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210|回复: 9

湘阴人的祖先到底来自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7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些年,湘阴农村有不少人家又开始“修族谱”了。翻开族谱一开,发现不少人家的祖先大都“始迁于江西省”。以前不准修族谱的时候,也常听一些湘阴老人说他们的祖先“来自江西”。  

 

   大部分湘阴居民的祖先是不是“来自江西”呢?带着这个疑问,有人去查看了一下《湘阴县志》。据《县志》记载,湘阴建县之前就有人居住,但人数很少。建县之后陆续有居民迁入。在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之前注籍的有114姓。这些姓氏中,少数是土著人,部分是汉代、三国时代、唐代、五代、宋代、元代和清代迁入,大部分则是“明代从江西省迁入”。这就印证了湘阴很多人都说自己的祖先“来自江西”的说法。但问题是,湘阴人这样说,周边的汩罗、益阳、沅江、望城、平江、岳阳、华容和长沙人也这样说;出差到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很多当地的老居民也这样说。 

 

     这样一来,我们不禁要问:古时候的江西省到底有多大、有多少人呢?南方各省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自称祖先“来自江西”的居民呢?  

再仔细读读几本族谱,可以发现一些“来自江西”的湘阴家族,其实还是来自中国北方。只不过是从北方南迁过程中,其家族在江西省居住过一段时间,有的甚至居住过几代人。

 

在中国古代,北方比南方开发得早。中国汉民族本来就发源于黄河流域。但南方比北方更安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北方地处亚洲中部,周边国家和民族较多,因而纷争也较多。比如说中原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战场。因此,一进入乱世,普通民众就只能远走他乡。

在中国近两千年历史上,较大的战乱时期有过好几次。而每一次战乱,基本上就是一次民族大迁移运动。比如说东汉之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三百几十年时间、北方一片混战,基本上是由匈奴、鲜卑、羯、羝、羌等少数民族当家,因而相当数目的汉人被迫南迁;唐之后的五代十国更是如此,当时的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中原地区,屠杀汉人,先后建立了很多国家,单沙陀族(也是匈奴族的一个分支)人就建立过后唐和后汉两个朝代,又有大批汉人被迫南迁;元未农民战争中,北方也是兵荒马乱,大批北方汉人又一次举家南迁。可以说,相对落后的南方主要就是这样被不断南迁的汉民族开发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现在居住在南方各省的汉人,其祖先大部分来自北方。

汉人南迁,最大的困难是过长江。在古代、在战争年代,从北方逃难而来的普通老百姓要顺利渡过长江是很不容易的。当时的统治者也不允许治下民众外逃。万里长江真是天堑呀。从四川地段不好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湖南地段也不好过,洞庭波涛连天,使人望而却步;江浙是富庶之地,可能防守也更加严密;相对而言,只有江西地段好过一点。因此,大批南迁的汉民就是从这里过的长江。

大批南迁的汉民首先到了江西。其实这里也不富足。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很多人又不得不再一次举家迁徙,其中一部分人就越过大庚岭到了广东省南雄地区。不久,这些人又开始迁移,一部分人继续南下到了两广,一部分人往西到了四川、云南等地,还有一部分人往北到了湖南。从江西迁居湘阴的汉民,大部分人都是走的这条古道。

 

湘阴人的祖先为什么大部分是明朝时期迁移过来的呢?这就与湖南本地的开发有关。湖南原是“南蛮”之地,开发比样迟。以前从北方南迁的汉民大部分到了江西、两广、四川和云南等地。元未明初,湖南还是人烟稀少,耕地有余,因此适合新来的移民生存。这样,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存下来了!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湖广=湖南、湖北、广东

=================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江西先民的大迁移,开创了中国历史一片片新的天地。
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打长沙,与陈友谅旧部和元王朝残余势力血战四年,损兵折将,最后才于1368年(洪武元年)夺得胜利,确立明王朝在长沙的统治。元末明初这场连年战祸,使长沙田园荒芜,百姓亡散,庐舍为墟,许多地方渺无人烟。于是,明王朝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迁入长沙地区(湖北和湖南,当时二省是一个省份,称之为湖广省),并允许“插标占地”,奏响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
因明朝崇祯年间张献忠农民起义,在德阳地区作战频繁。康熙十六年,清军为消灭义军,滥杀无辜,人口殆尽,一片荒芜。清廷下诏,江西、湖南、湖北众多居民被迫迁居。民间把这次大移民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数个世纪过去了,浩瀚的中国历史上,5次大移民中,江西人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时空演奏的宏大交响乐中,江西的先民们就如顽强的种子一般,落在大邑通途,撒在穷乡僻壤,直至根深叶茂。


=======================

 

感触江西先民大迁移那震撼人心的音符,重回壮阔史诗。
四川三石碑再现史实


近日,据四川媒体称,四川清溪镇清溪高中附近发现的三块清代江西墓碑,使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历史再度浮出水面,史学家们因此认为,“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历史至少被延长近60年。
史学界公认的清朝政府的移民,起于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止于四川西北金川之战(公元1776年)。在清溪发现的3号碑字迹最清晰,碑文可见:魏佐宗、魏佐信为父立碑,其父是“江西赣州府安远县楠水乡太平保人氏”,卒于“光绪辛卯年十二月”(公元1891年)。假如活到六十岁,那么在江西出生时间为1831年,而入川是在出生之后。从碑文中的年月推断,史学界公认的清朝“湖广填四川”的时段过小,三块碑文证明清溪镇接纳自主性的移民至少还持续了近60年时间。

 
2号碑载有迁居于四川犍为县“兴仁乡东岗堡周家山”的墓碑,其说明此时犍为县域内是移民的集中地之一,江西移民打破了同乡同籍聚居的习惯,开始到周围的山地定居。从碑文分析,犍为县早期接纳的移民多为单身男性,是试探性的迁移,后来举家迁入犍为的移民才渐渐增多。

 
湘粤人祖籍多是赣人


除了四川之外,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早年对湖南人由来的研究,得出结论:湖南人来自天下,其中以江西居多,且江西人移到湖南后,大都以稼穑耕垦为主。因避免长途跋涉,江西南部之人大都移向湖南南部,江西北部之人大都移至湖南北部。
谭其骧先生认为,早至五代、两宋、元、明时期,就有大量移民进入湖南,而元、明时期数量较多,在元末明初六七十年间的移民规模最为空前。谭其骧先生特别指出,南宋以前,奔袭向湖南的移民几乎全是江西人。由此可见,历史上,江西先民曾数度迁移,现今不少湖南人流着的是江西人的血。


方言界专家们称,仅从湖南省桂阳县来看,刘、李、袁等大姓都是从江西一带迁徙过来的,但迁入的时间有先有后,祖籍也各有不同。湖南桂阳县人多数为唐宋以后从外地迁入,其中10姓来自江西,9姓来自江西泰和县。
江西向粤北移民,很可能是“江西填湖广”大移民的余波。粤北和湖南之间尽管横亘着五岭山脉,但在地理位置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西、福建、湖南都有古道直通广东北部,而汉代修筑的长安至岭南的西京古道,越过湘、粤边界的骑田岭,成了湖南进入粤北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的另一条通道。此外,从湘南流入粤北的武水,则是两地自然的交通途径。历史上江西人入迁湖南,便沿着上述的交通要道就近扩散到粤北地区。


    据《广志绎》记载,迁徙于云南、贵州等西南边疆的江西人也很多。明朝万历年间任云南澜沧兵备副使的王士性,一任下来,几乎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江西人,他写道:“作客莫如江右(今江西),而江右又莫如抚州。余备兵澜沧,视云南全省,抚之人居十之五六。”意思是抚州人随处可见。
黄志繁告诉记者,原复旦著名教授谭其骧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读于燕京大学研究院时写的《湖南人由来考》的毕业论文中,开篇就称:移民至湖南的江西移民属南昌为多。

 
在江西,从明初到清嘉庆时,官方有组织的移民,再加上民间自发地离去,有统计说达到了几百万人。据谭其骧先生的弟子曹树基博士考证,在明朝,如同山西洪洞大槐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主要移民点,在南方的两个主要移民点,均在江西境内,一为鄱阳的瓦屑坝,一为南昌城里的瓦子角。


 

 楼主| 发表于 2011-4-8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家也是岭北
发表于 2011-4-8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真漂移点烟在2011-4-8 9:43:00的发言:
我是超级本地人!!!!!

 

不可能的..

 

城关应该没有本地人

 

五百年前..说不定都是一家

 

 

发表于 2011-4-8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都是从江西迁过来的,听我嗲嗲说的
发表于 2011-4-8 0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五百年前是常德人  家谱上就是这样说的
发表于 2011-4-8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超级本地人!!!!!
发表于 2011-4-8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知道我老家在岭北
发表于 2011-4-8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祖先也是来自江西,听父辈说的。
发表于 2011-4-7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这篇又是我整理的

 

其实来自几篇帖子

 

东湖边上都能找出来的

 

 

发表于 2011-4-7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的祖先来湘阴已经有900多年了,从山东到浙江然后再到湖南,堂号东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