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5-5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face="Verdana"> 第十一章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推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同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要加快形成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助。</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第一节 促进就业和优化收入分配</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建立和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和体面劳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注重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font></p>
<p><font face="Verdana"> 89.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加大财政对就业的投入,探索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机制,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施定向就业扶持,重点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鼓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注重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创业孵化基地,完善相应的国土、财税、金融、产业等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个体经营者以及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工等各类群体自主创业。</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城乡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发展各类职业中介和劳务派遣机构,推动就业信息全省、全国联网,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培训、风险评估、创业融资、市场拓展、企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和轮岗培训。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构建稳定就业调控机制。完善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健全失业监测预警机制。</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十二五”期间,城镇净增就业人数300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万人以上,新增就业人员培训比例超过60%。</font></p>
<p><font face="Verdana"> 90.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完善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协商机制,积极发挥工会和行业组织的作用,促进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改善劳动条件,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加强对用人单位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劳动用工安全、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监管,建立健全企业用工登记、劳动保障诚信评价等制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调解仲裁,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font></p>
<p><font face="Verdana"> 91. 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制</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建立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着力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探索实行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与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联动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加快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构建中等收入人群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提高收入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服务,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font></p>
<p><font face="Verdana"> 92.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强化政府监管,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统筹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出让制度,建立国有土地、森林、矿产等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深化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范围,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严格控制和调节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保护合法收入,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第二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社会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衔接和协调,稳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font></p>
<p><font face="Verdana"> 93.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切实加大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和统筹层次。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收益、扩大彩票发行等方式充实全省社会保障基金,做实个人账户。积极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实现精确管理。</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探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万人。</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覆盖面。整合医疗保险管理资源,有效解决城乡分割、标准多样、政策不衔接等问题。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结算问题,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到2015年,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健全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推动工伤、失业保险“市统筹,省调剂”,完善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建立失业动态监控体系和失业调控预警机制,扩大企业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全面落实生育保险项目内全额支付管理制度。到2015年,失业保险参保率达80%,生育保险参保率达90%。</font></p>
<p><font face="Verdana"> 94. 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把社会救助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防线,加快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稳定在城镇务工的非户籍家庭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加强低保与扶贫、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新农保等政策的衔接平衡,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推进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提高供养水平。加大社会救济救助力度,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建立灾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流浪儿童、先天性疾病儿童、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体救助机制,健全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制度以及灾害突发等临时救助制度,加强优抚安置,提高社会救助整体水平。</font></p>
<p><font face="Verdana"> 95. 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家庭、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推动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增强社会慈善意识,积极培育慈善组织,健全社会捐助接收网络,落实并完善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残疾人生活和发展保障机制,努力提高低收入残疾人生活救助水平。积极发展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帮扶力度。</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第三节 提高人口健康水平</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人口服务水平,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健康需求。到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岁。</font></p>
<p><font face="Verdana"> 96. 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坚持预防为主,推进防治结合,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推进卫生保健知识普及教育,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精神疾病和寄生虫病。加快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提高设备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使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到2015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2/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降低到10‰,新生儿主要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措施覆盖率提高到50%。</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充分发挥医学研究和技术优势,积极建设国家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市州地方医疗中心。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建设和必要设备购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加快构建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推动形成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格局。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促进医疗服务多元化,引导有序竞争和规范发展。到2015年,每万人拥有职业(助理)医师数达16人,注册护士16人,病床数达33张。</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现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建立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调整和更新机制。</font></p>
<p><font face="Verdana"> 97. 加强计划生育服务</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和服务,加大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力度,禁止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生育,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趋势。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制度。到2015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均7‰以内。</font></p>
<p><font face="Verdana"> 98.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加快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居家养老社会化、机构养老规模化、社区养老专业化的新格局。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加大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财政投入,引导和支持企业、非盈利组织参与经营管理。拓展服务领域,实现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方面延伸。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加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逐步实现老年人无障碍居住。到2015年,建成20个社会化养老公寓及康复休闲中心,全省养老服务机构达210个以上,养老服务床位达5万张以上。</font></p>
<p><font face="Verdana"> 99. 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坚持男女平等、儿童优先,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妇女就业创业帮助,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能力,提高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积极创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学校安全防范、未成年人沉溺网络等问题,加强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和独生子女的社会行为教育。加强妇女活动阵地和儿童活动场所建设。</font></p>
<p><font face="Verdana"> 100.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提高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倡导和推广群众性体育活动。稳步发展竞技体育,加快后备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积极申办第13届全国运动会。兴建湖南奥林匹克体育园。促进以体育用品开发、体育健身服务为主的体育产业发展。</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专栏8:“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重点</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公共教育:1、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免住宿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2、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3、适龄儿童特殊教育免费;4、为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提供补助。</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就业服务:1、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劳动仲裁;2、为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提供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3、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提供就业援助。</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社会保障:1、城镇基础养老金实现全省统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2、提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基本医疗保障;3、为城镇职工提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4、为城乡困难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服务;5、为孤残、五保户、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服务。</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医疗卫生:1、提供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健康教育、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实施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贫困人群白内障复明等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服务;3、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把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4、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生殖健康技术服务等计划生育服务。</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公共文化:1、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科技馆、群众艺术馆和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2、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为农村提供电影放映、送书送戏等公益性文化服务。</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住房保障:1、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2、为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公共租赁住房;3、改造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房。</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环境保护:1、县县具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基本环境监测评估能力;2、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安全。</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基础设施:1、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公路,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全覆盖;2、行政村全部通电,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3、邮政服务做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