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N记者 邓丽娟 北京报道
人物小档案
伍继延,1964年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15岁考入湖南大学少年班,19岁毕业于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并留校工作,20岁入党,先后担任湖南大学团委宣传部长、教职工团委书记等职,24岁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研究生院,后赴新建立的海南省委工作,28岁下海经商。
在他人生的前30年里,一路走来光环耀眼,体制内的生活逻辑做出的答卷让领导师长们颇为欣慰;时近而立之年,他打算流放自己,立志为理想逐日天涯,于是有了今天他名片上的各种称谓:湖湘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重庆校友会副会长、重庆湖南商会创始会长……
为完成这次伍继延的专访,记者在他的母校清华大学约见了他。他一边领着记者阅读清华的各个典故文物,一边谈及他的个人经历。整个过程轻松愉悦,他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好为人师”的大家气韵和情怀,仿佛大手一挥一袭灯芯绒的唐装就彰显出岳麓书院的千年灵气……
海南:
把一个男孩变成男人——放飞理想
传统、稳重、真诚、理想主义是60后感情的主旋律,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既勇于尝试新鲜的东西,又常常恪守着一些规矩。伍继延也不例外,1986年,理工科出身的伍继延考入清华大学念文科,在社会科学系攻读研究生,人称“清华异类”,毕业后赴刚建省的海南省体制改革办公室工作。从“新三届”少年大学生到手捧“金饭碗”的国家公务员,用“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缸里”这句话来形容他恰到好处。
但一颗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年轻的心,很难忍受体制内的长期约束。伍继延说:“循规蹈矩过久了就会很迷茫,而我认为‘生命应该是不可复制的超越’。”改革开放提供了历史契机,在既是国家也是个人人生选择的关头,伍继延选择了下海经商,至今他还记得当年海南流浪歌手流行的一首歌,歌词的大意是: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谁愿意浪迹天涯,只因为要寻找自己的梦,只因为种子要发芽……
伍继延和豪情满怀的同伴们从北京出发,乘火车到广州,再换乘船来到了海南。“当我们早晨醒来,到甲板上,阳光灿烂,沙滩、椰树,还有新鲜的空气,感觉到自由真好。”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异乎寻常的南巡旋风席卷整个中国,不但在政治上造成了空前的震动,在经济也上形成了强烈的号召力。敏锐的人们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全国弥漫的都是发财致富的欲望和冲动,此刻28岁的伍继延处在“脑体”倒挂的时代,干扰与诱惑扑面而来,自信的内心面临的挑战就是要用金钱来证明能力。“我们不再更多讨论‘主义’,而是回到胡适当年的‘多解决问题,少谈些主义’。如何解决问题?我们意识到,要影响社会,必须要有一种物质性的现实的力量,而不只是一腔热血。”
伍继延和当时大批知识分子一样,选择了界于在朝为官和在野为民之间的第三条路——下海经商。他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本营业执照,企业经过两年的奋斗有了一定规模,于是自封为企业董事长,再到后来的董事局主席,用他的话说:“这段经历让自己成为独立的社会人,从社会学角度讲是完成了个人的社会化,将我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岂知这背后却是经历残酷的转型挣扎。90年代初法制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就是马克思眼里的资本家原始积累时赤裸裸的羊吃人的人性邪恶充分暴露的年代,作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知识分子,突然要接受这些,心理落差自然很大,自信心受到摧残,需要放下身段去承载,只有这样或许能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对整个中国的影响是彻底的,那么,深受80年代理想主义和启蒙主义思潮影响的那一代人转变得始终不那么彻底。成为商人,拥有财富是他们的理想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理想。1994年,中国经济全面过热,全国掀起了宏观调控风暴,海南热潮渐退。就在这一年,伍继延离开海南,开始第二次自我流放,这一次的目的地是美国。“我去美国留学的目的,是想了解世界。我自己觉得对中国的了解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但我还不知道世界什么样子。”那一段时间,他写了一本书,叫《逐日天涯》。两年后又回到了国内,当然,后来他还经常在美国或别的国家之间进行短暂的自我流放,说是体验全球化的生活。
重庆:
心怀天下经营湘商——流放者归来
在海南的经历直接成为他在重庆发展的经验,一切显得驾轻就熟,胸有成竹。1998年,伍继延的公司在重庆投资建设北部新城第一条五黄路,54米的宽度使它成为重庆市区最宽的马路,并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央居住区。“这在重庆楼市中也许存在着某些范本意义”伍继延自豪地说。
2002年是伍继延经商十年的一个整轮。或许是成年时期浸染着岳麓书院“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文化精神,让他深深的感悟到时局中市场经济发展已不可逆转,中国经济的发展已不再需要一只有形的手来推动。他决定转变,转到做一些既能推动社会进步又符合自己事业发展的事情上来: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将房地产等产业投资转移到文化媒体产业领域,另一方面将个人兴趣更多转到各种NGO上来,参与更多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活动,让自己的一些思考在和同伴们共同创造的平台上接受实践的检验。
2002年底,伍继延牵头在重庆开始筹建注册重庆湖南商会。他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一大批民营企业兴旺发达起来,很多人都感觉有种脱节,没人管,没人理,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不方便。也就是说,政府的管制和市场发展存在脱节,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很困惑,中央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商会既不是政府这样的政治组织,也不是企业这样的市场组织,它是处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社会组织。”他在创会之初就明确了会务公开、管理规范、制度民主的办会宗旨,在商会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上作出了有益探索,并于2006年4月发起组织了“首届全国湖南商会协作联谊座谈会”,开始主动对接湖南政府主管部门和各兄弟商会,共同推进湖南异地商会的建设。代表湖南省政府主管异地商会的湖南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敏锐地发现湖南异地商会对湖南经济建设和区域协作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全国湖南异地商会的组建工作,并于2007年1月10日组织召开“首届湖南异地商会会长年会”。这一年,中国首届湘商大会吸引了11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7个省区市67家异地商会、市州代表及嘉宾共2600多人,合同引资442亿余元。
说伍继延是“六八式”人物中很有思想光芒的社会活动家并不过分,他秉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容并蓄、实事求是”的湖湘文化优良传统,着力打造湘商品牌,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湖南。2009年,伍继延怀揣湘商文化,踏上向天下散播之路。在孔子的故乡,他这样告诉孔子的老乡:湘商最重要的资本是湖湘文化,湖湘文化从来就是一种天下的文化,就像历史上的湘军在完成保卫家乡的任务后转型为天下的湘军,在努力发展湖南人经济和推动湖湘文化第三次崛起的同时,湘商自觉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开始主动融入华商,成为经营天下的“天下湘商”。2010年5月,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应时召开,他直接飞往福建,交流起“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比较,感受到一种文明的辽阔。2010年9月3日,中国国际商会等单位联合主办2010新晋商联盟大会暨国际商协会高层峰会。伍继延以湘商文化开创者的民间身份、湖南工商联常委的官方标签参会。他后来这样回忆演讲感受:作为新兴商帮湘商的代表,和中国历史上实力最强大、影响最深远的晋商的传承者新晋商,共同探讨商帮文化和商帮建设,共同谋划发展华商经济和复兴中华民族,不由得不让人感慨万千!
从2007年首届湘商大会以来,湘商在全国商帮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伍继延将湘商文化装在大脑里,携带湘楚之风骨“周游列省”,传播他的研究、发现、理念、价值观。这种影响方式,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没有文化的商会是愚蠢的商会,这样的商会是没有前途的”他被媒体引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叫“民间商会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老板”!
伍自称“曾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而现在“是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在清华大学沉淀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深厚学养,教他以行载道,去实践他“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与信仰。其对湖湘文化的革新与引导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华商文化、华商力量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正面的、积极性作用。湘商品牌“从无到有”,在湖南人的激烈争议中扶摇直上,2009年更被列入新十大商帮。2009年9月28日上午,天下华商齐聚韶山,参加活动的有传统的晋徽浙粤赣商、新兴的苏沪京鲁闽商、后起的湘商以及港澳台商。伍继延在现场发表了《湘商韶山倡议书》,提出:“为继承领袖创业精神,弘扬中华商道文化,应对世界风云变幻,共谋民族伟大复兴”他倡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大地各大商帮,走向新的融合。中华商帮的新使命是创造和谐天下!
伍继延:要做平凡的伟大
年近半辈的伍继延,虽然依然有着年轻时狮子般的激情,但更多的是大象般的沉稳,环顾四周,他说:“滚滚‘红尘’中,我们这代人除了经商的之外,有的坚持了自己传统的学术理想,取得出色的成就;有的继续呆在体制中当官为民服务,有很多做得好的,但也有捞权谋私的腐败分子。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想的比说的多,说的比做的多,做的比做成的多得多,缺乏价值观上一以贯之的坚守,总在不停地变。或许是因为在懂事的年龄恰逢文革,锻炼出不害怕改变的胆气。”“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以有涯追无涯,殆矣。”伍继延引出庄子的《秋水篇》,又说自己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想来这是他奋斗不息思考不止的渊源。
这不禁令记者回想起,橘子洲头伍约上几位好友,踏着“鱼米之乡”的诗意清风,书生意气坐而论道,激动处甩一头长发,挥斥方遒快意人生;或是带上一班学生登上岳麓灵山“坐爱枫林晚”,启发学生“为什么是毛泽东改变了中国?第一个原因就是他深受宋明理学这种中国正统文化的影响,第二个他实际上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还有第三个因素就是他到湖南读书,他的老师杨昌济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给他带来了好多新的思想。到北京后认识了李大钊先生、陈独秀先生,最后服膺于马克思主义。他是把这三者融合在一起,才开创了这个新中国。”
有学生问伍继延:“莎士比亚说如果做不到极致就不算伟大,我们处在创业蓬勃而起的社会时代,我们是不是也必须做到极致才伟大?”伍回答说:“一个普通人的伟大应该就是人格完善、人际关系和谐,万物皆备于我的心态,如果是不和谐到极致,那只能是伟大和疯子之间的一步之遥,而我们要做平凡的伟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寻找适合自己前进的格言暗示和价值观。对于创业者而言,所有的路都是崎岖的,只要你走在路上,可能你走完了也不伟大。有时候善意的提醒就像一种麻醉剂,对于我而言已经习惯了崎岖的路,路上会有自己的考量。现在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想到的是今天会有什么困难的事情,睡觉的时候回想这一天有什么美好的事情。睁开眼就要面临挑战,挑战完成快乐的一天,进行下一个挑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老天赋予的使命,如果没有了挑战,就像被老天遗弃。只有这么一系列的历练,经过世俗中建功立业的冲动,经过儒家积极入世的教育和熏陶,又经过佛家遁入空门的诱惑,才能到达峰巅。那时才会看到山的背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才会在入世的烦恼和出世的冲动中找到平衡:‘用入世的情怀出世,用出世的心态入世。’”
如今问道伍继延过去的人生是否还有什么遗憾,他笑笑说:“现在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掌握好英语,没有读个博士,如果当年在国外买个‘克莱斯汀’大学的文凭,就觉得对不起我娘,对不起内心自信,我娘对我的期望并不是赚好多钱,而是希望我好好读书。”或许完美的人生就是一直存有遗憾,伍继延或许会选择继续这样的不完美人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19 7:11: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