活力的合作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湖城市之间直达运输通畅能力,构建区域大交通网络;给予政策支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对湖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对改善湖区农(渔)民生产生活条件项目的支持力度,将洞庭湖综合治理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范围。</p>
<p> </p>
<p>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