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185|回复: 12

古代“宅女”超龄不嫁有什么后果?中国现在的社会剩女貌似现在太多了点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0 23: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才是真正的“宅女”。按今天男女婚恋的“纯自然”状态,如果没有家国的干预,岂不是要老死闺中?
  
  在古代,男婚女嫁不仅关乎人们的生理需求和社会稳定,更关乎人口的繁衍和家国的持续发展。既然是家和国的大事,男婚女嫁就不仅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而且,“媒妁”不仅仅是来自民间。
  
  适龄男女婚姻大事,在周代就属官方议程,国家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职官。《周礼》中说:“媒氏,掌万民之判。”“判”就是“半”,媒氏主合其半,让男女成为夫妇。这也许真起了“示范”作用,不然到了三国时期,也不会把“媒官”设到交趾、九真等边疆地区。据史料记载,元朝的“媒互人”甚至由政府任命发执照,俨然就像今天婚介所的老板。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历代以媒人牵线、家长包办促成男女成婚的方式是主流。但男女婚嫁既然是家国大事,政府也就往往会进行干预,出些“奇招”。
  
  “奇招”有哪些呢?一是制定法令。越王勾践命令男子二十岁而娶,女子十五岁而嫁;宋仁宗时期让男子十五岁而娶,女子十三岁而嫁;明太祖规定男子十六岁而娶,女子十四岁而嫁;按《大清通律》,男的十六岁而娶,女的十四岁嫁人。二是处罚。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那是要罚款的,譬如,汉朝孝惠皇帝时,谁家要有女儿十五岁以上至三十岁还没有嫁人,罚款600钱;唐代对于男子二十岁以上,女孩十五岁以上还没有配对结婚的也要处罚。
  
  帝王为何如此积极地要求适婚男女及时成家呢?你想,适龄男女都不急着结婚生小孩,人丁缺乏,生产和戍边靠谁啊?你不急,皇帝急!而且,古代一直就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阴阳调和了,人心才安然,社会才稳定和谐!
  
  男婚女嫁历来就是家国大事。如今,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泱泱大国,人丁也不缺乏,但如何转变观念,文明地促成适龄男女喜结良缘,还有待于国家、社会、民众诸方共同努力。


     古代都立法了。貌似现在中国是狼多肉少啊、剩女们别在吝啬自己的青春了,找个男人就嫁了把、
发表于 2011-8-10 23: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女性的择偶标准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哈,男同胞们表示鸭梨很大。。。。。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00: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头威 发表于 2011-8-10 23:44
现代女性的择偶标准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哈,男同胞们表示鸭梨很大。。。。。

要房还要有车,而现在中国这样多变的天气还得有船啊……
发表于 2011-8-11 00: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头威 发表于 2011-8-10 23:44
现代女性的择偶标准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哈,男同胞们表示鸭梨很大。。。。。

       鸭梨 是非常的大!而且 越来越夸张!
发表于 2011-8-11 01: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嫁的女人应该有这几种观念:
1.是嫁人,不是嫁钱!钱是可以用完的,人的资源是无限的。
2.好的条件是以后一起努力创造的!双方物质悬殊大,不能保证相处的平等。
3.大多男人都是靠得住的!多赞优点,少提缺点,关起门来你最大,出了这门你最小。
4.弄清“距离生产美”这句话的真谛!
发表于 2011-8-11 08: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 先把 事业 做好  

女人 睁大眼睛  慢慢挑
发表于 2011-8-11 08: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些女性是只认条件不认人啊,哪怕是双方感觉再好,只要一说还没房,对不起,下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0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哦No  哦No 这样下去。莪们又有多少男人要打光棍啊、
发表于 2011-8-11 0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女人要求太高了
有的时候也不想想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感觉都好像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
要男友有这有那
却没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发表于 2011-8-11 09: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终点 发表于 2011-8-11 08:48
现在有些女性是只认条件不认人啊,哪怕是双方感觉再好,只要一说还没房,对不起,下一个。

没房还是好的
要有房有车有钱有好工作还得对她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730-230 9876

工作时间 全天 8:00-17:30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6-2017 WWW.XYPU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X3.4 @技术支持:NS TECH 粤ICP备16098181号-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