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717|回复: 1

【湖南名人:陳炳煥(树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8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岁月荒芜 历史长青

 


故去的岁月故去的人


清末民初,远离我们一个世纪。太遥远的过去让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于是,很多东西就这样流逝,很多东西就这样淡忘,很多东西就这样消失,很多东西就这样烟消云散。。。。可是,有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位廉吏,这样一个家族,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要去走近它,去触摸它,去感受世纪变迁的沧桑和那个时代的悲壮。
陳炳煥(树藩),民国时期湖南首位财政厅厅长,一生志向高远,不计名利,务实辛劳,鞠躬尽瘁,效力国家,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以及民国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谓有功之臣。
黄兴先生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五日从上海曾给陳炳煥(树藩)等发出的一份复电电文中是这样写的:“辰密。青电敬悉。公等苦心谋湘,屡经事变,卒赖维持,深为感佩。弟刻难回湘襄助诸公,惭悚奚似。已从各方面设法,请组庵先生回湘,中央命令,不久可望发表。弟对于湘事,自当竭力援助。安桑梓,保大局,不论在湘在外,责任则一。务望公等毅力主持,妥为布置,不胜祷祝。”
这份电文的内容,充分肯定了陳炳煥(树藩)等在世态屡经事变的湖南,工作虽十分艰难,为了安桑梓,保大局,仍苦心谋事,毅力主持,妥加布置,卒赖维持的革命功绩。
陳炳煥(树藩)的家族亦满门忠烈,儿子陈嘉佑、陈嘉任、陈嘉灿。。。民国时期驰骋沙场的风云一代,都出自陈家名门。他们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当一切都已经故去,怀着一种敬仰和对前人的追思,我们慕名前往陈炳焕老先生的墓地去瞻仰。我们希望能够凭吊这位在民国史上大写的人,希望能够从追忆中,去感受这个世家从清末民族世纪变迁之时,投入的全部热情与热血。
2009年清明期间,我们来到湖南湘阴,历经周折寻找到陈老先生的墓地。野草丛生间我们见到了一座孤独的坟茔,荒凉和破败让我们不免唏嘘。这位曾经被黄兴先生、谭延闿先生、程潜先生和曾任湖南省军政长官趙恆惕、省长林支宇等所撰写的有关文献中给予高度评价的叱咤历史的人物,这位为国奉献了整个家族的名门之首,身后的衰落让我们愕然。没有墓碑、寻觅不到逝去的踪影、也没有清凉的雕刻碑帖可以触摸、可以追忆,我们只能默哀,只能站在这里,让我们的思绪,回到那个纷纭的岁月。

 

 

 

【勤学重教倡新学】
陈炳焕(树藩)之曾祖父、祖父都是务农的,直到他父亲陈正昌(新亭)开始经商,并兴旺发达起来。陳炳煥(树藩)遵父命,少年时期开始学习经商,在家乡湘阴县界头铺开了一家药品商店。其从小胸怀大志,希望将来为国家谋大事,从商不是他的意愿,所以,私下里抓紧自学。
1879年,陳炳煥(树藩)同县的前清兵部左侍郎郭筠仙辞官回梓里。其即登门求教,交往之中,受到筠老的赏识。后来,筠老让陳炳煥(树藩)协助他整理书籍,还为筠老的“养知书屋全集”作缮校。筠老经济世务并通洋务,几年的时间,陳炳煥(树藩)受益为多,学益有进,对世界大势,渐有识见,志向增高。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陳炳煥(树藩)步行到广西间关从军,历经艰难,直到1885年停战后回乡,更加发奋读书。1886年补县学生,后来又游学省城各书院。1900年在享受公家薪俸时入“两湖学院”。他对当时国事的慷慨陈词,使许多老学先生都为之震惊,特别受到张之洞的赞赏。1902年从两湖书院肄业,即以湖北游历官之身份派去日本考察政治。回国后担任两湖大学堂教习一职。
1903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提出了“废科举,设学堂”的规定。张之洞首先提出办教育需要师资,要重视发展师范教育。陳炳煥(树藩)在张之洞“兴学育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学思想影响下,1905年回湘担任湖南学务所总监督,根据张之洞和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会商学务所制定的学堂章程中“京师设大学堂,省设高等学堂,府设中学堂,县设小学堂”的规定,发起成立湘阴县学务公,筹措经费创办了湘阴县第一所高等小学-仰高书院(后改湘阴县立高等小学堂,虽几经更名,至今尚存)。同年出任新创办的湘阴驻省中学监督,为湘阴新学的始创人。后改任湖南中路师范(今湖南省第一师范)监督(校长)兼任湖南留学生监督。1906年担任湖南留学生监督。1907年张之洞入京任实录馆总裁,管理学部事务,擢派陳炳煥(树藩)去奉天图书馆任总理。去奉天(今沈阳)道经上海时,其在商务、中华两书局选购大批的中外书籍前往。在职两年,陳炳煥(树藩)为古籍校雠,收集民间散轶古籍,还开办外语专修班。
陳炳煥(树藩)对清末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教育专家。

【绾财理财不沾财】
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九月湖南起义的同僚均为军人。文职政府成立,谁来理财,感到困惑。陳炳煥(树藩)毅然出任财政司长(厅长)。谭延闿先后派三批湘军增援,筹集大量钱款、粮油运往武昌支援黄兴的革命军队打仗。陳炳煥(树藩)为此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对省内调剂军饷粮草,对外出兵援助湖北。谭延闿认为陳炳煥(树藩)提出的湖南虽属贫困省,但不能光顾着本省,应当支持中央的看法很有道理,于是又由陳炳煥(树藩)极力筹集资金三十万银元上缴中央。此举使当时的有识之士大为赞叹。
一九二0年他再次出任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当时其身体有病,仍带病坚持工作。作为湖南省金融维持会的会长,他为民国建设竭尽全力通过各种渠道大力绾财。当时他省都有所依赖中央,而作为湖南贫困省则是裁兵数万,而境内晏然,大兴学校、建工厂、兴办诸矿,还派遣留学欧美生数百人,谭延闿说这都是由陳炳煥(树藩)一人筹钱并办理的 。
陳炳煥(树藩)绾来的金条、银元和钱币在湖南省财政金库里存放。一日,陳炳煥(树藩)带妻去看金库,妻远远的见那么多的金条,就想走近去瞧瞧。陳炳煥(树藩)赶忙拦妻子,并说:“这些金银钱财都是公家的,我们摸都不能摸。”妻子问他这些钱都是哪来的。陳炳煥(树藩)告诉她,全是找社会各金融界人士大家想办法筹集的。妻子又说,这么多钱可以办很多事情吧。陳炳煥(树藩)说,裁兵、兴学校、办工厂、建矿业、遣送留学生出国、、、、、、这些钱还不够用呢。该用的钱都要用,可用可不用的钱,就尽量不用。再怎么困难,像贫儿院的钱是一定要给的,那些孤儿太可怜了。
陳炳煥(树藩)一生任职,多系经营钱财,但不沾公家一文一毫 ,他洁身奉公,广为称颂。解放后,程潜省长还数数称道:“谓自辛亥建元以来湖南官吏不爱钱,能称好官廉吏不付革命宗旨者惟陈树藩一人,使人人如彼,则湖南事以至天下事俱大可有为矣。”
陳炳煥(树藩)为公家绾了那么多的钱财,办了那么多的实事,可是,他作为积财、管财之人,没有自己的官邸,家室住的是藩正街一位姓熊的私人出租屋。没有积蓄,在陳炳煥(树藩)去世后,留下的六个幼子女,其妻子变卖了用陳炳煥(树藩)的抚恤金买来的部分田产抚养儿女。
陳炳煥(树藩)不但是一位财政金融专家,还真不愧为一介清官廉吏。在陳炳煥(树藩)去世以后,其妻子和子女据其遗训,除了政府褒奖陳炳煥(树藩)一生功绩的一把佩剑之外,没有准备任何随葬品。
时任湖南省军政长官赵恒惕、省长林支宇曾在陳炳煥(树藩)去世后对省内外各军政机关发出了这样的一份联衔通电的电文:
《衔略》均鉴前财政厅长陈树藩先生。瘁心国事。垂数十年。辛亥革新。首膺艰巨。理财筹饷。丕奠湘基。功绩懋昭。在人耳目。频年世变纷争。忧时成疾。前际湘局初复。以众望所归。蛰爬重绾财苻。昕夕勤劳。旧疾增剧。迭经辞职。迄未克释仔肩。昨本月一号甫卸厅篆。即于二号寅刻寿终藩正街寓宅。老成凋谢。哀悼同深。除丧葬事宜另议筹办外。特先电达。
这份电文,高度评价了陳炳煥(树藩)为辛亥革命和民国建设竭力绾财,精心理财,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卓著功绩。
赵林二位军政首领对阅历丰富的陳炳煥(树藩)的去世深表哀悼的同时,在财政经费极其紧张的状况下,决定以政府的名义为这位功臣修建宏墓,进行隆重的公葬。

 

【报效国家忠烈满门】
陳炳煥(树藩)倡导了一种家风,其内容是:为官、谋事做到不贪财,不争名,多办事。生前其常常教育子女,做人要正直,要有志气,为国家效力要尽心尽力。
在陳炳煥(树藩)的引领下,长子陈嘉佑、次子陈嘉勋、三子陈嘉任、四子陈嘉立、五子陈嘉尚和堂兄陈嘉会六兄弟,先后去日本留学,并参加了由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来,他们大多投笔从戎为国效力,为此,陳炳煥(树藩)受到了黄兴的称赞。
陈嘉祐,陳炳煥(树藩)的长子,曾跟随黄兴参加武昌起义,并孙中山任命为北伐军湘军第一路司令,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兼第二军官学校校长,他拥护国共合作,支持工农革命。此间,常邀请毛泽东、陈延年来校讲演。后任改组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中将军长。为革命功勋卓著。后因其拒绝江西“剿共”,为防不测,居地常迁,最后迁居香港,1937年在港病逝。
中共领导人毛泽东非常很赞赏陈嘉佑。解放后,程潜省长去北京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关切地问起陈嘉祐有没有后代,听说还有,就拜托程潜主席要对其后代给予关照。
陈嘉任,陳炳煥(树藩)的次子,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同盟会会员,跟随陈嘉祐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护法,参与了抗击北洋军阀的诸次战役。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民政厅厅长,代理省长(代程潜省长)一段时间。抗战时期曾担任湖南湘阴县县长。为官清廉,业绩颇多。因病在台湾逝世。
陈嘉灿,陳炳煥(树藩)的三子,留学日本时攻读法律专业。回国后,曾任长沙榷运局局长。跟随孙中山参加北伐、积极宣传“三民主义”。蒋介石叛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他以兄长陈嘉祐的名义营救革命人士。抗日战争期间,组织同学会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任永兴税捐处长,尽全力搞好税收,支援抗日军需需要。
抗战胜利后,因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毅然回到长沙北乡。从辞职之日起,直到解放,没有在蒋介石政府担任过任何职务,以示坚决反蒋之决心。1949年回到长沙,参加长沙和平起义,为长沙的迎解做了许多工作。解放后为民革成员、湖南省政府参事。一生廉政尽职,一直也没有自己独居的房产。
陈嘉俊,陳炳煥(树藩)的四子,毕业于上海复担大学经济管理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第九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分会上校总务科长和沅江县县长。抗战胜利后,曾任长春市政府建设局局长、上海善后渔业管理处专员等职。为民革成员。虽多任经济管理高职,也是笃实埋名,廉洁一生。
陈嘉应,陳炳煥(树藩)的五子。”九.一八”事变以后,就读于明德中学高三年级的陈嘉应,说服三十岁就守寡的母亲,毅然报名投考了浙江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决心以身报效国家。从航校毕业后,留任空军教官。在1935年向日寇示威的京、杭、镇防空大演习中,因天气突变,飞机迫降时误撞钱塘江岸失事而牺牲,葬笕桥空军烈士墓,后迁南京中山陵。
陈嘉实,陳炳煥(树藩)的六子,留学美国,是国家铁道部高级工程师,成渝铁路等工程的设计者,对国家的铁路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陈嘉会,陳炳煥(树藩)的大侄子,1894年入两湖书院,受张之洞的器重。1905年留学日本,同盟会会员,曾任黄兴先生的秘书、船山学社董事长等职。

从日本东京政法大学毕业归国后,热衷于“教育救国”。后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活动。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陈嘉会任陆军部军法局局长。后任南京留守处秘书长,即黄兴的秘书,随孙中山黄兴赴北京与袁世凯会谈。陈嘉会发现袁在暗中监视孙黄的行动,即让其提高警惕。袁知道此情况,就假意对陈嘉会以高官相许,被其拒绝而慨然南归。临行赠诗黄兴:“消渴相如且归去,不因封禅访名山。”陈嘉会不为高官厚禄心动,而是继续参加反袁称帝的革命活动。
1938年张治中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时,陈嘉会任临时省参议会副议长,四处宣传抗日救国。后因忧愤成疾,临终前曾愤写陆游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陈嘉勋,陳炳煥(树藩)的二侄,1906年留学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的宣传活动。后赴美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经济学博士,曾任上海交大、湖南大学教授,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代理校长等职。从事高等教育及学术研究工作达40余年。他治学严谨,从不徇私,不管来自多大高官的子弟,仅一科不及格,都坚决不予录取。当时,交大毕业的学生被社会誉为最有真才实学。如科学家钱学森、王安等即是他的得意门生。
陳炳煥(树藩)的三、四侄子均为同盟会会员,曾跟随陈嘉佑参加辛亥革命的活动,两人都因意外事故英年早逝。
陈嘉钧,陳炳煥(树藩)的三女,上海两江女子体育学校毕业,长沙周南中学著名体育教员,教育家。陳炳煥(树藩)曾鼓励她要努力,不要认为女孩子比男孩子差,女孩和男孩一样可以有出息,如果努力,女孩子甚至比男孩子还要强的。还常常对她说,将来国家要强盛,要靠全国的人都的努力。祖父的教育,使嘉钧姑母从幼小的时候起,就懂得了要自强、自立。
在周南上中学的时候,一次,听语文老师說:“国人‘东亚病夫’的耻辱在我们这一代,一定要洗刷掉。要强国强身,妇女健康是根本。我希望,你们当中能有一些人去从事体育工作。”从此,其就下决心要学体育,将来为提高民族的健康水平出力。课余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成了学校的一名小运动员。
1928年陈嘉钧不得不遵从三十岁就守寡的母亲的心愿,就读于复旦大学预备班。一次机会,让她毅然在说服了供她上学的嘉祐兄长以后,去了两江体专学习体育,开始踏上实现个人理想的征途。体育成了她毕生的事业。她从教几十年,以校为家,终身未婚。不管是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抗战逃难的环境里,还是在在“反右运动”人生受冤屈的逆境中,都在为发展祖国的体育事业,为提高民族的健康水平,和体育教育改革,为全面育人,奋斗不已,为国家,为民族争得了许多的荣誉,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创新了育人成果,可说是功成名就。晚年,她有条件旅居美国,享受晚年的优越生活。可她毅然回国,仍孜孜不倦地为生活、工作了60多年的周南母校的发展奉献余力。她的一生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她爱生如子。因为她的大爱,换得了海内外广大学子和小辈们爱的回报。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在她去世后,由周南校友会主编、由徐裴鸿的夫人、她的学生廖静文题名的“爱的呼唤”一书中。陈嘉钧被大家称之为最可爱、最可敬、最高尚而且是最不能使之忘怀的人,一位真正的教育专家。
陳炳煥(树藩)最小的女儿陈嘉杰嫁邓为仁(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第九战区上校作战课长、少将副官处长等职,襄助薛岳将军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而获得最高奖赏。)持家恭俭,相夫教子,慈爱而贤惠。曾做过英文翻译。旅居美国,现定居台湾。她身居海外,可始终情系祖国。她教育子女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与外国人可说英语,和华人要说国语,在家要说家乡话。
陈家从陳炳煥(树藩)一代开始,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到陈嘉佑等第二代中出了好几位精英忠烈,而他们的三代四代至五代的后人则多从事文化、教育和科研工作,也都传承和发扬了前辈的优良家风,也出了不少人才。整个家族成员之中,至今没有一个违反家规。不管是生活在内地还是旅居海外,都是以报效国家,务实笃行为原则,且都卓有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安,红军高级将领,是陈嘉佑的四弟,在陈嘉佑的指引下参加革命,毛主席的“黄洋界上炮声隆” 的井冈山战役,就是陈毅安的杰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