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trong><font face="Verdana">加快推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font></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部分在湘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呼吁,强化保障措施</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开展体制机制创新</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徐蓉)长株潭试验区实施“两型社会”建设3年多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李焕然、姜玉泉、吴建平等在湘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呼吁:进一步加大对试验区的支持力度,建议从财税、环保、土地、资金、规划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强化保障措施,给予政策支持,加快推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 </p>
<p> 2007年12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3年多来,试验区先行先试,大力推进十大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国际视野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法治保障、创新节能减排推进机制、探索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环境治理、交通设施建设,积累了产业发展,环境保护、集约节约发展的经验,有力地推进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p>
<p> 建议认为,“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的战略目标,将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长株潭试验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基地,历史包袱重,环境压力大,产业正按照“两型”要求努力转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任务很重。同时,3年多来,试验区示范区建设中,借鉴了国内外成熟的“两型”技术和成果,这些“两型”技术与成果,需要在试验区乃至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font color="#ff0000">国家批准了长沙先导示范区、株洲云龙示范区等5个示范区和18个示范片,示范区(片)发展与保护、建设任务重;试验区不能摊大饼式的建造大城市,规划、建设组团式卫星城市是新型城市化的有效途径。</font>这些都需要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予以大力支持。</p>
<p> 建议提出,要加大统筹力度,设立高规格的组织机构,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建议在财税、土地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长株潭试验区在“十二五”期间的科学发展与生态保护压力很大,应设立“两型社会”建设专项引导资金,支持试验区生态保护区的生态补偿,并支持新能源、环保等“两型”技术、产品应用、推广;<font color="#ff0000">建议国家将长株潭城市群列入全国低碳城市试点</font>,开展以环境资源市场化体系建设为重点的“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区域性环境资源交易平台;<strong><font color="#ff0000">支持试验区5个示范区享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的政策,并将试验区“两型”卫星城的规划、建设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试点给予重点支持。</font></strong></p>
<p> </p>
<p><span class="article_copyright">[来源:湖南日报]</span></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