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小时候的夏天,好像没有这么热,但是下午一般都是和几个发小一起去水库里游泳,整个下午基本上就是泡到水里了。那时候的夏天避暑一般都是以下几个方法:
1、老冰棒、绿豆冰棒
记得那时候的老冰棒、绿豆冰棒是纸包装的,大概5分钱和1毛钱一根。那时候并不是像现在时时刻刻都有冰棒吃的,一般吃得最多的时候就是农忙(双抢)的时候,大家都在田里干活,然后由一些小孩子也有大人,背着泡沫箱子(泡沫箱子内还要垫着棉被,避免冰棒被融化。)来到田边卖的。感觉那时候的冰棒特别甜,也特别解渴,也许是珍贵的缘故吧。小时候的我也曾经卖过冰棒,赚多少钱是其次的,主要是自己有得吃。呵呵。
2、豆腐脑
记得小时候隔壁村有一个卖豆腐脑的,每天都担着一担豆腐脑从门前经过,几乎每天都要买几毛钱的,别小看那几毛钱,那可是好大盆的豆腐脑。刚买的豆腐脑还是热的,有时候还要把盆子放入井水中(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冰箱,只有用土办法降温),等豆腐脑凉啦,再吃。吃起来特别细腻,特别香。
3、竹垫子
那时候家里面睡的一般都是竹垫子,不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凉席、麻将席等等。但是那时候觉得睡凉席真的很凉快,特别是那种用了很多年的竹垫子,颜色特别深的,带绛紫色的那种。所以那时候在家里,都会跟姐姐争着要睡老的竹垫子。为了争到睡老竹垫子,那时想尽了办法。吃完晚饭,早点去占位置啦,投机取巧的石头剪刀布啦等等。新的竹垫子肯定就是父母睡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大家有木有?
4、竹铺子
竹铺子基本上每个家里都会有2-3张,吃完晚饭,天黑啦。家里面就把竹铺子搬到屋外面宽敞一点、风大一点的地方。一般在下午没什么太阳的时候,家里就会提着几桶水把那个地方淋湿,让它迅速降温,方便晚上的乘凉。选竹铺子又有诀窍啦,要选择用了很多年的,颜色很深的,绛紫色的那种,睡在那个上面比新的竹铺子凉快。所以又会发生楼上的一幕,抢老的竹铺子。睡竹铺子还会发生很多故事,因为竹铺子只有60-80cm宽,离地高度50-60cm左右,大家知道,小孩子睡觉都不怎么安稳(因为在长身体),喜欢翻来覆去,很多时候就会从竹铺子上面滚到地上来。有滚到地上,爬起来,在竹铺子上继续睡的;有滚到地上,没醒,继续在地上睡的。大家有木有?我记得小时候就滚下来过。一般乘凉到晚上12点过后,小孩睡着啦,就会被父母抱回家里的床上,很少睡到早上的。
5、蒲扇
蒲扇现在用得很少啦,除非是停电的时候,蒲扇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在那时候还不能人手有一台电风扇的时候,蒲扇的作用是巨大的。扇风、赶蚊子、抓痒、教训调皮的小孩等等。最记得小时候睡在外面的竹铺子上,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都是蒲扇的掌权者,但他们的服务对象是子女、孙子女。
6、吊扇
社会越来越进步,科技越来越发达。吊扇来啦。那时候吊扇更多是挂在堂屋,因为吊扇的照顾范围大,堂屋也大,坐的人也多,吹凉啦,就回卧室睡觉啦。后来吊扇慢慢进入了卧室、客厅。
7、台扇
吊扇之后,台扇开始进入家庭。您别说那时候的台扇那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那分量,真的没的说。质量也真的没得说。用个20年没有问题。我家里现在就还有一台,现在还能发挥它的作用。那时的台扇风量那时相当的大,比现在任何超市的风扇的风都要大。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父母一再叮嘱我,如果要吹台扇,一定要定时。好像最多是定2个小时。因为经常有电视报道:有什么人吹了一晚的台扇,导致面瘫或者身体半边瘫痪什么的。也许是这个缘故,就产生了鸿运扇。
8、鸿运扇
产生的具体原因不详。个人猜想,因为台扇风太厉害,安全因素,所以造一个风小一点的出来,满足大众的需求。这种风扇风量要小很多,可以放在床上,如果不小心踢倒啦,它会自动停止转动,有一个保护的作用。吹这种风扇,吹一晚上都没有关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